練字,九宮格好還是米字格好?

2019-09-16   清風畫院

有很多朋友問我,寫書法米字格好還是九宮格好?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大家先來看以下幾個圖片:

當把顏真卿《顏氏家廟碑》、歐陽詢《九成宮》裡面的字分別裝進九宮格和米字格後,我們發現了一個問題!

顏真卿的字放在九宮格里非常貼切,但是放在米字格里,卻感覺不太匹配

歐陽詢的字放在九宮格裡面,基本失效,左右兩邊的格子差不多都是空的;但是放在米字格裡面,卻是再貼切不過,包括那個中心聚攏點,正好就對應著歐字中宮收緊的那個地方。

我不知道你想過這個問題沒有,其實這裡邊蘊藏著大學問。

這就需要先普及兩個概念:「平畫寬結」和「斜畫緊結」。

所謂的「平畫寬結」,是隸書的一個結構特徵,它的橫畫基本上處於同一水平線,即使中間有起伏,但是如果給橫畫最低點畫一根線,它還是處於同一水平線,這就是「平」。

平畫寬結(以《西狹頌》「古」為例)

寬怎麼理解?隸書的結構,左右開張,橫向發展,取一種扁寬的態勢,這就是「寬」。

「斜畫緊結」又是什麼鬼?

以歐陽詢《九成宮》的「蒸」字為例,它的橫畫往右上斜,呈現左低右高的態勢,這就是所謂的「斜」。


斜畫緊結(以歐陽詢「蒸」為例)

整個字的結構,開始往中心聚攏,即中宮收緊。這種結構,我們就叫它「斜畫緊結」。

從隸書過度到楷書,經歷了「平畫寬結」、「平畫緊結」、「斜畫寬結」、「斜畫緊結」的不同階段,演變並非直線,中間也有反覆交錯。

那麼這和今天要說的米字格和九宮格又有什麼關係呢?

二者雖然是簡單的兩種習字格式,卻對應著書法中這兩種非常重要的結字方式。

九宮格橫平豎直,均勻布局,沒有明顯的中心收攏點,對應著平畫寬結,更靠近唐以前的結構,承接著隸書的傳統,寬博有古意,體現的是一種「古質」

顏真卿的字繼承了漢隸的結構傳統,趨於平寬,取方整之勢,而且重心下墜,偏古拙,所以用九宮格練習非常適合。

分別放在九宮格和米字格里顏真卿《顏氏家廟碑》的「顏」

米字格出現斜線,有明顯的中心聚攏點,對應著斜畫緊結,開啟的是唐以後的書法結構,體現的是一種「今妍」

歐陽詢的字,斜畫緊結,取狹長之勢,而且重心上移,偏秀,與米字格再合適不過!


分別放在九宮格和米字格里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的「氣」

顏真卿與歐陽詢,一個承前,一個啟後,雖同處唐代,同樣有著「古」與「今」的差別!

顏真卿小字《麻姑仙壇記》(局部)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局部)

至此,給大家總結一下:米字格和九宮格都是輔助我們練字的,如果你選擇的是唐之前比較高古的字帖,你可以用九宮格練習,如果是唐以後(不包括黃道周、王寵、八大山人、伊秉綬、傅山等)斜畫緊結,取狹長勢的結構,用米字格練習則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