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畫」人人不要,被「撿漏者」1英鎊拿下,如今價值超10億

2020-10-21     老吳說文化

原標題:千古「奇畫」人人不要,被「撿漏者」1英鎊拿下,如今價值超10億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更朝換代最頻繁的時期,當時的思想家百家爭鳴,儒家思想跌落神壇,玄學、佛教、道教等各種思想的興起,讓社會文化變得複雜了起來。這個時期有很多的隱士,功名利祿不再是人們的主要追求,因此在這個時期還誕生了許多的文學家、藝術家。例如陶淵明、竹林七賢、謝靈運、顧愷之。顧愷之是一名藝術家,他專注與創作詩詞歌賦和畫作,他還被稱為水墨畫的鼻祖,被稱為奠定了中國傳統繪畫的男人。顧愷之曾畫過一幅「奇畫」,受到了很多畫家的追捧,於是很多畫家都開始臨摹這幅「奇畫」,那就是《女史箴圖》。

顧愷之的真跡已經失傳,流傳下來的都是唐宋時期的摹本,但即使是摹本,也十分的珍貴。清朝廷在得到唐代《女史箴圖》的摹本後,將其收藏在了圓明園中。後來八國聯軍入侵,圓明園遭到了列強的燒砸搶奪,《女史箴圖》也就這樣到了列強的手中。但是他們掠奪的文物實在是太多了,他們就地開始了拍賣,這幅畫僅售價1英鎊,但是卻沒有人買,為什麼人人都不要這幅《女史箴圖》呢?人們並不是不想買,而是在當時,1英鎊對於中國人來說也是一個天文數字,於是一個英國人買下了《女史箴圖》。

現如今藏在大英博物館裡的《女史箴圖》,價值超過了10億,這個1英鎊買下《女史箴圖》的人,真是一位「撿漏大神」。《女史箴圖》毫無疑問是一件國寶級的畫作,但是被大英博物館收藏後,就沒有歸還的可能了。這幅畫作畫的是東晉時期的貴族婦女生活,當時晉惠帝的皇后作風狠戾、善妒,非常的有野心,沒有封建社會女子的「德行」,反而像一個不擇手段野心勃勃的男人。於是晉朝的大臣就寫下了《女史箴》來諷刺皇后的德行。

《女史箴圖》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的,畫作一共分為9個部分,畫作中的女子都非常的柔美,充滿了幽靜文雅和端莊的氣質,這些畫面描述的都是封建時期貴族女性的日常生活,有的在梳妝打扮,有的在與孩子逗趣,最後一個畫面,是一位女官執筆,似乎在宣讀著什麼,這是《女史箴圖》的中心思想部分,顧愷之所畫的女官,就是封建社會對女性的約束,而兩名聽著女官宣讀女史的人,正是不守「女德」的皇后。這篇畫作的篇言是「女史箴篇,敢告庶姬。」

這幅畫作的經歷很坎坷,原來曾經有機會回到中國的《女史箴圖》,卻被現實阻止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中國軍隊曾在緬甸解救了一支英國軍隊,英國為了感謝中國,於是要送中國一個禮物,一個是《女史箴圖》,一個是潛水艇。多麼諷刺的禮物,一個屬於中國,一個不屬於中國,後來中國還是選擇了潛水艇,因為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擴充軍事硬實力才是最主要的事情。

這樣的抉擇是非常有意義的,雖然在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列強從我國拿走了很多珍貴的文物,但那個時候是因為國力弱小,被人欺負了無法「還手」,才留下了那段令人傷痛的歷史。現在我國不僅能夠自製潛水艇,還能夠製作航空母艦,丟失的領土已經回到祖國的懷抱,只是這些流失海外的文物還沒有辦法回來。以前英國人不熟悉古代字畫的保管,《女史箴圖》去到了英國,不僅掉渣還掉色了,讓很多國人都非常的痛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TSaQS3UBeElxlkkaaOS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