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是遼寧新賓縣人。滿洲語裡,「愛新」意為」金「,「努爾哈赤」乃」野豬皮「之意。史書說努爾哈赤生得龍顏鳳目,偉軀大耳,天性機敏,喜好習武,勤於勞作。十歲,其親母病卒,父另娶那拉氏為妻。繼母為人尖刻,使得家庭不和睦,最終鬧得聚訟分家。父親只給努爾哈赤極少的產業,甚至還不夠他維持正常生活。
努爾哈赤被迫帶著弟弟舒爾哈齊離開家,投奔外祖父王杲。王杲收養二人,並教二人弓馬騎射及漢語文化、兵書戰策。
萬曆二年(1573年),王杲帶兵進犯遼陽,殺死明軍指揮王國棟。之後,覺昌安、塔克世背叛親家,為明遼東總兵李成梁做嚮導,率軍攻破王杲屯寨,生擒王杲,解送往京師,明廷將其斬首,暴屍於京城槁街。因此之故,努爾哈赤與舒爾哈齊皆被明軍俘虜。努爾哈赤跪於李成梁馬前,痛哭流涕,只求一死,李成梁見其聰明伶俐,便赦免其罪,收入帳下做書童。彼時,努爾哈赤十四歲。後來又屢次為李成梁征戰,戰功顯著,深受李成梁賞識,二人情同父子。
三年後,努爾哈赤以歸家成親為由,離開李成梁部回到建州。遵從父命,娶佟佳氏為妻。婚後日子更加艱難,為了維持生計,他常去挖人參,采蘑菇,摘木耳,然後再到撫順、清河等地出賣。此時,努爾哈赤雖然生活艱苦,然而他廣交朋友,學習蒙漢語言文字,精讀《三國演義》,漸知遼東山川形勝及險隘。
萬曆十一年(1584年)二月,李成梁領兵直搗王杲之子阿台鎮守的古勒城,招誘尼堪外蘭一起合併進攻。為了減少傷亡,覺昌安和塔克世打算為明軍做說客,進城勸說阿台投降。然而尼堪外蘭不等招降結果出來,就直接率軍攻克古勒城,此後明軍進行了大屠殺,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皆死於城中。
這事使得努爾哈赤對明朝大為憤恨,他來到明遼東都司,質問明朝邊吏為何要殺害一向忠順於朝廷的祖父和父親。明廷送還覺昌安和塔克世的遺體,並答覆說:「非有意也,是誤殺耳!」後又賜努爾哈赤敕書三十道,戰馬十匹,任其襲祖父之爵,為建州左衛都指揮使。
五月,努爾哈赤以報父、祖之仇為名,憑遺甲十三幅及部眾30人向尼堪外蘭駐地圖倫城進攻。尼堪外蘭兵敗,逃亡嘉班。從這年起,努爾哈赤開啟了統一女真的征戰。為了避免明朝的干預,他選擇稱臣於明廷。
萬曆十二年(1584年)正月,努爾哈赤向李岱駐守的兆佳城發動攻擊,生擒李岱。次年,在對蘇克蘇滸部、董鄂部取得勝利之後,又劍指蘇克蘇滸部左鄰之哲陳部。以寡擊眾,大獲全勝,追敵至吉林崖。第二年,努爾哈赤再次進攻尼堪外蘭,迫使尼堪外蘭逃至撫順關,明軍守將拒關不納,努爾哈赤趕到邊台之外,殺死尼堪外蘭,報了父、祖之仇。
萬曆十五年(1587年),努爾哈赤再攻哲陳部山寨,殺寨主阿爾太,完全吞併哲陳部。次年九月,蘇完部長索爾果、董鄂部長何和禮、雅爾古部長扈爾漢率三部軍民歸附努爾哈赤,此後,費英東、何和禮、扈爾漢與努爾哈赤的麾下猛將額亦都、安費揚古並稱為「五大臣」,代表努爾哈赤政權內部的軍功集團。另一集團為宗室集團,以努爾哈赤長子褚英、次子代善及親弟舒爾哈齊為代表。同年,努爾哈赤攻克完顏城,消滅了建州女真的最後一個對手完顏部。
看到努爾哈赤的勢力越來越大,明朝便冊封他為都督僉事,想要安撫他,沒有意識到他內心深處的國讎家恨。
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六月,海西四部聯合蒙古三部加上長白山二部一共九部三萬人馬分三路進攻努爾哈赤。努爾哈赤知敵軍將至,為了不驚擾百姓,仍然命軍隊安歇,天亮後再開撥,之後仍然安穩入睡。妃子富查氏不安,忙叫醒努爾哈赤問其為何不感到害怕,他回答說:「我如果輸給九部之師,那是上天厭惡我,我怎能不害怕?現在我順天應命,安疆土,九部之師是來殺害無罪之人,上天一定不會保佑他們。」說完又繼續安寢如初。次日,努爾哈赤於古勒山大敗九部之師,滅掉納殷、珠舍哩,將整個建州女真置於統治之下。
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努爾哈赤正式立長子褚英為太子,授命執掌國政。三個月後,四大貝勒和五大臣紛紛狀告太子缺乏治國公心、離間五大臣關係以及逼迫弟弟們背著父親效忠自己。努爾哈赤招褚英來到跟前,命其自我申辯,褚英表示無話可說。努爾哈赤大怒,削除太子的權力。兩年後,有人告發太子褚英焚表詛咒努爾哈赤及諸貝勒、眾大臣,努爾哈赤大怒,下令將褚英囚禁。
這時候,他已經基本平定了建州、海西和野人女真三大部。哈達、輝發和烏拉相繼滅亡後,海西女真就只剩下一個葉赫部。
由於明廷的再次干涉,努爾哈赤討伐葉赫部的計劃沒有實現。八月二十二日,他殺死長子褚英。並於這一年,創設八旗制度。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努爾哈赤基本完成了對女真的統一之戰。在遼寧新賓縣舉行登極大典,定國號為後金,建元天命。其國領土東至日本海,北到庫頁島和外興安嶺,西抵青海,南達明長城,臣民數十萬。實際轄區五百萬平方公里,與明朝實際控制區大致相當。至此,努爾哈赤覺得反明的時機已成熟。
天命三年(1618年),努爾哈赤於六十大壽宴席上宣布:「我已下決心,年內征討大明。」同年四月十三日,他「告天」誓師,宣讀討明檄文,細數與明朝結有的七大恨:
第一恨為明軍殺其祖父及父;
第二恨為明朝護衛葉赫,阻礙女真統一;
第三恨是明詭言女真擅殺漢民,逼令女真送獻十人斬於邊境;
第四恨為明廷支持葉赫將原本許嫁於努爾哈赤的宗女轉嫁給蒙古;
第五恨為明廷遣兵驅逐女真人,不許其耕作;
第六恨明帝遣人持函,侮辱建州;
第七恨是明廷逼迫努爾哈赤退出哈達地區。
自四月起兵,後金軍連破明撫順、東洲、清河諸城,因明軍增援遼東,且後金軍力量不足,側翼受葉赫部威脅,為了及進攻瀋陽、遼陽,便於九月撤軍。
天命四年(1619年),努爾哈赤親征葉赫部,葉赫部告急於明廷。明神宗調集九萬人馬齊聚瀋陽,命楊鎬經略遼東,藉機圍攻後金的都城興京,薩爾滸大戰正式爆發。
三月,努爾哈赤集中主力擊破明朝杜松軍,明朝主力西部軍覆滅。次日,又揮戈北上,擊潰明北路馬林軍,奪占尚間崖。最後埋設伏兵,殲滅明東路劉鋌軍。薩爾滸之戰,明軍四路出擊,三路被努爾哈赤各個擊破,潰敗而還。這場戰役後,努爾哈赤乘勝取明開原、鐵嶺二城,兵臨瀋陽。
後金軍威震天下,明朝盡失遼東屏障。明廷急命熊廷弼進發遼陽,鎮守遼東。後金軍侵明步伐受阻,轉為吞併葉赫部及西撫蒙古。
天命六年(1621年),三月,努爾哈赤率諸貝勒大臣,統領八旗軍向瀋陽進發。明軍守將賀世賢陣亡,瀋陽陷落。二十一日,又陷遼陽,明遼河以東七十餘城官民俱削髮投降。努爾哈赤取明遼東重鎮廣寧。自誓師起兵,努爾哈赤僅用四年便連取明開原、鐵路、遼陽、瀋陽等諸多重鎮,取廣寧後,明遼東岌岌可危。
天命八年(1623年),努爾哈赤聽說復州漢民數量增加,懷疑其地有明廷細作,派遣二萬大軍前去鎮壓,殺盡城內漢人男子。
天命九年(1624年),努爾哈赤派遣八旗官兵圍查遼東漢人糧谷,凡有谷不及五金斗者,定為「無谷之人」,一併抓捕,貶為奴隸。
天命十年(1625年)三月,努爾哈赤遷都瀋陽。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爾哈赤率諸貝勒,親統八旗勁旅六萬人馬,號稱二十萬大軍征討明國。正月二十日即抵達寧遠城郊,就地駐紮,圍攻寧遠。駐防寧遠的明將為袁崇煥,其守軍僅一萬餘人。努爾哈赤遣俘虜入城勸降,袁崇煥答曰:「義當死守,豈有降理!」二十四日,後金軍發起攻城,環攻兩日,後金軍死傷慘重。二十七日,努爾哈赤下令撤軍,並於二月初九回到瀋陽。四月,努爾哈赤率軍征蒙古,五嶽回師瀋陽。七月二十三日,努爾哈赤感身體不舒適,到清河溫泉沐浴。八月十一日(1626年9月10日),努爾哈赤病卒於靉雞堡,終年六十八。
努爾哈赤晚年最寵愛的妃子為阿巴亥,二人育有阿濟格、多爾袞及多鐸三子。努爾哈赤彌留之際,身邊唯有太妃阿巴亥,努爾哈赤是否留有政治遺囑,除了阿巴亥之外,無人知曉。努爾哈赤駕崩後,阿巴亥宣稱努爾哈赤遺言:由十四子多爾袞繼承皇位,大貝勒代善輔政,待多爾袞成年後,代善再歸政。諸貝勒及大臣皆不相信這是努爾哈赤的遺命,四大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及皇太極一致否認遺囑。並且聲稱努爾哈赤留有遺言:大福晉阿巴亥丰容靚飾,宜殉葬!次日,太妃阿巴亥被迫自縊殉死,壽三十七。
九月一日,皇太極在盛京登基繼承皇位,葬努爾哈赤,群臣上廟號「太祖」。
參考:《東華錄》、《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