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這些小區名字「洋氣」又「大氣」,您怎麼看?

2019-06-26     楚門看新鄉

這些年,您是否關注過咱新鄉各個小區的名字?不少小區不僅名字很洋氣,有的還特別高大上。對這些名字,您怎麼看呢?



和我到維多利亞城走一走,在劍橋城附近感受一個安靜的午後。然後再攜手到巴黎左岸許下誓言,看一看常青藤夜空的繁星點點。如果你熱愛浪漫,我還可以帶你到一個綠都去感受塞納河的春天

乍一聽,這樣的旅行真是讓人期待啊。但實際上這些都是新鄉小區的名字,全部去看一遍也沒有走出新鄉。

在咱們新鄉,以洋人名、洋地名、或特指區域名命名的小區可不少;還有一些小區用了一些音譯詞來命名,猛一下給人一種很洋氣的感覺。

不僅如此,新鄉一些小區的名字還特別高大上。僅以「國際」二字命名的小區您能想到幾個呢?至少不下五六個吧。一個小區大不過千畝,怎能容得下一個國際呢?像這樣誇大的小區名還有很多。另外,還有許多的「第一城」,究竟哪個才是真正的第一呢?「第一城」的依據又是什麼呢?

對於我市小區起名洋氣的現象,我市市民看法不一。一些年輕的市民對此並不反感。而對於一些上了年紀的市民來說,小區以外國地名或特指區域名命名有些崇洋媚外的感覺。另外,對於過於高大上的小區名字,老年市民也感覺不接地氣,不符合實際。

國家整治不規範地名 具體要求都有啥

不僅是小區名,我國一些地名也存在「大 洋 怪 重」等不規範的現象。對此國家已提出了整改要求,具體要求都有啥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2018年12月民政部、公安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國家市場監督監管總局等六部委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的通知》,要求各地進一步規範地名管理。要重點清理整治社會影響惡劣、各方反映強烈的城鎮新建居民區、大型建築物中的「大 洋 怪 重」等不規範地名。



《通知》明確了「列入清理整治範圍的不規範地名認定原則和標準」,共分為4類。

第一類是刻意誇大的「大地名」,也就是專名或通名的含義遠遠超出地里實體實際地域、地位、規模、功能等特徵的地名。比如:宇宙、中央、天下、世界、國際、中國、中華、歐洲、首府等。

第二類是崇洋媚外的洋地名、洋建築名。名字不能包含外國人名,外語詞,外國地名命名。如林肯公寓,曼哈頓廣場等。

第三類是怪異難懂的「怪地名」。名字中不能用字不規範,含義怪誕,低俗帶有濃重的封建色彩。

第四類是重名同音的「重」地名。一個城鎮內的居民區、建築區不能與城鎮的道路、街巷名稱重名或同音。

據了解,《通知》出台後,我國海南、西安等地已經根據通知要求公示了《需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清單》。在公示階段,會通過民聲民意,結合專家論證會、與小區代表溝通等形式,對不規範的地名進行調整。


地名整治任重道遠

其實地名整治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整治工作,那麼國家為什麼要堅持地名整治呢?

據了解,對不規範的地名,國家其實一直在進行治理。上個世紀80年代,國家就提出過地名整治,如今已經是國家第三次提出地名整治了,但為何如今還是有這麼多洋地名呢?因為洋地名的出現與中國的經濟發展有很大的關係。



河南師範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副教授 毛哲山:

我們和國際上的交流更加多了,所以說一些洋的地名我們就引進過來。比如說像我們熱議的曼哈頓廣場還有巴黎海岸,這些實際上都是一些外國城市或者地標的名稱。另一方面之所以出現這麼多,它和我們城市化發展是密切相關的。你比如說我們城市化這幾年發展十分迅速,2016年統計,全國有30多萬個小區,每年新增的小區有2萬多個,所以說,這為不規範的地名產生奠定了一個基礎。

雖然國家不斷在進行地名整治,但很難在短時期內完全對地名進行規範。因為不規範的地名除了數量多,牽涉到的人也多。


河南師範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副教授 毛哲山:

你改名不僅是剷除小區或一個街道名的問題,涉及到一個身份證上的姓名,比如說我們不動產登記上的姓名,比如商家的註冊登記表上的姓名信息都需要更改。還有個問題,改名它是有一個成本,是有一個工本費,還有一個時間成本問題。這個成本它是由誰來承擔呢?

因此地名整治不僅是一個漫長的工作,而且還不能「一刀切」。

河南師範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副教授 毛哲山:

有一些名是當年審批到民政部,或者是民政局審批的,然後開發商自己把名字給改了,這種你就得把它給改過去。還有一些它沒有經過審批的,自己命名的,這種情況下,你就應該整改了。還有一種情況它是通過民政部門審核了,你現在讓它改,這點我覺得就需要考量了。

看來地名整治工作涉及很多問題,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整治。那麼,為何地名整治工作如此複雜,國家依然要對地名進行整治呢?因為地名不僅可以承載歷史,而且還是一個重要的文化符號。

河南師範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副教授 毛哲山:

比如說我們現在所在牧野區,我們一到牧南村、牧北村我們能想到牧野大戰,所以說它有積澱了幾千年的一種文化。

國家之所以大力對地名進行整治,其目的還是希望能夠通過整治,讓地名承載更多地文化元素,而且其承載的文化可以經得起歲月沉澱。

多年前徐志摩創作了浪漫之作《再別康橋》,以康橋命名的小區無形中也沾染了詩意。但朱自清《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所描繪的秦淮風情同樣有著令人陶醉的美好。當一個民族在提起河岸美景時,不一味的對外國進行追捧,才能更好地樹立起文化自信。我們不能否認一些洋地名能夠幫助我們了解世界,但民族文化對於華夏文明的傳承與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地名整治與其說是一種規範,不如說它是一種引導,一種期望,一種對於文化自信的追求。隨著國人文化自信的不斷提升,外國元素一定不再是一種高大上的體現。

河南師範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副教授 毛哲山:

我們以前講出國,是一種比較高大上的事情,都感覺可牛,但現在國人對於出國感覺就那回事,它是一種文化上的自信,或者說我們經濟上的一種自信。我想,隨著我們國家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現在我們國家已經是第二經濟體了,我們發展水平上來的時候,我相信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我們文化會更加自信。未來的發展,我們的地名、街道會更加的民族化、規範化、或者本土化。

記者:朱峰 馬兆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TOTEQmwB8g2yegNDUo6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