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駐華大使:「中英兩國政府間的關係非常牢固,在大灣區有很大的合作空間」

2019-12-14   一帶一路報道

文 21世紀經濟報道 周智宇 

劃重點:

英國駐華大使吳百納:當下世界,貿易飽受波折,全球環境複雜多變,中英兩國關係近期也出現一些「干擾因素」,但我相信中英兩國的聯繫是廣泛而且深入的,兩國關係仍然牢固並且穩定。

英國駐華大使吳百納(資料圖)

在2015年,中英兩國關係進入「黃金時代」,也是在同一年,吳百納被任命為英國駐華大使。這讓她對近些年來中英兩國持續健康穩定發展頗有感觸,儘管近期中英兩國關係面臨一些「挫折」,但吳百納在12月10日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中英兩國的聯繫仍然是廣泛而且深入的,兩國關係仍然牢固並且穩定。

4月,海外首座牡丹亭在英國斯特拉特福落成

在吳百納看來,中英兩國可以在綠色環保領域展開更加深入的合作,並通過兩國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合作,影響到更多的國家,帶動更多的國家採取措施減少排放、保護氣候。

中英關係仍然牢固且穩定

記者:中英兩國關係近年來進入「黃金時代」,在你就任英國駐華大使的這四年中,雙方在哪些具體領域的合作取得了較大的進展?

吳百納:在「黃金時代」,中英兩國正在建立一種牢固而穩定的關係,這有點像中國的「三足鼎」。從習近平主席2015年訪問英國起,兩國之間的高層交往十分密切,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也於今年6月與英國財政大臣哈蒙德一起,在倫敦共同主持召開第十次中英經濟財金對話。儘管在此期間英國一直忙於脫歐和大選等事宜,但中英兩國在政府層面交往密切,政府間的關係非常牢固。

英國泰晤士河風光

其次,中英兩國之間的貿易和投資額飛速增長。2018年,兩國貿易總額達685億英鎊,在2019年有望再創新高。這得益於中國持續推進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開放其市場,英國的公司從中獲益,同時,英國也非常歡迎中國企業在英投資,一個例子便是位於英國欣克利角的民用核電項目。在這樣的態勢下,中英兩國的貿易和投資確實有了強勁增長。

在倫敦英國王儲傳統藝術學院,中國藝術家向學員傳授木版水印技藝

在兩國民眾交流的層面,目前有超過10萬名中國留學生(本科和研究生及以上)在英國學習,此外訪問英國的中國人人數也急劇增加,我認為部分原因是因為中國對英國文化越來越感興趣,比如說英超聯賽、《唐頓莊園》、「夏洛克·福爾摩斯」等都讓英國吸引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前往旅遊、學習。

劍橋大學

總的來說,我認為自習近平主席宣布將共同構建中英面向21世紀的全球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開啟持久、開放、共贏的中英關係「黃金時代」的四年來,中英兩國雙邊關係有了真正的強勁發展。

三大重點領域合作 共同應對氣候變化

記者:在今年9月,英國駐華大使館在中國發起了一場全國性的綠色環保系列活動,你能否介紹下該活動的一些進展?

吳百納:「Green is GREAT」是一場在中國發起的長期的、全國性的綠色環保系列活動。應對氣候變化是英國政府一項明確的優先事項,而中英綠色夥伴關係有助於兩國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和改善環境惡化,通過該活動,我們將深化這種夥伴關係,創造更廣泛的影響。

倫敦金融城

我認為在綠色環保領域,英國三個方面的經驗值得分享:綠色金融、可再生能源和海洋塑料。

在綠色金融方面,倫敦金融城一直在發行綠色債券以支持綠色環保項目,最早購買這批債券的公司之一就是中資銀行,他們購買了大約十億英鎊的綠色債券。

在可再生能源方面,英國已經越來越多地使用太陽能、風能和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我們希望將這一方面的經驗分享給中國,還希望在全球範圍內進行推廣。

位於英國英格蘭西北海岸的海上風力發電廠

在海洋塑料方面,全世界對海洋中的塑料數量感到擔憂。近期很多擱淺的鯨都被發現肚子中有大量的塑料垃圾,我們應該想盡一切辦法阻止塑料積聚在海里,避免海洋動物因塑料垃圾而死亡。在中國的第一步是我們已在大使館和領事館範圍內淘汰一次性塑料,並且我們正試圖將這一信息傳播給其他可以參加進該運動的中國人。

之所以要開啟這項運動,是因為我們認為這將有助於兩個即將在2020年舉辦的重要的活動。一是《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將在中國昆明舉行,此活動旨在保護包括穿山甲在內的物種,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二是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將在英國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辦,在具有歷史性的《巴黎協定》誕生的四年後,我們需要通過像本次綠色環保系列這樣的活動提高大家對環保的認知與積極性。

2018年12月4日,首屆中英(廣東)海洋塑料污染防治研討會在廣州舉辦

記者:針對政府、企業和年輕一代,這個活動希望近期有一些怎樣的階段性成果?

吳百納:氣候變化治理是一個需要各國元首共同參與的領域,我們非常敬佩習近平主席長期以來對保護生態文明的支持,對可再生能源替代傳統能源的支持,對凈化空氣環境的支持等等,但光在中國保護環境、綠色發展,這並不足夠,我們希望中國能夠在該領域發揮其影響力,帶動更多的國家採取措施減少排放、保護氣候。

從12月11日起,《藍色星球2》在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期間展映

此外,在中國的這場活動涉及多個領域,人們可以參與其中,以了解更多關於氣候變化的信息,了解他們可以做什麼。從12月11日起,令人震撼的《藍色星球2》在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期間展映,相關專家也與中國的朋友們交流心得,以激勵更多的人參與環保。

英國可在多領域 助力大灣區建設

記者:儘管目前英國未與中國簽署諒解備忘錄,但在第三方市場合作,尤其是金融、諮詢、管理等方面,英國有著豐富經驗,你認為中英兩國應如何在「一帶一路」倡議中合作?還有哪些領域值得重點發力?

在英國倫敦,演員在慶祝中國農曆春節的遊行中表演

吳百納:英國一直非常支持「一帶一路」倡議,並特設「一帶一路」特使,參與到「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諮詢委員會相關工作當中。我認為,中英兩國可以發力展開合作的一個關鍵領域是讓第三國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在使用可持續材料的可持續原則的基礎上。在建築標準服務、法律服務等方面,英國擁有豐富的經驗,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英兩國在綠色環保方面大有可為。

2017年,從義烏啟程的中國首趟貨運中歐班列抵達倫敦

一個象徵著中英兩國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合作起飛的標誌是,2017年首趟從中國義烏開往英國的中歐班列抵達倫敦火車站。這兩年來英國在支持「一帶一路」倡議方面也有良好的進展,我認為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期待繼續深化「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實際合作。

記者:你多次造訪粵港澳大灣區,當下英國能夠在哪些領域在大灣區深化合作?

吳百納:我認為中英兩國在大灣區有很大的合作空間,大灣區的一個優勢就是創新技術,英國的大學也有很多技術和創新能力,其中一些可以進入大灣區並擴大規模,當然這也需要強有力的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中國也在此方面不斷努力。此外,在金融和風險投資、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也有很多合作機會。

廣州塔

對於大灣區的居民來說,在醫療、教育等領域,中英兩國在大灣區的合作也不斷加深,英國知名的學校德威士學院(Dulwich College)也落戶珠海,我認為這些將會是中英兩國可以深化探索的一個非常好的領域。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更多精彩內容詳見《一帶一路報道(中英文)》

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CN51-1788/F

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2096-2886

郵發代號:62-625

投稿郵箱:thebeltandroadrpt@163.com

編輯:王然

審核:雷怡安

主編:鄧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