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均為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原創,限時免費閱讀中)
反應慢、用人不當、「輕視醫療衛生」,特朗普政府的防疫政策面臨多項指責;檢測難、就醫難、確診門檻高、依賴中國藥品,特朗普政府還面臨種種技術層面的難題。
這是3月7日在美國紐約曼哈頓時報廣場拍攝的戴口罩的行人。 (新華社記者 李木子/圖)
據美國聯邦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以及各州政府的統計,截至美國東部時間2020年3月6日19時,全美已有25個州發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324例,其中死亡14例,華盛頓、佛羅里達、加利福尼亞和馬里蘭等多個地區相繼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當天,美國總統特朗普還簽署了總額83億美元的新冠病毒緊急撥款法案。但是,特朗普政府依舊面臨著反應慢、檢測難、藥品過度依賴中國等多項指責。
兩起病例已為美國的疫情防控拉響警報。當地時間1月21日下午,美國聯邦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發布通報稱,發現境內首個新冠病毒死亡病例。2月29日,美國華盛頓州出現首個死亡病例。
兩起病例並未引起聯邦政府的足夠重視。美國總統特朗普堅持認為,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的新冠肺炎3.4%的死亡率是「錯誤的」、是依據「直覺」而來的判斷。
特朗普的此番「輕敵」言論一度遭到輿論抨擊。2020年3月5日,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助理部長布雷特·賈諾(Brett Giroir)則跳出來為特朗普解圍。
「根據大量未通報病例的新數據,新冠肺炎整體死亡率估計僅1%或更低,在0.1%至1%之間。」賈諾公開表示。
隨著新冠疫情的肆虐,美國政府和民間的樂觀情緒迅速消失。美國衛生部門也出現一名內部「吹哨人」,她向美國媒體和國會議員曝光疫情危急和「防疫黑洞」。
「吹哨人」還進一步透露,首批美國公民撤離武漢返美後,多數美國醫務人員並沒有接受適當的專業訓練,也沒有配備專業防護裝備。當醫務人員表達憂慮時,還會被扣上「打擊士氣」、「不具備團隊精神」的帽子。
防疫內幕曝光後,這名「吹哨人」也遭到了打擊報復。她被調離原有職位,並被告知「15天內必須接受新的工作安排,否則將被開除」。
按照所聘律師的說法,「吹哨人」在醫療疾控領域擁有數十年工作經驗,2019年獲得兩個部門獎項,並獲得最高的績效評估,不應該被「調崗」。
按照美國《紐約時報》的描述,「吹哨人」可能為美國衛生和公共服務部的一名(HHS)高級負責人。自從「水門事件」後,美國一直在推動舉報人保護制度,直到1989年《吹哨人保護法案》通過。根據該法案,她作為舉報人受到美國法律的保護。
當地時間2月28日,「吹哨人」已向一名民主黨國會議員提供證言和控訴,美國國會隨即質詢了衛生部長亞歷克斯?阿扎爾(Alex Azar)。在聽證會上,儘管阿扎爾否認了「吹哨人」的指控,但國會仍要求阿扎爾要在一周之內繼續提交簡報和證據。
繼出現首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後,美國西部地區又出現多個感染路徑不明的患者,美國輿論普遍擔心疫情進入「社區傳播模式」,並激烈批評特朗普「輕視醫療衛生」的政策。
上台後,朗普政府下令解散了傳染病管理的相關機構,還一度大規模削減醫療衛生預算。2018年,特朗普政府解散了白宮國家安全會議下屬的「世界衛生安全及生物防禦部門」;2019年,特朗普政府又大幅削減「防疫」(PREDICT)項目預算。
為了「探測、發現存在全球流行潛在可能的動物媒介病毒」,2009年,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設立「防疫」項目。
當前,美國大選已進入黨內預選階段,特朗普的防疫政策也成為眾矢之的。
「要解決問題就要完全保持冷靜,應該讓科學家來主持整個過程。」美國前副總統喬·拜登(Joe Biden)也是民主黨總統競選人,他批評特朗普的防疫是「一種非常危險而欠妥的行為」。
另一名民主黨總統競選人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更為猛烈地抨擊特朗普是「美國現代史上最危險的總統,他正在把美國公民的生命推向危險的境地」。
面對民主黨人的詰責,特朗普也不客氣地反擊,「民主黨在把新冠疫情政治化」,「是繼彈劾謊言之後的又一個謊言」。
新冠疫情正在迅速惡化,特朗普再也不敢輕視。2020年2月26日,他任命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為「防疫總指揮」,並高度評價「他有處理這方面事務的才能」。
但是,彭斯依舊被廣泛質疑「毫無醫學背景」。耶魯大學流行病學專家格雷格·貢薩爾維斯(Gregg Gonsalves)就直言:彭斯應對印第安納州愛滋病暴發負主要責任。
2015年,彭斯擔任印第安納州州長期間,由於他的「行政響應遲緩」,關閉愛滋病檢測診所等不當策略,導致該州的愛滋病感染人數急劇上升。
美國社會的一片詰責聲中,唯一讓特朗普露出滿意笑容的是:美國國會通過了白宮的防疫撥款請求。2020年3月4日,聯邦眾議院批准了高達83億美元的防疫撥款,這比特朗普政府提交的25億美元撥款還高出兩倍多。
「美國人民期盼領導層有作為,希望確保政府能夠保護人民健康和安全。」美國民主黨參議員派屈克·萊希(Patrick Leahy)在法案通過前就表示。
他的言外之意是,民主黨人占多數的眾議院大手筆批准了防疫預算案,倘若控制不住疫情就是特朗普政府的責任。
高達83億美元的防疫撥款通過後,特朗普政府仍舊面臨著一系列防疫技術難題,包括檢測難、就醫難、確診門檻高,以及醫療人員不足。
2020年2月5日之前,全美只有聯邦疾控中心(CDC)一家機構有能力檢測新冠病毒。但隨著待檢測人數的增多,美國政府不得不將檢測試劑盒分發到州市的各級實驗室。
檢測試劑盒依舊奇缺。2月29日,當韓國政府已經對9萬多名民眾完成了病毒檢測時,美國只檢測了500例,美國民眾紛紛抱怨。
在社交媒體上,一名西雅圖居民痛斥特朗普政府的防疫不作為。她在當地一家物理治療康復中心上班,接觸病患客戶後,她身上出現了新冠病毒感染的所有症狀。
恐懼中,她開啟了艱難的巡診過程。她先是撥打了「新冠肺炎熱線電話」時,等了足足40分鐘後仍未得到回應;她求助家庭醫生,後者也不知道如何受檢,她又跑到當地醫院的急診。
當地醫院也無奈地表示,沒有檢測試劑盒。最後,她又被轉到「新冠肺炎熱線電話」上。
通過電話諮詢得知,只有最近兩周內去過疫情國家,或者接觸過確診病例者才有資格受檢。這位女士的曲折遭遇,與美國副總統彭斯的許諾大相逕庭。
「只要有醫生的命令,任何美國人都能接受測試。」彭斯曾許諾說。
截至發稿時,新冠病毒的檢測試劑盒仍然短缺,美國總統特朗普將此歸咎於他的「前任」。他憤怒地指責「歐巴馬政府的一個決定拖累了現在美國病毒檢測速度」。
據英國《衛報》3月5日的文章透露,美國的私營實驗室原本有權研發試劑盒。但歐巴馬政府做出改革,要求私營實驗室必須向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提出申請,否則不能進行試劑盒的研發。
「甩鍋」給上一任總統,特朗普的說辭並不被美國輿論接受。美國新聞調查公司「ProPublica」認為,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短缺的責任在於聯邦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它拒絕使用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的試劑盒,而堅持使用自行研製的試劑盒。
這些自主研發的試劑盒還被斥為「黑盒子」,後者頻繁出現「配方錯誤」「貼錯標籤」等,甚至導致已感染患者的檢測結果被錯誤地檢測為陰性。
更大的考驗來自醫療保險系統。如果沒有繳納醫保的人員需要支付至少1000美元,才可能接受新冠病毒檢測,一旦確診治療費用會更高。在3.27億的總人口中,大約有2700萬美國人沒有醫療保險。
這些處於「醫療保險盲區」的人群,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得不到救治,將會加速疫情的蔓延。當前,中國、日本和韓國相繼宣布提供免費治療,特朗普政府正在考慮動用「國家災難基金」,為無醫保的美國人提供新冠病毒的治療,但具體操作辦法仍未公布。
由於受新冠疫情影響,美國的全球供應鏈也出現斷裂,尤其口罩、藥品和醫療器材供應首當其衝。
2020年2月27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發表一份公告稱,美國正在面臨因為新型冠狀病毒暴發而直接導致相關的藥物短缺,尤其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部相關的藥物成分存在製造供應不上的問題。
「這並不是一個好事,這反映了美國的醫療藥品高度依賴進口。在危急時刻,這會暴露出對美國國家安全和軍隊的致命風險。」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成員、密蘇里州的聯邦眾議員維齊·哈茨勒(Vicky Hartzler)抱怨說。
中國不僅是全球主要的藥品供應國,還是美國最大的醫療設備供應國。據美國之音報道,在美國銷售的藥品中約有80%在中國生產,美國藥品市場中97%的抗生素來自中國市場,還有20種藥品完全依賴中國供應。
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中國醫藥製造的優勢進一步凸顯。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中國原料藥生產占全球產量約20%,而英國藥品和保健品監管機構則認為這一數字是40%。
2020年1月以來,新冠病毒肆虐波及全球產業鏈,導致大量中國醫藥企業停工停產。不過,這並非美國藥品供應鏈第一次出現斷鏈現象。2017年,波多黎各颶風摧毀了大批製藥廠,一度導致部分藥品短缺。
這時,美國消費者通常會選擇同類的替代藥物。根據1950年韓戰時期通過的《國防生產法案》,美國政府還有權強制企業轉產,包括生產口罩、防護服、藥品等防疫物資。
美國生物醫藥產業依舊處於全球產業鏈的頂端,尤其它的研發實力依舊遙遙領先。多年來,美國醫藥的銷售額始終占全球藥品市場銷售額的50%以上。
按照國際知名商業媒體《快公司》(Fast Company)發布的「2018年世界最具創新力公司榜單」,在全球11家入選的生物醫藥企業中,美國企業有8家。
訂閱南方周末會員,支持原創優質內容。成為南周會員,尊享七大權益,在一起,讀懂中國。
南方周末特約撰稿 梁晴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