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謝某某,男,53歲,以「間斷性頭暈不適伴右下肢活動障礙2月余」為主訴住進河南省中醫院神經外科。
入院症見:患者神志清,精神差,言語不利,間斷性頭暈不適,右下肢活動障礙,肌力約Ⅳ(-)級,右側巴氏征陽性,糖尿病史。
顱腦DWI示:多發梗塞灶
顱腦PWI示:左側大腦半球低灌注、局部有代償
頭頸聯合CTA示:左側頸內動脈閉塞,右側椎動脈狹窄
經綜合評估患者病情並結合相關科室會診後,患者頸內動脈無法行支架成型及頸內動脈內膜剝脫術;給予顳淺動脈-大腦中動脈吻合併顳肌貼敷術(STA-MCA)以改善左側大腦半球供血情況,改善神經缺損(言語不利,間斷性頭暈不適,右下肢活動障礙,肌力約Ⅳ(-)級)。術前檢查患者左側顳淺動脈前後支發育良好,左側額顳葉腦組織萎縮,腦溝較正常人寬,腦回較正常人變窄,左側大腦中動脈發育較正常人纖細,分別將顳淺動脈前後分支與大腦中動脈M4段吻合。
複查CTA如示
術後,患者恢復情況可,未訴頭暈等不適情況,右下肢肌力較前改善。
術後2月,複查顱腦PWI示左側大腦半球灌注良好;患者自行活動,語言較前明顯改善,無頭暈等不適。
為什麼要施行血管搭橋術?
1、增加腦血流量(顱外-顱內動脈搭橋,是將顱外動脈系統的血液直接引向缺血腦組織,提高局部腦血流量,恢復其正常功能,同時也增加了側支循環不良區域的腦組織供血,提高腦血管儲備能力和再次對腦梗死的耐受力);
2、延長血管臨時阻斷時間(為了降低腦動脈瘤和某些顱底腫瘤手術中破裂出血的可能性以及方便手術操作,通常需要施行臨時阻斷術,通過旁路血管代償腦組織血供,可明顯延長臨時阻斷時間,降低術後腦缺血等併發症);
3、減輕原負荷血管的血流壓力(出血性煙霧病被認為是豆紋動脈和丘腦穿支動脈異常擴張和扭曲,導致血管壁纖維化和脆性增加,並誘發形成微小動脈瘤破裂所致。簡單一點說就是,直接血運重建能減少新生不健康血管的壓力,從而減低出血的風險。
哪些病人適合做搭橋手術?
1、間歇性缺血性腦卒中(TIA和RIND);
2、輕型或中型完全型缺血性腦卒中;
3、腦血管造影發現下列病變:頸部手術(頸內動脈剝脫術)不可及的頸內動脈狹窄或閉塞,並側支循環供血不良;大腦中動脈、大腦前動脈或椎動脈狹窄或閉塞,並側支循環供血不良;腦底異常血管網病(煙霧病);顱內複雜性動脈瘤或複雜性顱底腫瘤,手術需阻斷腦部主要供血動脈;
4、外傷後頸動脈損傷不可恢復,導致腦供血不足者。
河南省中醫院神經外科鄭慧軍主任說:「顱內外血管搭橋手術需要手術醫生的顯微操作技巧、麻醉以及手術護士的配合,術前篩查、術中、術後腦功能的監測,以及醫院的腦病內、外科、神經放射、神經介入等多學科合作、對於硬體設備也有非常高的要求,是一所醫院綜合實力的體現。顱內外動脈搭橋術在河南省中醫院神經外科為成熟技術,已為眾多患有頸內動脈閉塞的腦缺血或煙霧病患者解除了病痛,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
【河南省中醫院神經外科 謝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