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生命有可能來自外太空嗎?根據我們目前對生命起源的理解很有可能,但這並不是生命誕生的必要條件。首先我們要知道構成生命的元素在宇宙中是否普遍存在?還是有一定的特殊性,這個問題很關鍵。
一個懸而未決的科學問題
在地球上有一個關於生命進化的神奇故事,其進化的證據就被編碼在每一個生命體的核糖核酸序列中,在地球上生命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數十億年前。
雖然我們也是其中的一分子,但是很可惜,第一個可以被稱為「活著的」有機體到底是怎麼來的?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科學問題。地球上的第一個生物是在地球上創造的嗎?它是從地球形成時就存在的物質,還是在我們星球早期被小行星、彗星和原行星撞擊時帶到這裡的?或者,生命是否起源於其他地方,在某個太空發射的「生命炮彈」上,然後在地球上播種了生命?
目前根據我們對行星和恆星形成的了解,所有以上的說法都是有可能的。以下就是為什麼我們這麼認為的原因。
在宇宙中我們發現了複雜的有機分子
上圖是銀河系中心的多波長合成圖。這是一個充斥著恆星誕生和死亡的地區,富含著大量的可以形成像行星和太陽系的重元素。
但是我們在這個區域不只是單獨找到了豐富的元素。在星際空間中,這些元素也組合成了我們傳統上認為的複雜有機分子。
它們是多環芳香烴,在上圖中呈現出了怪異的、綠色的、朦朧的輝光,並且在光譜上顯示出了非常詳細的細節。(環芳香烴不是真正的綠色;這是紅外波段下成像出來的假色。)而且這些環芳香烴和其他複雜的有機分子,包括胺基酸、糖和甲酸乙酯在星際空間中大量存在。
當地球形成於我們太陽系的原行星盤時,這些元素、分子和化合物很可能存在於所有的空間中:在地球上、小行星和彗星上,以及組成我們太陽系所有行星的原行星上。
現在我們知道,在我們太陽系這個特定的例子中,這些有機分子導致了複雜生命的出現和發展。
我們仍然沒有回答的問題是:是什麼引發了這一切,以及地球上的有機分子從何而來?
有觀點認為,地球上的有機分子是小行星或彗星帶來的,這確實很有可能,也符合我們的科學認知。但情況並不一定是這樣的。
在宇宙中,我們已經觀察到了大量的恆星群,以及它們周圍的世界,其中一些恆星有多個行星圍繞,其中許多行星已經存在了很長的時間,如果這些行星世界在我們認為的「宜居帶」內,那麼這些行星中很有可能存在複雜的生命。
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是,小行星在一個星球進化複雜生命的過程中充當著什麼樣的角色?是有助於還是有害於各個星球中的生命。一方面,受到小行星的撞擊會給生態系統帶來新的有機物和物質,並能摧毀當時的頂尖生物,為新物種的突變和填補生態位鋪平道路。另一方面,如果頻繁地被小行星撞擊可能會頻繁地造成一個星球上生命的毀滅,而且可能會創造一個不適合生命存在的「災難世界」,如果是這樣的話,生命永遠不會在這個星球上發生進化,或者會徹底毀滅這個星系孕育生命的可能。
科學家分析了太陽系外恆星系中的恆星,以及發現的520顆巨型行星,90顆已知的恆星和塵埃帶(與太陽系小行星帶一樣),並將這些數據與運行的太陽系形成模擬進行比較。科學家想找到以下問題的答案:
在外太陽系中有多少恆星系存在一個離母恆星足夠遠的冰凍小行星帶,但這些小行星又非常接近一個氣態巨行星,以至於小行星會被拋向恆星系的內部?當科學家將模擬結果與數據進行比較時,他們發現了以下結果。
他們發現像我們太陽系中特定位置的小行星帶只有4%的恆星系才會出現,可以說非常罕見的!大多數情況下,要麼氣態巨行星向內移動得太快,破壞或摧毀了潛在的小行星帶,這樣會給內岩石行星帶來頻繁的小行星撞擊,要么小行星帶形成得離「冰凍線」太遠,不會給內岩石行星帶來小行星撞擊。
但是以上的研究並不意味著生命要素必須是外小行星帶來的,沒有和我們太陽系一樣的小行星帶也不一定就不存在生命。
總結:生命可以來自外太空,也可以不是
生命確實發生在了地球上,我們有生命進化的歷史。但是,除非我們在其他地方發現複雜的生命,或者對生命最初是如何在地球上起源有更深的理解,否則目前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太陽系中發現的條件就適合在宇宙中其他地方創造複雜的生命。
根據我們的觀察,有4%的恆星系有類似於我們太陽系的小行星帶結構,這只能說明這些恆星系中的內岩石行星有更大的幾率能誕生生命,這些生命可能來自外太空。但這還不足以說明沒有小行星的作用,其他行星就不可能出現生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T-3dUnIBnkjnB-0z54a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