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手」半年,這14個區用成績證明1+1>2

2019-07-25     發展北京

發改君今日發布:去年11月底,生態涵養區所在的7個區與地處平原的7個區簽訂結對協作框架協議。半年多過去,各區結對協作工作有組織、有機制、有進展、有創新,實現了良好開局。


生態涵養區是首都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保護地,是保障首都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區域。

去年11月,北京市召開生態涵養區與平原區結對協作工作會,東城區與懷柔區、西城區與門頭溝區、朝陽區與密雲區、海淀區與延慶區、豐臺區與房山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與平谷區、順義區與昌平區分別簽署結對協作框架協議,通過「牽手」結對的方式共同守護綠水青山,攜手推動綠色發展。


今天,發改君就為大家帶來這14個區「牽手」結對以來的成績單~

想取得好的成績,好的工作方法非常重要。這14個區的「牽手」結對就有一套專屬工作法——市級建立了月度調度機制,每月底召開會議協調解決問題訴求、交流經驗做法;各結對區基本都成立了由區委書記、區長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建立了工作對接協調機制,制定了工作方案及具體協作任務。

結對協作多領域多元化有序推進


半年多來,各結對區在生態環境、低收入幫扶、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綠色產業發展、幹部人才交流等領域開展了多元化合作,同時結合自身實際又各有側重。

東城區-懷柔區重點推進教育領域合作,兩區教委簽訂了4年的教育對口幫扶工作方案並逐年制定計劃,加強中小學校一體化辦學;計劃共建雁棲河生態廊道,整體提升懷柔科學城生態環境。

西城區-門頭溝區成立鄉村振興綠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推動低收入村精品民宿發展;兩區醫療機構建立幫扶協作機制,上半年西城區派駐門頭溝區醫務人員443人次,培訓門頭溝區醫務人員677人次,累計接診近3800人次。

朝陽區-密雲區重點加強密雲水庫生態環境保護,實施密雲水庫智能監控項目,已基本建成潮河體育休閒公園並成功舉辦生態馬拉松比賽;計劃在密雲生態商務區共建高科技研發「雙創中心」,打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創新平台,探索建立以京沈高鐵為紐帶,企業總部辦公在朝陽,配套研發、生產在密雲的協同發展模式。

海淀區-延慶區重點加強中關村園區合作,延慶園已承接海淀現代園藝、冰雪體育、新能源環保等企業30家;海淀區疾控中心每周派出5名專家服務保障世園會公共衛生安全。

開發區-平谷區重點推進通航產業協作,計劃成立「通航高新技術產業聯盟」,為開發區無人機測試提供場地;加強就業幫扶,與京東集團在畢業生實習、就業等方面開展精準合作,上半年開發區吸納平谷區勞動力就業231人。

豐臺區-房山區重點推進解決交界區域歷史遺留問題,近期將聯合治理跨區界的北劉莊溝,為周邊區域營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協調推進京良路西段建設,已明確拆遷出資比例,力爭年底前開工建設。

順義區-昌平區重點打造昌平區延壽鎮全域景觀長廊,共同推介文化旅遊資源;同時在特色農產品深加工和銷售等方面加強合作。

跨區橫向轉移支付制度全面落實


除了以上這些合作,各結對區之間明確的橫向轉移支付資金也已撥付到位。

其中——

西城區一次性出資4億元、門頭溝區每年配套1億元,成立總額8億元的鄉村振興綠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集中財力重點圍繞低收入村打造精品民宿;

海淀區每年出資1億元、延慶區每年配套5000萬元,共同組建四年6億元的結對協作專項資金;

平谷區利用開發區每年1億元資金設立產業投資基金;

朝陽區1億元、豐臺區5000萬元、順義區5000萬元已撥付相應結對區;

東城區已撥付6000萬元,其餘資金計劃以項目共建等形式落實。

發改君了解到,下一步,市級將建立生態涵養區工作專班,進一步抓細抓實結對協作工作,形成一攬子精準化、清單化的結對措施,作為推動結對協作工作的指導文件和基本依據。同時,制定結對協作督導檢查工作方案,由市有關部門組成檢查組開展督導檢查,檢查結果作為年底各區績效考評的重要內容。


「牽手」結對

1+1>2的效應正在不斷顯現

未來還將有哪些好成績

我們拭目以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SvnaKWwBmyVoG_1ZbVc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