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獐子島扇貝死亡事件備受關注。上市公司獐子島五年內第三次發生蝦夷扇貝存貨「異常」事件。扇貝跑了、扇貝餓死了、扇貝的花樣死亡讓外界對這個位於我國黃海北部的小島充滿了疑惑和猜測。記者近日實地採訪發現,獐子島部分海域扇貝確實存在異常死亡的情況。但同時,與獐子島相隔不遠的周邊海域似乎並沒有出現扇貝大量死亡。
獐子島扇貝確有死亡 周邊海域影響較小
11月16日,大連市農業農村局組織專家到獐子島扇貝受災海域進行抽測分析,經過協調,我們記者也一同前往,與專家分坐兩艘船,先後查看了三個相同的抽測點,其中一個點位由獐子島指定,後兩個點分別由記者和專家隨機抽取。三個點抽測采捕面積均為5.5畝,分別收穫活扇貝約26公斤、18.5公斤和105.5公斤。可以看到部分區域扇貝死亡情況確實比較嚴重。
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孫坤告訴記者,正常的活扇貝,你用手不可能這麼容易就掰開,這個就已經沒有什麼活力了,輕輕一掰就掰開了。
獐子島周邊海域扇貝養殖正常
從獐子島坐船,一個多小時就可以到達長海縣另外一個水產養殖大島海洋島。上午八點,在海洋島最大的一家水產公司碼頭上, 可以看到,泊位上沒有船隻停靠,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公司一共有16艘捕撈船,目前都已經出海作業,他們的扇貝捕撈在正常進行。
大連海洋島水產集團生產部門負責人宋偉剛:咱們這邊扇貝受災了嗎?沒有 多少有點影響,但是說沒有什麼大問題,這些年獐子島每一次出事,但是我們很正常生產,我們一直是正常。
宋偉剛介紹,他們公司在接近獐子島的海域也出現了小面積的扇貝死亡情況,但影響並不大,目前正是底扇貝播苗的季節,他們今年的播苗計劃正常進行。記者採訪了海洋島其他的養殖戶也都表示,今年到目前為止,扇貝未出現大面積死亡。
大連市長海縣海洋島水產養殖戶宋有和表示,死亡的不多,就說屬於正常的,就說沒有出現大量死亡的,就不像獐子島那樣的,沒有那種情況。
據了解,海洋島底播蝦夷扇貝大面積養殖開始於2006年以後,相比獐子島要晚了十幾年。因此,很多養殖戶認為目前海洋島的海底生態環境要優於獐子島附近海域。此外記者在採訪中也了解到, 以往獐子島集團會大量從海洋島採購扇貝苗,為此還專門在海洋島上建了一棟四層的辦公樓。近兩年獐子島從海洋島上採購的扇貝苗大幅減量,這座辦公樓也在今年賣給了當地的水產養殖大戶。
大連長海振祿水產有限公司育苗車間主任夏德生:原來跟獐子島合作。他們需要量大,每年這個時候都過來收苗了,現在今年都沒收。他們是2011年2012年都挺好,就是這兩年2015年2016年開始不怎麼太收了 陸續減少了。
大連市長海縣海洋島水產養殖戶王青亮:以前扇貝苗賣給過獐子島,這兩年沒賣給他們,因為資金這塊。苗賣完了,錢一般拖欠很長時間。
風波中的獐子島 連年虧損島民質疑
與獐子島海域扇貝大面積死亡相比,鄰近海域的扇貝生產卻相對正常,這也是目前大家對獐子島扇貝死亡情況主要的質疑點。據了解,獐子島位於遼寧省大連市長山群島的最南端,地處北緯39度,水溫適宜,養料豐富,是世界公認的適宜海珍品生存的海域。因此,獐子島也有著「黃海明珠」、「海上大寨」等稱號。為何昔日富饒的海洋牧場會頻繁受災,企業目前的生產經營又是什麼狀態,獐子島的島民對企業又有什麼樣的看法?
走在獐子島的街道上,路上的行人很少,島上的建築大多是二三十年前的,很難看到近年來新建的房屋,島民告訴記者,和以前富裕的獐子島相比,現在整個島都衰敗了許多。而獐子島集團在島上的多處廠房也顯得十分蕭條,在獐子島集團的扇貝育苗廠,工作人員介紹,島上原有四個育苗廠,近年來因各種原因,有三個已經關閉,而僅剩的這個現在業經營的也並不好。
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透露,咱島上育苗中心的話就不太好,這幾年都沒太育出苗,最起碼就是說2018年,2017年都沒太育出來,今年2019年也沒育出來。
由於近年來扇貝頻繁受災,獐子島扇貝捕撈船隻也開始出現閒置變賣,記者在獐子島鎮的東獐子碼頭看到了多隻停靠在岸的扇貝捕撈船隻。據碼頭的工作人員介紹,現在這些船比前兩年少了很多。
遼寧省大連市獐子島鎮東獐子碼頭工作人員表示,漁船都賣了,誰知道還有多少,都賣了,不賣留著幹什麼。
記者了解到,與長海縣其他島嶼海域為個體承包經營不同,獐子島屬於集體所有制。幾乎每個獐子島的家庭都或多或少有人在獐子島公司工作。島、公司、島民緊緊捆綁在一起。2006年獐子島上市後,曾經向島民發放了一部分股權,並且每年給予島民幾百到上千元的股權分紅。而隨著獐子島頻頻存貨異常以及業績下滑,島民的分紅也受到了影響。
獐子島居民表示,早都不分了,這有多少年?自從集團公司說2014年不好以後就沒分過,就再沒分過。
據了解,受2014年和2017年兩次扇貝異常事件影響,獐子島公司業績受到嚴重影響。2014年-2017年間,獐子島公司僅在2016年實現盈利7959萬元,其他年份累計虧損超過20億元。公司資產負債率也持續維持在85%以上。而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虧損也超過3000萬元。據曾在獐子島集團從事過捕撈工作的島民介紹,現在扇貝數量和質量確實一年不如一年,這或許和企業的過度捕撈有關。
一位獐子島居民表示,它不有三年生長期嗎,資金鍊斷的時候,他過度開採捕撈,頭幾年沒到時間的,雖然長了好兩年,一下就給摟了,這個地方提前捕,那個地方提前捕,海底直接就緩不過來了。
海底銀行遭透支 放棄海域暫停播苗
蝦夷扇貝的養殖分為浮筏和底播兩種,此次獐子島集團大量死亡的扇貝主要是採取底播養殖。11月19日,獐子島集團在回復深交所的關注函中稱,鑒於專家尚未確定本次底播蝦夷扇貝大規模死亡原因,公司暫停了2019年度的投苗計劃,原計劃投入的約14 億枚苗種,目前進行暫養。
現在正是底播蝦夷扇貝播苗的季節,但今年在獐子島卻看不到播苗船作業的景象。
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厚剛:我們在10月中旬實際上是陸續啟動和進行了播苗生產,也就是說我們現在實際上已經撥了一部分,大約有3萬畝左右,就這麼一個苗量和面積。那麼出現大面積大比例死亡之後,我們就決定立即停止這個播苗。公司將扇貝品種的發展階段由規模發展的這樣一個階段,調整到了一個中試探索這樣一個階段,總的規模要控制在每年10萬畝以內。
據了解,獐子島底播蝦夷扇貝養殖開始於1988年,1997 年公司底播蝦夷扇貝規模就突破 10 萬畝,之後獐子島海洋牧場確權面積和扇貝底播面積快速擴張,到2011年前後,海洋牧場確權面積增加至300多萬畝,而扇貝底播面積達到120萬畝左右。從2014年開始,扇貝頻繁出事,目前獐子島已經準備放棄部分確權海域。
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厚剛:今年我們結合我們三次遭災的實際 所以公司決定調整產業產品結構和發展戰略 要放棄用於蝦夷扇貝的養殖海域150萬畝,蝦夷扇貝這個品種,在長海縣周邊海域一些兄弟鄉鎮也在大規模養,現在來看總量還是超,所以需要大幅減少。
據了解,目前在長海縣地區,蝦夷扇貝浮筏養殖面積高達30餘萬畝,底播養殖面積近500萬畝。專家認為目前養殖規模總量過大,局部超出養殖容量是扇貝頻繁大面積死亡的一個原因。
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院教授慕永通:目前來講一個共識,就是養殖規模是遠超環境容量。把海北黃海或者說比作這一口鍋的話,這口鍋只能供100個人吃飽飯。那麼假設1000個人 1萬人在吃,現在面臨吃不飽的問題,長期吃不飽的話,那麼它的生物體是處於身體不健康的狀態,那麼一有風吹草動它可能就會出現問題。
扇貝經歷了跑路、餓死、大量死亡
獐子島公司屢屢成為社會的輿論焦點,就是因為在5年時間內,發生了三次扇貝「跑路」或死亡事件,「扇貝跑了」也一度成為了網絡熱搜詞。獐子島到底是一家怎樣的上市公司?扇貝為何屢屢跑路?那片水域到底怎麼了?來看我們的梳理。
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註冊資本7.1億元,資產總額45億元,員工4000餘人,旗下公司40餘家,2006年獐子島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網紅圖
網紅「扇貝跑路」
2014年10月,獐子島稱受到「冷水團」的影響,100餘萬畝海洋牧場絕收,扇貝集體「消失」。「扇貝跑路」1.0版上演,公司巨損近12億元!
2018年1月,獐子島公告稱因降水減少,導致餌料短缺,大量扇貝餓死。「扇貝餓死」2.0版上演。公司再度虧損7.23億元!連續兩次扇貝「遭災」後,證監會宣布對獐子島公司立案調查。隨後公司被證監會認定涉嫌財務造假,遭到頂格60萬元處罰,董事長吳厚剛個人被罰30萬元,並被採取終身市場禁入處罰措施。
2019年的7月,獐子島集團董事長吳厚剛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公司已經在風浪中吸取了教訓。
獐子島集團董事長吳厚剛曾稱,我們最大的價值就是識別了海洋牧場應該改怎麼建,識別了我們這塊海。
而短短四個月後的,11月14日,獐子島集團再次發布公告稱,價值3億元的扇貝出現「大規模自然死亡」。「扇貝死亡」3.0版還是上演了。深交所先後三次閃電下發關注函,要求獐子島對扇貝短時間內出現較大面積死亡的原因做出說明。
目前獐子島扇貝死亡原因尚沒有結論,但公司已經宣布放棄150萬畝的確權海域,今年扇貝的投苗計劃也已經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