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足兵敗敘利亞,丟掉了出線的主動權,以及里皮突然辭職帶來的討論,中國足球再次成為輿論的焦點,在國足主帥還懸而未決的時候,中國足協頒布了史上最嚴的限薪令,要求國內球員的年薪不超過稅前1000萬,中甲球員不超過稅前500萬,對於俱樂部的注資、贏球獎金也進行了相關的規定。
高額的工資和踢球的水平完全不匹配,這是國足乃至國內球員遭遇外界口誅筆伐的主要原因,比如武磊出國前的工資為1500萬,郜林工資為1200萬,打進烏龍的張琳芃工資也超過1000萬。這些拿著天價薪水的千萬富翁,在場上的表現卻難以讓人滿意,這也導致網友的評價一邊倒的批評國內球員。
但是將球迷關注的薪水進行限制,國內球員的水平就能提高,中國足球就能崛起嗎?我想這是一個基本不可能的。
球員薪水雖然是網友攻擊的焦點,但多數人只是不滿意高薪低能的情況出現,而降低薪水和提高球員的水平之間毫無關聯。這批球員已經定型,限薪令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他們的收入,而技術水平是不可能通過某些措施短期內提高的,這需要多年反覆的訓練才能達到。所以限薪令看上去也只是權宜之計,用來平復一下球迷的怒火罷了。
而中國足球落後的根本問題還無法解決,尤其是足球基礎人口的增長,不是通過短期的政策刺激能夠完成的。說一千道一萬,很多人將中國足球落後的原因歸咎於選拔體制太黑暗,足球是富人的運動,但根本原因還是踢球的人太少了,日本的足球人口有百萬左右,而中國前幾年的數據是,只有25000左右的註冊球員,也就是說,踢球的人就這麼多,選材只能從這些人中來選,所以我們看上去有14億人,但能夠算數的就只有幾萬人,也就和總人口30萬的冰島差不多。
而足球人口的增加,也和各方面息息相關——踢球環境好了,可能才會有更多的家長願意將孩子送去學足球;基礎設施多了,踢球成本下降了,才會有更多人能夠低成本乃至免費學球;選拔體制健康了,才會避免真正的天才不被好處費淘汰;而球迷更加理性和耐心了,青訓才有足夠的時間成長,小球員才會有更好的成長環境……
以上這些都是影響中國足球進步的因素,但是到目前為止,這些都是偽命題,看上去簡單實際操作起來非常困難。
所以依靠限薪令,根本解決不了目前中國足球落後的問題,中國足球的癥結現在依然是無解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Su0glG4BMH2_cNUg1Yk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