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瀘州老窖宣布,增加14.63億元用於2016年投資74.14億元的建設釀酒工程技改項目。因為建設期間材料費、人工費、土地價格上漲等因素,審核確認的項目設計概算為88.77億元。增加投資後,項目儲酒能力由30萬噸提升至38萬噸,廠房及酒庫設計標準提高。據了解,該項目主要解決高端產品產量不足的問題。
現如今,我國的酒類消費進入了品牌化和品質化的時代:低端中端持續衰減,中高端逐漸上增,這是一種大的趨勢。茅台、五糧液在高端酒產能上卻走在了前頭。今年茅台市場投放量將達到3.45萬噸;五糧液高層也曾表示,今年高端產品產能將達到3萬噸。而瀘州老窖高端酒國窖1573產能僅在3000噸左右,這中間相差是巨大的。所以,建設釀酒工程技改項目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酒類消費發展的大勢下,近年來茅台、五糧液、瀘州老窖等高端白酒的市場占有量已經從70%提升到95%左右。其中飛天茅台占63%,五糧液占26%,1573僅占6%。
其實瀘州老窖一直面臨高端酒,也就是1573的產能問題。瀘州老窖的釀造過程十分複雜,最獨特支持就在於混蒸混糟、百年泥土老酒窖和萬年糟三個方面。在釀造的過程中,有12道工序。而釀造出優質的基酒,窖池是非常重要的。而一個好的窖池,往往需要歷史的沉澱。
據了解,瀘州老窖現有窖池中,100年以上的窖池僅有1619口,50—100年的窖池有5381口,30年左右的有3086口,而在這些窖池中,除了生產1573這種高端酒,其他同樣也在使用。1573目前的基酒產量基本上來源於100年以上的老窖池,所以產量就顯得尤為缺少,所以技改項目就十分的重要。
而通過技改項目,將新增7000個窖池用於生產中低端產品,而將現在用來生產中低端產品的老窖池集中的投入到生產國窖1573上去。根據《中國第一窖的起源與發展》所講,我們可以大概的換算一下:50—100年窖池年產1.2噸優質基酒,30年窖池年產0.6噸優質基酒。總量就為8308.8噸,再加上100年以上的窖池年產3000噸優質基酒,則未來的優質基酒年產量為11308.8噸。
所以,在技改以後,不僅能大大的增多1573產量,同時也能擴大市場份額。這樣才能積極應對經營環境的變化,力爭縮小與行業前列企業的差距,加速重歸行業"第三"。(文:陳俊吉)
(以上評論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不代表本雜誌立場,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