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將的堅持,更顯得珍貴。
撰文 / 橙橙
編輯 / 小葉
出品 / 馬孔多跑步研究室
去年上馬,楊定宏在40公里的時候,還處在國內第一的位置,領先管油勝8秒,領先李永遠1分50秒,但最後兩公里,體力透支的他用時9分26秒,只能眼睜睜看著冠軍遠去,留下遺憾。
今年上馬,儘管對手很強,還遭遇高溫,但楊定宏捲土重來,在雲南隊隊友楊紹輝和董國建的領跑下,最後以2小時15分21秒的成績強勢奪冠。這也是他2017年奪得上馬國內冠軍之後,再次奪得上馬國內冠軍,而且成績也創造了近2年最佳。
「去年痛失冠軍,今年重新奪回來,算是又找回來一點自信。」在接受馬拉助手採訪時,楊定宏說道。
「比賽當天狀態不錯,前面跑得比較輕鬆。楊紹輝和董國建兩個人一直帶我跑,差不多到27公里。後半程比較熱,體能消耗比較大,節奏就不太穩,最後咬咬牙頂上去,跑完還是很累。」
在官方的賽事前瞻中,中國目前跑得最快的三人——董國建、多布傑和楊紹輝將同場競技,可以說非常具有看點,但他們三人都中途退賽。楊定宏透露了兩位隊友為什麼要中途退賽的原因。
「他們兩個作為特邀嘉賓,賽前就跟我說,可以帶我跑。董國建節奏帶得非常穩,都是在3分10秒左右的配速。這樣幫我節省了很多體能。」
今年上馬楊定宏之所以能夠跑到215的成績,跟他在成都馬拉松之後的系統訓練有一定的關係。
三周前,楊定宏跑了成都馬拉松,以2小時18分38秒的成績獲得國內第二,但是他對這個成績並不滿意。「由於培訓和做賽事,導致訓練並不系統,所以成績很一般。」他說道。
成都馬拉松之後,楊定宏先是調整一周時間,後兩周每周都有長距離和強度課,周跑量在130公里左右。
今年10月份,楊定宏正式完成退役手續,回到地方工作。也就意味著他只能利用業餘時間來訓練。所以,他和廣大業餘跑者一樣,每天早上5點起來訓練。
「訓練完之後就去上班,如果下班之後沒什麼事,那麼還會再跑一次。如果工作比較忙,沒有時間訓練,那麼就會選擇體能訓練和放鬆按摩。每天再忙也會抽出時間來訓練。」
2017年的無錫馬拉松,是楊定宏職業生涯高光時刻,他跑出了2小時13分37秒的個人最好成績。也正是因為這一場比賽,他開始被廣大跑友熟知。
此後,他數次努力想跑進210,但都以失敗告終。特別是2018年廈門馬拉松,他前30公里一直緊跟黑人,但最後時刻接連被超越,錯失國內冠軍。
而且在亞運會選拔賽上僅獲得第五名,無緣亞運會,這讓楊定宏跌入低谷。
「感覺都快要支撐不下去了。內心一直在問自己:還要不要繼續堅持。也徘徊了很長時間。」
去年10月份,楊定宏選擇從體制內退役,但他對於跑步的熱愛並沒有減退,儘管工作很忙,仍保持自律的訓練狀態。
「現在更忙,也更累,每天只能擠出時間來訓練。以前只需要擔心自己的訓練就好,每天不會太忙,還能抽出時間午睡,體能恢復也比較快。現在忙到連睡午覺的時間都沒有。早上都只能起早訓練,下午基本上沒有訓練時間。」
對楊定宏來說,如何讓身體儘快恢復是最大的困擾,一方面是因為年齡增長,另一方面是因為時間有限。不過,他也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恢復手段。
「拉伸、放鬆和按摩,這是每天回到家必須要做的。早上跑完一般是做簡單的拉伸,然後晚上回到家會用花生球將肌肉和筋膜松解一遍,待完全滾開之後接著做特別細緻的拉伸。這是一種恢復手段,還有就吃一些營養品,對身體恢復有利的食物,比如蔬菜和水果。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還會去泡泡溫泉。只要有利於自己恢復的,我都會去做。」他說道。
回到地方工作,楊定宏依然保持非常自律的生活習慣,這也是他仍能保持高水平競技狀態的原因。
來看看楊定宏2019年的戰績:
全馬
2019廈門馬拉松 2:19:04 國內第三
2019重慶馬拉松 2:17:28 國內第五
2019大理馬拉松 2:31:21 國內第二
2019長春馬拉松 2:21:08 國內冠軍
2019貴陽馬拉松 2:21:43 國內冠軍
2019成都馬拉松 2:18:38 國內第二
2019上海馬拉松 2:15:21 國內冠軍
半馬
2019天府仁壽半程馬拉松 1:06:01 冠軍
2019上海佘山半程馬拉松 1:06:11 國內冠軍
2019揚州鑒真半程馬拉松 1:07:21 國內第四
今年,中國馬拉松好成績頻出。上半年多布傑在徐州馬拉松上跑出210,彭建華首秀跑出213;下半年董國建在柏林跑出208,楊紹輝在成都差點達標東京奧運標準。
這些好成績的接連湧現,也觸動著楊定宏,儘管已經從體制內退役,但他相信自己仍能夠再次突破自己。
」這次(上馬)又能跑到這個成績,自己也是很滿意的。雖然成績還不能同國內頂尖選手相比。但他們也給了我很大的動力。他們都能跑出那麼好的成績,如果我能好好訓練,也能達到一個更高的高度。」他說道。
上馬結束後,楊定宏的下一場比賽將是明年初的廈馬,他表示將會全力以赴。
「雖然距離廈馬只有1個多月的時間,準備周期不是太長,但是有之前的訓練做鋪墊,也還是可以保持一個較高的競技水平。」
在廈門比賽之前,楊定宏還會跑一些半程馬拉松、10公里等短距離的比賽,來刺激一下肌肉和心肺,讓身體達到一個更好的狀態。「希望(廈馬)能夠獲得一個好的名次,刷新自己的PB。」
很多跑友在跑完上馬之後,就進入冬訓階段了。楊定宏曾在馬拉松助手專欄里說:得冬訓者,得PB。那麼冬訓該怎麼練才能在來年春天的比賽中跑出更好的成績呢?
楊定宏認為:冬訓著重要練這兩點。
1、有氧耐力
相比夏訓,冬訓的主要訓練內容就是進行有氧跑,簡單來說就是堆跑量。
『』像我的話,(冬訓)每周的跑量在150公里以上,最高可以達到170-180公里。」
「在夯實有氧基礎之後,你再進行其他訓練就更有效果,也更輕鬆。我之前在帶一些學員的時候,就很注重讓他們打有氧基礎。而且有氧慢跑可以更好的恢復傷病。」
每個人的有氧跑的速度是不同的,專業隊可能4分配速是有氧跑,而對於大多數也有跑者來說,有氧配速要到5分開外了。
「不要擔心速度太慢。」當你的有氧基礎打牢固,等到開春的時候,就可以進行馬拉松專項的速度訓練。
不過,冬訓不建議就一直進行有氧跑,還可以選擇一些短距離的小比賽,來提高一下強度。
2、體能訓練
「體能練好了,核心更穩定了,跑起來才會更輕鬆,動作才能做標準。如果核心不強,那麼跑起來肯定是歪歪扭扭的,浪費體力。」
那冬訓的體能訓練主要包括哪些呢?「核心力量,下肢力量,柔韌性和靈活性。」
下面介紹幾組練核心和柔韌性的動作,在這個冬天練起來吧。
冬訓的三條原則:
針對性:參加10公里,半馬、全馬,都應該有不同的備戰計劃,前兩者相對側重於速度,全馬則必須要有超強耐力的支撐。
很多業餘高手經常會在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原地踏步,原因就是針對性做得不足,有些人害怕練強度,總是跑長距離,耐力能力夠了,專項能力卻很差。要知道自己在哪方面欠缺然後去彌補,只有這樣才能準備好一場比賽,你越怕它就越缺乏它。
適度性:跑量和強度不是越多越好,越強越有效,物極必反。如果訓練太強,很容易造成訓練過度。
多變性:平時要多想想自己該提高哪方面的能力,比如說耐力差,利用乳酸門檻跑提升;速度弱,利用間歇跑來強化。另外多變性還體現在訓練場地,很多人都會選擇一種地點,比如田徑場,長時間在田徑場跑支撐腳可能會出問題。
所以還是要選擇不同的地方去跑。田徑場、草地、山地,豐富一些。再加上騎自行車,游泳等交叉訓練。
總之,掌握冬訓的要領就是9個字:夯基礎、練體能、補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