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越吼,孩子越磨蹭!聰明父母這樣陪孩子寫作業

2019-12-20   小學快樂課堂


你越吼,孩子越磨蹭!聰明父母這樣陪孩子寫作業

對於很多小學家長來說,檢查孩子作業是每天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

家長多在「投訴」孩子這幾種情況:

@我想更懂你理會

正在陪寫作業,老師讓十分鐘做完五十道十以內的加減法,包括寫名字,這貨三分鐘過去了,還在把名字寫了擦,擦了寫,想吼硬是憋著,快內傷了~

@睡覺最怕吵了

一寫作業尿尿,拉屎,喝水,肚子不舒服,腿讓蚊子咬了,各種事情分分鐘想揍他。

@風吹雪落

陪兒子寫作業到五年級,然後心梗住院了,做了兩個支架。想來想去命重要,作業什麼的就隨其自然吧~

@某某。

兒子語文課都要讀課文五遍並簽字,有次我在看書他在讀課文,前面讀的啥沒記住就聽見:秋天來了,掛花開了......

我一愣問啥花開了?他說掛花!我火一躥,大吼:掛花?掛花?掛哪呢花?他弱弱的說掛樹上...我沒忍住...

@盪鞦韆

我們家的數著數著說媽媽手指不夠了,我說把腳指加上,然後默默去脫襪子.....

@ly0506

我經常盯著孩子做作業,孩子做慢了就吼:「快做,沒見過像你這麼慢的!」孩子加快了速度,可我又忍不住說:「字怎麼寫得這麼差,又出了差錯!」

孩子於是又放慢了速度,然而我又沉不住氣了:「這麼久還沒想出來,我怎麼養了你這麼笨的孩子!」最後只要我在旁邊,孩子做作業時就會情不自禁地渾身發抖。

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有效的檢查作業方法。


低年級看字跡;高年級看思路

做完作業時發現有不正確的地方,首先不要指出具體錯誤之處,而是說出大體範圍。

如「做得不錯,但這個題有些不對的地方,你再看看。」

或者在有問題的地方畫上—個小圓圈,讓孩子自已找出不正確的地方,以改之。

三年級以後,重點檢查孩子做題的思路,算式的列法是否正確,而計算的結果一般不檢查,由孩子自已確認。

如果計算結果錯了,老師批改或考試時,判了xx,就讓孩子自己去心疼、後悔,家長還裝著深表遺憾、同情的樣子:「真可惜,這兒錯了一點,沒得滿分。沒關係,下次注意一點,會考好的。」

檢查語文作業,發現錯別字,只在下面畫個小圓點,由孩子自己查字詞糾正;這樣就能培養孩子對自己負責任、認真仔細的學習品質。


不做孩子作業的監工

我看見有的家長喜歡盯著孩子做作業,一旦發現有問題,或字寫錯、寫歪了,一邊幫著孩子塗擦,一邊批評、埋怨、責怪孩子:

「怎麼搞的,又做錯了,總是改不掉。」

「說過多少遍,就是記不住,氣死人的!」

我們可以想像孩子在這種緊張、焦慮的氛圍中,他學習的興趣和能量之門還能打開嗎?這個時候,家長再怎麼說教,他是聽不進去的,也是改不過來的。

建議做法是,首先過問一下有多少家庭作業,然後叫孩子自己去做,我們輕手輕腳地做自己的事,不輕意打擾孩子,等他做完了再按上述方法檢查。


培養孩子專心寫作業的習慣

有許多朋友向我請教,說他們的孩子寫作業不專心、愛拖拉,只幾道題目也要做好半天,問我怎麼辦。可以分成三步走。

第一步,制定作業計劃——

1. 每天寫作業之前,先花兩分鐘的時間,把要完成的各樣作業,排個先後順序;

2. 在每樣作業旁寫上「預計開始時間」和「預計完成時間」;

3. 完成每樣作業後,及時在旁邊再寫上「實際開始時間」和「實際完成時間」。

計劃時間讓孩子自己來寫,只要不是太離譜,就算按照計劃下來,作業要做到晚上十一點,那也沒有問題。

這樣做的好處:

家長不需要時刻陪在孩子的旁邊,可以做自己的事情,抽空不時地去看看她,是否按照計劃完成作業。

要培養孩子的計劃性和時間觀念,第一步的目標,就是能夠按照計劃完成作業,先不考慮時間安排是否合理。

其實,第一步執行了一段時間,家長就會發現孩子寫作業的速度已經明顯加快了。

實際操作的困難:

剛開始幾天孩子排斥寫計劃,畢竟需要額外花時間寫上去。他覺得自己已經每天作業做得這麼晚了,為什麼還要多做這件事情。

這個時候家長就要態度堅決,必須要讓孩子堅持寫計劃。要知道萬事開頭難,等習慣成自然了,越到後面就會越省力。

第二步,進行改進——

在確保每天能夠按計劃完成作業後,再看下完成作業的時間,哪裡還有改進的空間。

根據孩子之前記錄的作業實際完成時間,我們很容易地發現,哪一科花的時候過多。如果是數學作業花的時間多,等孩子做數學的時候,家長可以在旁邊觀察。

一般情況下,都是以下兩個問題:

1. 不擅長心算,怕出錯所以速度慢;

2. 草稿紙上不必要的時間花費較多。

心算的問題,只能靠多練多熟來解決。草稿紙費時多,是因為老師要求在試卷上必須步驟詳細,所以草稿紙上,很多孩子也習慣地把每個步驟都寫下來。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找到了原因也就好解決了。

第三步,利用課餘時間——

學校的課餘時間,想辦法也要利用起來。效率高的學生,在學校已經完成大部分的作業了。

其實,孩子每天的作業,有的只需十多分鐘就能完成。如果能夠在老師布置後及時解決,這樣就可以少一樣作業,回家後不需要再惦記著了。

家長可以跟孩子說,爸爸媽媽不可能跟他到學校去,這一步只能靠他自己想辦法解決,他可以觀察一下,自己的同桌是怎麼利用課餘時間的。

以上三個步驟,大概要花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孩子的作業效率會明顯提高了,一個學期下來,寫作業前先列計劃,會成為他的習慣,不用家長再叮囑了。


如何點撥孩子做題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不需家長點撥不會做的習題或「爬坡」難題,家長作出相應的輔導和點拔,是必要也是必須的。

因為,小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限,需要大人的誘導和培養。只是在輔導、點撥時要講究技巧,其方法是:

a. 讓孩子自己反覆讀題。

許多題目並不難,只是孩子缺乏耐心閱讀原題,往往只看了一遍,就感到不會做,很難,這是一種消極的心理暗示。如果大人總是遷就孩子這種消極心理,立即告訴他如何做,甚至將算式都列好了,就會使孩子養成遇到問題不想思考,依賴他人解決的壞習慣。

正確的方法是:「你很聰明,媽媽相信你,只要多讀幾遍原題,你會做得出來的。」當孩子做出來以後,大人要高興地稱讚:「我說你很聰明吧,只要仔細一讀題,就會做了。」這時,孩子也一定會高興起來。

孩子不會做的題,大人堅持讓他「再讀一遍」、「再讀一遍」……不輕意告訴他,這種鼓勵式的讀題法是能夠「逼」出孩子主動學習的興趣,從而獲得自信。

你越吼,孩子越磨蹭!聰明父母這樣陪孩子寫作業

b.用例題作輔導。

對於孩子經過思考實在不會做的題目,大人也不要直接告訴原題的解法,最好的方法是根據原題,編一個相似的例題,與孩子一起分析、討論,弄懂弄通例題,再讓孩子去做原題。由於弄懂了例題,孩子多半會做原題,如果仍然不會做原題,那麼應再回到例題的討論與計算上。

經過幾個來回,只要家長有耐心引導,孩子一定會做原題。這種做法,雖然大人要麻煩一些,但能夠訓練孩子舉一反三的遷移能力。否則,孩子總是處在就題解題的被動思維定式中,很難建立學習的思維遷移模式。

會學習的孩子,說到底就是具備了舉一反三的遷移能力,能夠以弄懂例題為基礎,去應對千變萬化的習題。這就叫做「活讀書」,而不是「死讀書」。有的家長,似乎很疼愛孩子,生怕他多動腦,一遇到難題,就告訴其做法,這是一種不好的方法,應該避開。

c. 學會講關鍵點。

對於有些數學難題,家長一時也編不好例題,那麼,可以就這個原題,分析它的關鍵點在哪裡,找到什麼條件就好解題了,讓孩子根據大人的提示,去思考、去列式計算。而不能將算式直接列出來,或告訴孩子第—步做什麼,第二步再做什麼……如果這祥輔導孩子,那麼他的解題思路永遠打不開。

當然,孩子到了上四年級以後,數學題都很難了,許多爬坡題家長也無能為力,需要請家教輔導,那麼我建議家長要求家教按上述方法去輔導孩子,不要一來就直接告訴孩子怎麼列算式,怎麼做題,如果是這樣,看起來孩子的難題解決了,但思路總打不開。


課後這樣複習,學習效率更高

課後複習是學習的重要環節,是與遺忘鬥爭的有力武器。下面分享怎樣抓好這一環節,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1.在理解的基礎上複習

理解後的知識易記難忘,理解是記憶的前提和基礎。學生必須做到:上課高度集中注意力把課聽懂、積極思考、當天解決疑難。

2.及時複習

遺忘的規律是先快後慢,先多後少。對新知識要「趁熱打鐵」抓緊時間複習和鞏固,寫完作業再看看書,理一理知識脈絡。

3.經常複習

複習的次數要先密後疏,剛學過的知識遺忘得又快又多,複習次數要相對多一點,間隔時間也相對短一些,隨記憶鞏固程度的加深,間隔時間可以越來越長。

4.複習時做好四件事

嘗試回憶,看教科書,整理筆記,看參考書。

5.複習時的「五到」

即眼到、手到、口到、耳到、心到。尤其以心到最為重要,全身心投入、多器官感知信息,記憶的效率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