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各位木友們好呀,我是小木。
上個星期忙著搬家…都快把我累成大小便失禁了…
我這人狀態不佳的時候寫不出啥好東西,所以我覺得與其用水貨敷衍大家,還不如乾脆停更一個星期,等休息好了再來跟大家大戰三百回合…
於是,現在我回來了。
今天要教給大家的是一項關於排版的神奇思維——【整體思維】!
我保證,學會這個排版思維,你對PPT排版的理解會像「第一次網戀卻發現對方是個小學生,終於明白男人果然沒一個好東西」一樣,大徹大悟!
廢話不多說,進入正題!
我相信很多人在排版內容較多的PPT時都有過這種體驗:
看到PPT里一堆又雜又多的元素,不知該從何處開始排版…
其實,只要你在排版時能運用【整體思維】,就不會有這種迷茫感了~
什麼是整體思維?
我們都知道,一頁PPT多是由許多零散的元素組成的,比如什麼文本框啊,圖標啊,圖表啊等等。
而所謂的整體思維,就是指——你在排版時,不要把這些元素當成單獨的個體來看,而要把它們當成一個整體來看。
那麼現在問題又來了,這麼「想」有啥好處?
把多個單獨的元素看成一個整體有兩個好處:方便構圖、方便調整版面重心。
1)方便構圖
PPT里的元素一多,我們就容易陷入「茫茫P海無從下手」的懵逼狀態中…
但如果我們把這些零散的元素都分別整合成像下圖那樣的若干個大的「整體」呢?
分完組以後有沒有發現,現在你的排版問題已經變成了「如何陳列這幾個模塊會更好看」?
從這個例子你可以看出,排版一頁PPT,其實就跟搬家收東西一樣。
先把多種零碎的物品歸納到一起,打包成幾個大包裹,這樣搬起來就會很方便。
將零散的元素整合成若干個獨立的小模塊,這就是【整體思維】的體現之一。
2)方便觀察版面重心
有時候,明明我們已經把元素都居中了,但版面看上去就是有一種「重心傾向一側」的感覺:
版面重心傾向左上角
如果你從上圖中能感覺到重心傾斜這一點,這說明你還是有救的…
畢竟很多人在排版時,根本不會意識到有「重心」這玩意兒…
如何讓版面的重心保持在頁面的中心處?
很簡單,把整個版面的元素都看成一個「整體」,然後用眼睛去觀察這個「整體」的重心在哪,並讓重心居於頁面中心處即可:
版面重心平衡
將若干個獨立的小模塊,整體看成一個大的模塊,這也是【整體思維】的體現。
現在咱們就來排版兩個實際案例,看看我上面說的那些又臭又長的理論到底有沒有卵用…
1)案例一:純文字型版面
首先,這是一張擁有很多段文字的PPT:
利用【整體思維】排版法,你可以先將它們分成若干個小的模塊:
分完以後,現在你只需要將它們簡單陳列開來即可:
如果你平時有注意積累版式的話,你還可以構建出更複雜的版面:
最後,設計完這些頁面以後,你還需要觀察一下模塊整體是否處於其版面的中心處。
2)案例二:元素混合型版面
如果說純文字版面比較容易排版不值一提的話,那麼下面這頁「各種元素瞎混合型版面」就值得拿來好好鞭打了…
首先,依舊先把零散的內容分成若干個小模塊,這裡我把它們分成了三個:
分完模塊以後,接下來就又是簡單的放置模塊的環節了:
放置完模塊以後,繼續校對一下模塊整體是否居於其所處版面的中心處:
好了,強迫症患者表示一切都是那麼的完美…
觀察以上兩個修改案例,細心的同學可能會疑惑:
所謂的校對重心,就是指讓內容放在頁面正中心處就可以了嗎?
答案並沒有那麼簡單。
仔細觀察以上提到的兩個案例,第一個案例中,頁面沒有被分割,所有內容都被放置在頁面的正中心處:
而在第二個案例中,頁面被分割成了若干個板塊,板塊上的內容都被放置在板塊的正中心處:
也就是說,校對重心時,你需要看的是內容是否在其所在板塊的正中心處,而不是是否在頁面的正中心處。
現在我們來總結一下以上內容。
1)整體思維,就是指在排版的時候,我們要有「將零散的元素整合成若干個獨立模塊」的意識。
2)在使用整體思維排版時,你需要先整理出小模塊,這樣方便構圖,最後你還要檢查版面整體重心是否平衡。
好了,剛搬完家,我顫抖的手指就敲到這裡了。
最後提醒大家一句,網戀之前,一定要先確定對方不是小學生。
再見…
我是小木,跟哥混,有P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