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別讓孩子3歲前上幼兒園,對孩子造成的影響,你可能還不知道

2020-08-05   育兒小香

原標題:父母別讓孩子3歲前上幼兒園,對孩子造成的影響,你可能還不知道

文|小海豚奶爸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如今,父母對孩子的早期教育越來越重視。孩子幾歲上幼兒園?如何選擇一所合適的學校?家長該如何和幼兒園老師處理關係?

這些問題相接而來。面對這些問題,家長該如何解決,讓很多父母有些困惑。

首先,孩子幾歲上幼兒園合適呢?建議孩子在3歲前不要上幼兒園

安安2歲半了,個子高高的,比小區里大部分3歲的寶寶還高,媽媽想這麼高的個子不會被欺負,於是就把安安送到幼兒園了。

早送寶寶入園的理由

有的媽媽想早些把寶寶送到幼兒園,最常見的理由有以下幾種。

1)玩兒

在哪裡都是玩兒,幼兒園有專業老師看護,安全有保障,營養搭配也合理,玩耍的小朋友也多,還能學些東西,比家裡好,所以去幼兒園玩兒更好。

2)家裡沒人照顧

爸爸媽媽要工作,爺爺奶奶身體不好,2歲以後,寶寶更加淘氣,爺爺奶奶追都追不上,而且很難請到合適的保姆,所以把寶寶送到幼兒園,家裡人更省力、更省心。

3)黏人 有的寶寶很黏人,媽媽想讓他早點兒獨立,提高自理能力,於是把寶寶送到幼兒園。

4)玩伴多

有的媽媽覺得寶寶玩伴很少,不能很好地鍛鍊社會交往能力。如果把寶寶送到幼兒園,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5)早適應

有的媽媽認為早點兒送寶寶去幼兒園,可以減少寶寶的分離焦慮,讓寶寶儘早適應幼兒園生活。

3歲前入園的不良影響 不管媽媽有多少不得已或者美好的設想,都不能忽視過早入園對寶寶成長的不良影響。

1)過早入園的孩子可能更富有攻擊性

美國國家兒童健康和人類發育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指出:

孩子的成長發育有特殊性,孩子不僅需要父母持續的關懷,這種關懷更需要協調一致。這種觀點意味著於孩子溝通的人要相對固定。假如在一所幼兒園裡,老師換來換去,容易讓孩子的心智不成熟,難以適應環境。

結果顯示,那些待在幼兒園時間較長的年齡較小的孩子更容易出現打架、愛爭吵等問題。

2)容易生病

相對於較大的寶寶來講,小寶寶的自我保護能力差,抵抗力也低,當天氣變化的時候,不能適時脫穿衣服,適應力低,容易生病。當班裡有生病的小朋友時,也容易被傳染。

孩子年齡越小與父母分離時焦慮情緒越強烈,對孩子的進食影響也就越高。這樣不僅會降低孩子抵抗力,也容易生病。

3)容易引發心理問題

2歲半以下的孩子就該受到媽媽一對一的關愛,父母共同養育是最理想的方式。最先進的幼兒園也缺少媽媽一樣的情感溝通。幼兒園裡一個老師照顧幾個孩子,無法同時滿足不同孩子的不同需要:擁抱、遊戲、聊天、喝奶、撒尿、呵護等。

當孩子基本的需求也得不到滿足和回應,孩子便容易感到孤獨。

英國劍橋大學心理學教授蘭姆在3000名幼兒中展開了研究,結果發現:孩子在進入幼兒園的前9個月,體內應激激素—皮質醇的水平是沒有上學的孩子的2倍。這說明,孩子的年紀越小,壓力也會越大,壓力積聚的時間長了容易引發心理問題。

澳大利亞兒童教育專家、著名的臨床醫學家史蒂夫·比杜爾夫就提出警告說,寶寶太小,心智發展不夠成熟,語言發展有局限性,不會調節情緒,這些問題容易導致孩子產生心理負擔,羞於與人交往。

那麼,父母該如何給孩子選擇幼兒園呢?

好幼兒園的幾個主要條件

幼兒園是寶寶離開家庭走入社會的第一站,孩子們在學習不僅會學校知識,生活上還要經常和老師、小夥伴在一起吃飯、遊戲、休息,孩子能否快樂度過,跟幼兒園的硬體、軟體都有一定的關係。

現在的幼兒園很多,它們都各有特色。有的幼兒園是雙語幼兒園,每個班級配備一名英語老師;有的幼兒園具有體育特色,孩子在體育方面可以受到良好的啟蒙教育;有的幼兒園特別注重孩子的才藝,音樂、書畫等;還有的幼兒園很貼心,對孩子的飲食照顧得特別好。

一次就選好幼兒園,可以避免寶寶建立起安全感後再換幼兒園帶來的挫折感。挑選幼兒園主要看以下幾個條件。

1)公辦、正規幼兒園是重要條件

公辦幼兒園一般比較正規,這類幼兒園開班時間久,嚴格按照國家的教學大綱開展教學工作,才藝發展能力也強,學費也相對公道。 只不過這類幼兒園大都劃片入學,需要具備一定條件才能入學。

2)離家近是一項重要條件

離家近是一項很重要的條件,離家近意味著早上出門晚些,起床晚些,孩子可以睡得多一些,父母也不會太累。離家近的幼兒園,也可以幫助孩子減少心理上的不適合分離焦慮,以及上學後的孤獨感。

3)幼兒園的規模很關鍵

有些幼兒園因為受場地限制等無法達到示範園的標準,但是辦學嚴謹、教師工作踏實、服務意識強,這樣的幼兒園也非常值得選擇。

但是,有一類幼兒園,雖然對寶寶照顧得很盡心,但教育跟不上去,比如,不能培養寶寶良好的學習習慣和交往能力,不懂得寶寶的心智發展等,這類幼兒園再方便、安全性再高,也不是首選。

4)儘量不選全托幼兒園

進入幼兒園學習是寶寶社會化的一個重要過程,促進了寶寶的身心獨立。通過入園鍛鍊,寶寶的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獨立能力、情緒控制能力、社會交往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都獲得了鍛鍊。

需要注意的是,應選擇日托幼兒園,因為全托幼兒園有一個弊端,寶寶可能離開父母太久而缺乏與親人的親密接觸,容易失去安全感和信任感。

如何選到一所不錯的幼兒園

當掌握了選擇一所合適的幼兒園的條件時,就要開始行動了!

1)目測、聽取口碑,實地考察

家長最普遍的做法是以居住地為原點向四周輻射,把能承受的範圍內的所有幼兒園集結起來,然後聽聽鄰居、親戚、朋友的反映,有所選擇地實地考察。實地考察很重要,能夠有切實的感受。

考察內容包括幼兒園是公辦還是私立,幼兒園規模、安全措施、用餐條件、師資力量、遊戲設施、才藝安排等。

2)重點了解:師資水平和教育理念

幼兒園是寶寶踏上社會的開始,是孩子第一次離開父母進入的另一個成長環境。寶寶的心理處在非常脆弱的階段,最需要老師的關心和愛護。老師的素質,是否負責任、有愛心、有經驗,會直接影響到寶寶的成長。

最後,父母該如何和老師處理關係?

家長的最佳選擇:信任、理解

每位家長在寶寶入園前,都是經過深思熟慮、比較篩選的,包括師資素質。既然確定了,就要相信對方,相信對方就是相信自己,也是對孩子接下來園內生活的一個美好的期許。

寶寶很多優秀品質、良好習慣的建立,需要幼兒園和家庭配合進行,如果老師在學校制定了標準,到了家裡,父母不執行,孩子就很難有進步。

只有信任,才能互相理解。寶寶有什麼特別情況,老師才會給予特別的關照和引導;老師有什麼疏忽,家長才會諒解,整個教育過程才會駛入良性循環的軌道。

把老師當朋友:信任、理解

朋友關係是一種保持距離、互相尊重,又可以推心置腹的關係,把老師當朋友,就能充分地信任、理解整個教育過程了。

1)尊重老師的工作

和其他工作一樣,幼兒園老師也會很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如果需要和老師溝通,要考慮到老師很忙,和老師交流前,要做好準備,然後帶著問題去跟老師交流。

如果在交流的過程中,老師的談話存在不客觀、不妥當的情況,可能是因為工作經驗不足等,家長要多理解和包容。

2)理解老師的不容易

將心比心,站到老師的角度去考慮,一個人每天面對幾十個來自不同家庭、正處於性格發展期、有著不同行為特點的孩子,真的不容易。

3)出現小狀況,不要埋怨、責備老師

當寶寶出現一些小狀況,磕了碰了,被同學欺負了,儘量不要埋怨老師照顧不周到,工作不負責。

小狀況已經出了,老師本身已經很自責,對寶寶有了愧疚之情,她會吸取教訓,以後加倍小心,避免自己的工作疏漏。

家長和老師形成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良性互動關係,更有利於孩子的發展。

我是小海豚的奶爸,擅長兒童教育和兒童心理學,每天分享育兒日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