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小時候看過的《哆啦A夢》嗎?有一集講的是小叮噹造了個免費地下公寓。
大雄和小夥伴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空間:靜香毫無顧忌地拉著小提琴,胖虎隨心所欲地唱著卡拉OK,大雄再也不用擔心被罵了,想幹嘛幹嘛......
當時很是羨慕,夢想如果有天這些能變成現實就好了。
而他,竟憑一己之力把《哆啦A夢》里這些情節變成了現實。
周子書
他叫周子書,一個頂著愛因斯坦卷髮的設計師。
中央美院碩士畢業,曾在中國美術館擔任設計師四年,為國家領導人做過外交儀式的展覽策劃,汶川地震一周年時策展了「渡——國際應急建築設計展」。
渡——國際應急建築設計展
不出意外的話,高薪,高職位,唾手可得,但執拗的他,偏偏想換條軌跡走。
周子書說,「我不想過那種一眼可以望到頭的生活」。
於是,他裸辭了人人羨慕的公務員工作,去了英國中央聖馬丁讀第二個碩士,那時的他,已經三十三歲了。
一次偶然,他在BBC上看到曼徹斯特被爆挖出了一個維多利亞時代的住人酒窖。
之後,他在恩格斯的《論英國工人階級狀況》里再次看到地下室居住的人們。
曼徹斯特遺蹟
當時英國的地下室
這讓他想到當時的北京,也有很多人居住在地下室里:租客們寄身在昏暗的地下室中,白天打著不下三份零工,晚上忍受著黑暗、混亂。
他決定將「地下室」作為自己畢業設計的課題。
他覺得「有比藝術更為重要,或者說更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2013年11月,周子書回到了北京。搬進望京花家地北里的一間地下室,成為百萬「鼠族」中的一分子。
居民樓下的防空地下室被分隔為客房並出租
約40人共用兩個廁所和一個收費淋浴間
地下室項目開始,他和身邊的朋友交流,得到的回應基本是:不可能,不現實。
但是他覺得,「正因為所有人都說不可能,所以沒有人去做」。
其實對於這位有著十年資歷的設計師來說,打造一個地下室空間又有何難。
而真正的難處在於,怎樣取得地下居民的信任和支持呢?
為此,不善言辭的周子書開始當起了掃地工。漸漸地,他借著掃地和周圍的四鄰經常聚在一起喝酒、吃火鍋。
趁著一次吃烤肉的間隙,周子書聊到自己的打算:「你們說我把房間改造一下,作為大家平時聊天,吃吃烤肉的地方怎麼樣?」
「別,千萬別,我們住地下室就是為了掙錢,然後回家蓋個房子」
大多數住客都覺得他們只是找個晚上可以睡覺的地方,沒有必要裝修太好,裝太好不值當的。
既然大家都沒有給予正面支持,周子書決定先對自己的屋子進行示範改造。
他將房子的下半部分刷白,而上半部分則以原始的面貌被保留下來,這樣形成一個尖尖的屋檐。
寓意著「一半夢想,一半現實」。
粉刷後的屋子立馬引來了大家的注意,他們都覺得這間乾乾淨淨的屋子很特別。
一番交談後,他發現這些住在地下室的哥們,其實,最希望的是,能跟別人學到一技之長養活自己。
在大城市中能養活自己,是這些年輕打工者實實在在的心聲。
於是,他又開始設計「技能交換」的活動。
在屋子的兩側牆面繪上中國地圖,把彩色繩子垂掛在天花板上,參加活動的人拉一根繩子找到自己的家鄉,在小卡片上寫下「我是、我能、我想」。如果有人想交換技能,就會拉起繩子的另一端。
例如:一位汽車修理工,希望學習環保和能源開發的知識;一個燒鍋爐的小伙子,想成為一名平面設計師......
周子書說:「裡邊90%的年輕人,他們身上展現的活力和對未來求知的慾望,比地上的年輕人都好。」
經過數次的交換活動,垂落的繩子像傘一樣慢慢張開,拉成了一個屋頂的形狀,所有人同在一個屋檐下。
最終「牆」的隔閡都被一一破除了。
2014年,憑藉這個名為《重新賦權——北京防空地下室的轉變》的畢業設計,周子書成為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十年來第一個拿A的中國學生。
9月底,這個設計贏過特斯拉、樂視電視和錘子手機,被北京設計周評為2014年中國生活設計榜的「年度設計趨勢獎」
從此,地下室便再也沒離開過周子書的視線。
2015年初,政府將亞運村地下約有560平方米的空間交給了他和他的團隊。
這次,他想把決定權交給了居住者。
地瓜社區的部分團隊成員
他們在小區里找到一輛廢棄的垃圾車,把它改造成一輛黃色的「調研車」,推著這輛車,用4天時間,在小區的不同地方徵詢到了187個人的想法。
小區門口,他還發起了投票活動。
志願者們設置了一個個活動攤點,大家都可以各抒己見,把這個地下空間變成大家心目中的理想模樣。
從出租屋到私人影院到老年活動站再到閱讀室等,大家的想法層出不窮,這間房子承載的功能也就越來越多。
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周子書決定馬上開工。
他們全副武裝地把牆面清理乾淨,刷上黃色,靛藍等明亮的顏色,讓原本陰暗閉塞的房間,瞬間變得亮堂起來。
再在牆面安上燈帶,放上書架,讓地下不斷生長,發展為一個活躍的文化空間。
短短几個月之後,地下室煥然一新,再也不是藏污納垢的「鼠洞」了。
周子書把這個地方稱為「地瓜社區」,象徵平等而溫暖的分享,也寓意人際間的關係如地瓜根莖般相互聯繫,組成營養互給的社區。
進門時隨著箭頭,一直往前走,你會發現裡面的功能區域應有盡有。
中間是共享客廳,而客廳的周圍被分成13個房間——健身房、檯燈書屋、私人影院、創享教室、理髮室……
中央美院同學的作品
流線型讀書室給孩子們帶來完美的享受,燈光明亮、功能齊全,坐著讀,躺著讀或趴著讀,怎麼舒服怎麼來!
健身房裡可以滿足年輕人的基本訴求,還有專業的教練指導。
繪圖室會每周定期進行授課,給有繪畫夢想的朋友一個成長的機會。
喜歡做飯的小夥伴,可以來一場饕餮盛宴。
共享玩具屋讓孩子們學會分享,獲得更多的樂趣。
為了讓社區里的同伴一起參與生日會,孩子們可以在創想教室舉辦party。
大人們也喜歡來這裡聚會,結交一些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地瓜社區就像是一個巨大的手機,每一個房間就是一個APP,每個居民既擁有這些APP,又可以利用這些APP創造價值。」
憑著這個項目,周子書一舉斬獲DFA亞洲年度最具影響力設計獎。
之後,還應《天天向上》節目組邀請,分享了他做「地瓜社區」的心得。
錄製現場
其實,在地瓜社區真正面世之前,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周子書改變不了什麼。
但他還是堅定地認為,「我要一頭扎進去,做著做著,可能曙光就來了」。
地瓜三號
今年,地瓜三號已經在北京的花家地北里店成功建立了。
他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自己,而是為了改變那些無力改變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