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旅行日記:內蒙古有座城市,距離北京480公里,被稱為「中國乳都」 ,是「走西口」的目的地,山西人口占一半以上,是中國向蒙古國、俄羅斯開放的重要沿邊中心城市。
這座城市叫呼和浩特,是內蒙古首府,地處華北地區,內與包頭、鄂爾多斯交界,外與山西大同交界,距離首都北京480公里,是除石家莊外距離首都最近的省會城市。
呼和浩特蒙古語意為「青色的城」, 據說因明朝時城牆用青磚砌成,遠望一片青色而得名。 「青城」歷史悠久,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胡服騎射的發祥地,也是昭君出塞的目的地,明朝時稱歸化,清朝時新建一座城叫綏遠,清末民初將歸化和綏遠合併,稱為歸綏,1954年改名為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是中國北方的重要交通樞紐城市,航空、鐵路、高速公路等交通網絡四通八達,航線基本覆蓋了國內省會城市,開通了剛才蒙古國烏蘭巴托的國際列車,還開闢了與蒙古國、的6條客運班車路線。
不過令人奇怪的是,呼和浩特雖然是內蒙古首府,山西人口卻占了一半以上,為什麼呢?一是因為清朝時期綏遠(呼和浩特)歸山西管轄,二是 「走西口」時期很多山西人到綏遠謀生並紮根下來,所以現在呼和浩特的很多飲食習慣、風俗及方言與山西相近。
說起中國的牛奶品牌,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伊利、蒙牛,而這兩大品牌的總部都是在呼和浩特,因此呼和浩特也被稱為「中國乳都」, 奶牛數、奶產量、人均占有量等均居全國之冠。除了奶食品,呼和浩特還有涮羊肉、手把羊肉、烤全羊、烤羊腿、血腸等特色美食。
除了美食,呼和浩特的文物古蹟、景點也不少。圖為大召寺,始建於明朝,是呼和浩特最大的黃教寺院,也是蒙古少有的不設活佛的寺廟,相傳康熙皇帝曾在此居住過幾日,裡面珍藏品極為豐富,最著名的大召寺「三絕」:銀佛、龍雕、壁畫,都是明代的文物。
圖為席力圖召,位於呼和浩特舊城區,始建於明朝,是呼和浩特規模最大的寺廟,距離大召寺100米左右,康熙皇帝第二次親征噶爾丹,回程時曾經到過席力圖召。
圖為塞上老街,位於呼和浩特舊城區,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是呼和浩特唯一保存完好的明清街道,不過如今看到的街道兩旁建築大都是新建的,兩旁以商鋪為主,裡面還有一條美食街。
呼和浩特,雖為內蒙古首府,山西人口卻占一半以上,是不是很奇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S-LktHMBeElxlkkapLd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