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進入2020年以來,現代汽車陸續發布的幾款新車真的是讓人眼前一亮。
先是在今年3月首次亮相的新一代伊蘭特,刷新了我們對於一輛緊湊型轎車的認知,隨後又是9月亮相的新一代途勝交出了一份標準的參數化設計的作業。
每一款新車的發布,都陡然提升了我們對於現代汽車的好感。
按照現代的計劃,在最近幾年內現代品牌將進行一輪以產品溢價提升以及品質提升的品牌復興計劃。全新的家族化設計將改變上一個階段中過度歐化的設計理念,轉而回到去塑造獨立的設計語言。
作為現代品牌復興計劃的重要一環,中國市場的銷量提升成為現代品牌的關鍵所在。
於是,在剛剛過去的北京國際車展上,新一代伊蘭特(參數|圖片)以及新一代途勝(參數|圖片)L正式登場。而原本計劃在4月的北京國際車展上就正式亮相的新一代伊蘭特,也正式發布了預售。
目前新一代伊蘭特的預售價格為10.98萬元到14.58萬元,新車也將會在10月25日正式上市。
從目前發布的預售價格上來看,全新一代伊蘭特依舊遵循了韓系車高性價比的優勢。
在我看來,新一代伊蘭特這種高性價比的優勢也確實會有助於現代品牌在日漸崛起的本土品牌和不斷下探的歐美系品牌之間,重新找到一個契合點。從而與日系品牌現在越來越強烈的高品質形象形成連接。
沒錯,新一代伊蘭特和新一代伊蘭特背後的現在品牌企業戰略,就是要重新定義細分市場的格局。伊蘭特,就是緊湊型轎車市場的重點關注對象。
在緊湊型轎車的細分市場裡,伊蘭特是曾經開創中國私人汽車消費市場緊湊型轎車先河的「新三樣」的碩果僅存。
在2003年左右,隨著中國私人汽車消費市場的全面爆發,以北京現代伊蘭特、上海通用別克凱越(參數|圖片)以及一汽海南馬自達福美來為代表的三款緊湊型家用轎車登場,迅速的扭轉了前期在中國市場以試水的身份出現的廉價型三廂轎車作為十萬元家轎的局面。同時也把緊湊型轎車和中國家庭的家用轎車划上了等號。
在時隔近20年之後,雖然SUV成為了現在市場聚焦的熱點,但是緊湊型轎車市場依舊有著巨大的市場體量。
從一定角度上來看,在緊湊型轎車市場上站穩了腳跟的合資品牌,往往都會運行的非常紮實。
而曾經的新三樣,也在市場的洗禮中僅留下了伊蘭特這一款碩果僅存。這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現代伊蘭特家族出色的產品力。
所以,在現代品牌的新一輪復興大業中,新一代伊蘭特,必然是這一計劃的重中之重。那麼,全新一代伊蘭特,如何在已經是非常成熟甚至是已經有些固化的緊湊型轎車市場中重新占據一席之地呢?現代這一次用的是技術亮點。
全新的i-GMP平台已經把產品優勢放到了可感知的層面上。
新一代伊蘭特基於現代汽車的第三代i-GMP平台打造,而GMP平台則是在現代集團的復興計劃中占據重要位置的一個技術依託——根據不同的產品定位,現代集團的GMP平台被分為專注於傳統動力車型的i-GMP平台以及新能源車的e-GMP平台。
在i-GMP平台上,除了傳統的內燃機動力,也實現了對於混合動力以及插電式混合動力的高容差性設計。
換句話說,i-GMP平台雖然頂著傳動動力的頭銜,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實現了從燃油車平台到電動車平台之間的過渡。
從硬點結構上來看,全新的i-GMP平台調整了前後懸的位置,在橫置發動機前輪驅動的平台架構下實現了短前懸和長後懸的布局方式。
而這樣的硬點結構變化也直接帶來了新一代伊蘭特在整車造型比例上的全面優化——單純的就上裝線條的設計上來看,不誇張的講,新一代伊蘭特算得上是近年來唯一一個能夠把四門Coupe的形象做到舒展和順滑的緊湊型轎車。
對於絕大多數的緊湊型轎車而言,尺寸上的限制和空間上的訴求是讓它們看上去並不舒展的重大短板。
除了調整了前後懸的尺寸之外,全新的i-GMP平台又進一步降低了平台的重心,從而使得車內乘員艙的H點位置下降了25毫米。這是個什麼概念呢?
我們大可以用中級轎車和緊湊型轎車之間的差異來進行類比,單純的從尺寸上來看,現在的任何一款緊湊型轎車都會比十年前的中級轎車更大。
但是落實到乘坐舒適性以及整體的形象上來看,雖然現在的緊湊型轎車會更大,但是依舊沒有十年前的中級轎車的那種「范」。
問題就出在車內的座椅H點布置上,中級轎車得益於更大的軸距H點往往會更低,而更低的H點所帶來的改變就是車內乘員坐姿的改變——從為了腿部空間而採用的直立式的坐姿轉變為更為舒適的半躺式坐姿。
這個,是本質的區別。而新一代伊蘭特相較於老款車型所降低的這25毫米的H點高度,也就從根本上改變了這輛車的行駛質感。
前面講到的新一代伊蘭特能夠把四門Coupe的上裝線條做到足夠的舒展,其實靠的也是這個低重心的布局。
駕駛質感,於是構成了新一代伊蘭特的第一層產品差異化。
從結構上來看,i-GMP平台也強化了熱成型鋼的使用比例,按照25%小重疊面碰撞的需求對前圍防火擋板的區域進行了二次加強,並在前地板下方增加了相應的導向結構。
構建了一個強度極高的乘員艙,這種高強度所對應到動態響應上,也同樣是駕駛質感的提升。
毫無疑問,駕駛質感,再搭配上確實有點意思的整車造型,必然會讓新一代伊蘭特在緊湊型轎車的市場裡脫穎而出。
最近幾年來,以日系車為主的緊湊型轎車開始了一輪降低平台重心的技術演變。而韓國車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它總是可以快速的跟隨整個市場發展的趨勢。
早年間歐洲的汽車產業在設計上全面出彩,韓系車就跟上了歐式設計的風潮實現了設計的進步,現在的新一代伊蘭特上所採用的邊鋒設計,很顯然就是從那個時候所積累的設計經驗自然而然演變的結果。
現在,日系車在動態層面上的進步,又吸引了韓系車的緊跟。
在這樣的一種前提下,新一代伊蘭特所構建的高性價比優勢,又怎麼會不讓人心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