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紡織行業生產經營情況(3.30-4.5)

2020-04-08     農產品期貨網

3月起,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簡稱「中棉行協」)在中國紡織行業聯合會(簡稱「中紡聯」)的統一安排下,繼續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對企業生產經營情況進行追蹤,3月30日-4月5日(第五周)跟蹤情況如下,供參考。

一、整體概況

第五周,受全球疫情影響,棉紡織企業經營信心再度受挫,各項經營指標下降。棉紡織行業開工企業占比、已復工人數占正常生產情況下用工人數比重、產能利用率較第四周下降,對2020年上半年營收情況的預期仍不樂觀,企業經營信心正在經受考驗。自3月中下旬開始,國外訂單陸續出現了取消、暫停和延期的情況,企業預計出口額及出口量將會有所下跌,或將選擇調減開台率。

二、生產恢復情況

第五周,棉紡織大企業堅持社會責任為己任,帶動行業復工復產。參與調查的棉紡織企業中,有98.0%的企業已開工,已復工人數占正常生產情況下用工人數的90.3%,如圖1所示,企業開工情況與第四周基本持平,人員復工情況下降3.7個百分點。

圖1棉紡織企業開工及人員到崗情況

註:填報的數據的大企業為主,統計得到的企業開工率預計比實際情況高。由於每周填報的企業會有所不同,相關結果僅供參考。

從產能利用率來看,52.38%的企業產能利用率達到80%以上,較第四周下降7.14個百分點,受出口訂單的影響愈發明顯,原本產能利用率較高的部分企業已經開始適當調整班次、降低開台率。

表1棉紡織企業的產能利用率情況

三、產業集群生產恢復情況

根據中棉行協對棉紡織產業集群開工情況的跟蹤調查,截至4月6日,從被調查集群提供的情況看,受外貿形勢影響,集群企業生產繼續放緩,企業平均開工率、產能利用率均明顯下降,員工到崗率小幅增加,如表2所示。

表2棉紡織產業集群恢復生產情況

數據來源:各棉紡織集群辦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

第五周棉紡織集群企業開工情況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1)集群企業平均開工率64%,較上周下降5個百分點。其中,40%的集群訂單減少幅度在50%以上。總體看,織造產能利用率下降幅度大於紡紗產能利用率。直接出口布產品的企業訂單基本已取消或延緩,間接出口或下遊客戶產品出口的企業訂單普遍下降50%以上,以內銷為主的企業運行相對穩定。

(2)從企業規模看,規下企業受影響程度大於規上企業,規上、規下企業開工率分別較上周下降3和5個百分點。多數集群反映,規上企業開始限產減產,個別企業出現主動停產現象;規下企業開工率已跌至五成以下。為減少出口訂單取消帶來的影響,企業加緊洽談國內訂單,努力開拓國內及非突出疫區等新市場。

(3)從人員到崗情況看,集群企業人員平均到崗率在72%左右,較上周略有增加,主要為異地員工和前期招聘人員到崗。目前,除個別重要缺工崗位,企業已基本暫停招工。部分集群政府為切實支持企業復產,為在崗人員免費發放口罩,協助企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四、經營情況

問卷還對企業經營情況進行了調查。80.0%的棉紡織企業表示訂單不足是企業復工復產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62.9%的企業表示正面臨客戶取消或暫停訂單的情況。

從最新調研結果看,訂單量低於正常水平50%的企業呈持續上升的趨勢,如圖2所示。其中,75.0%的企業出口訂單不到正常水平的一半。

圖2棉紡織企業訂單恢復情況

通過問卷,棉紡織企業對2020年上半年銷售收入、出口情況進行了預判。隨著疫情在全球範圍擴散,直接出口訂單明顯減少,進而向上游傳導,間接出口訂單同樣不容樂觀,客戶拒收貨物、拒付貨款的現象頻繁發生,加劇了棉紡織企業資金周轉壓力。企業認為疫情對棉紡織行業上半年銷售收入、出口情況的負面影響會較第一季度更加嚴重,市場信心明顯下降。50.5%的企業認為上半年銷售收入將較去年同期減少20%以上,認為出口額將較去年同期減少20%以上的企業占比達61.8%,如圖3所示。預計全球疫情緊張氣氛將持續3-4個月,受此影響外貿企業或將面臨至少4-6個月困難期。

圖3 2020年上半年銷售收入及出口額較去年同期變化情況的預判

五、產業鏈情況

第五周,紡織服裝行業參與調查的全部企業中,有98.3%的企業已開工,已復工人數占正常生產情況下用工人數比重的90.9%,較上周分別下降0.3和3.8個百分點。

1、棉紡織上游原料供應情況

棉紡織上游原料方面,棉花供應充足,石油價格仍處於低位,化纖短纖價格不斷走低,受需求縮減影響,化纖企業庫存高企,減產意向增強。在下游市場的持續低迷的情況下,目前棉紡織原料處於供大於求的情況。

2、棉紡織下游運轉情況

國際市場帶來負面情緒逐步從下游向上傳導,訂單量下降或被取消是棉紡織產業鏈普遍面臨的問題之一。織造、家紡、印染等環節,逐步出現限產或鼓勵工人輪休減產的情況。

家紡產品是棉織物重要的終端產品之一,據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調查顯示,訂單不足、銷售不暢、資金鍊緊張是當前家紡企業面臨的突出問題。從3月18日開始,很多出口企業收到歐美客戶延期發貨通知,甚至有些海外客戶取消了近兩個月的訂單,以外貿為主的家紡企業出現庫存增加、資金周轉困難等問題,部分以歐美為主要市場的出口企業將陷入停產或減產的困境。

六、在線信息反饋

自2月14日起,中棉行協開通防控疫情、恢復生產在線服務平台(簡稱「在線信息」),截止4月5日,累計收到130餘家企業170餘條信息。與此同時,中棉行協通過多種途徑,對當前市場關注的話題進行了了解。

受全球疫情爆發影響,訂單問題在產業鏈中快速傳導,起初只是外貿訂單受影響,隨著部分企業外銷轉內銷,內需市場也迅速飽和,企業產銷受阻,面臨資金鍊斷裂的風險,主要有以下方面。

1、訂單嚴重不足,外銷訂單受疫情及匯率影響基本暫停或取消,內銷訂單均多為去年底簽訂的訂單,近期因原棉、化纖價格降幅較大,市場整體觀望情緒較重,基本無實質性訂單。上、下游產業鏈復工程度不一致,使得下游企業開工率受到影響,企業難以連續正常生產;

2、庫存大幅上升。因訂單不足,為了保證正常生產經營,很多企業選擇生產常規品種,但常規品種在銷售環節競爭壓力大,造成近期各紡織企業紗、布庫存上升較快,部分企業只能再次關停部分設備,選擇限產;

3、流動資金短缺。因疫情放假時間較長,復工後訂單恢復緩慢,造成庫存積壓,紡織企業無進項收入,流動資金嚴重短缺,部分企業已無法保證生產經營正常進行;

4、扶持政策落實程度不一。據參與調查的企業反映,銀行對國家優惠政策的落實情況不甚理想,有些甚至暫時沒有執行,抽貸、壓貸現象時有發生,本金、利率要求按期歸還,利率方面僅部分地區銀行有小幅優惠。紡織企業既無銷售收入,又無融資資金,或將加劇部分紡織企業復工又停工的情況發生。

來源:中棉行協;作者:XXX;農產品期貨網轉載本文僅為傳播更多信息為目的,並不表示本網認可文中作者觀點。若轉載文章作者有認為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010-51289506聯繫,本網將立即與您磋商並解決相關事宜。

(責任編輯:石登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RpNoV3EBrZ4kL1ViqQ8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