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拼多多拼團特斯拉之後,阿里啟動百億補貼辦了汽車節

2020-08-03     老車主說車

原標題:繼拼多多拼團特斯拉之後,阿里啟動百億補貼辦了汽車節

忘記是什麼時候起,總會有朋友通過微信發送一條連結,而大概意思差不多就是:「是兄弟,那就砍我兩刀。」

相信大家已經發現了,我說的的確是那個「很多億人」都在用的拼多多。

從一個團購APP,到納斯達克敲鐘上市,它只有了短短3年的時間,確實有些神奇。創始人黃崢曾說:

「我們的核心就是五環內的人理解不開。」

「拼多多的核心不是『便宜』,而是滿足用戶心裡占便宜的感覺。」

於是,「百億補貼」出現了。

2019年6月,拼多多首次參加電商平台的年中大促,就以「百億補貼」為賣點。

而其結果則十分喜人,618期間拼多多平台用戶日均實物訂單量超過6000萬單,整個618期間,僅iphone系列產品便賣出了35萬部以上。

畢竟,「百億補貼」直接在單品單價上進行補貼,商家讓利一部分,平台出錢一部分,消費者直接可以低價買到商品,這的確無法讓人拒絕。

「百億補貼」被帶火了,也迅速成為了電商平台的標配,天貓、京東、蘇寧等也都推出了各自的百億補貼策略,仿佛沒有拿出百億補貼的平台,都不足以談電商。

補貼涉及的商品種類也越來越多,包括手機數碼、家電生活、食品飲料、母嬰用品、運動戶外……而現在它甚至不只是補貼到這些快消品方面,甚至於汽車這類大件耐消品,也成為了補貼名單上的常客。

相信大家還記得,前幾天網傳拼多多上線補貼特斯拉Model 3的事情。「萬人團價251800」,比官網原價降幅達4萬元,對特斯拉的潛在車主來說,吸引力不小。

不過有趣的是,這波補貼促銷,特斯拉反而並不領情,且迅速做出了澄清,表示特斯拉並未與宜買車或拼多多就該團購活動有任何合作,並表示如消費者因上述團購活動產生任何爭議或權益受損,特斯拉將不承擔任何責任。

而拼多多的回應要更加直接,車子是正品,補貼是真的。

儘管這好像變成了一次「烏龍」活動,但我們其實不難理解,拼多多的目的並不在於賣車,百億補貼拼團特斯拉只不過是拼多多的一次引流活動,目的更多的是獲取流量和平台升級。

通過對新能源市場熱銷的Model3進行補貼,無疑能吸引廣大消費者的關注,畢竟,當時的拼團人數可是達到了5.2萬人。五台特斯拉Model3,官方降價後,補貼可能只需要10多萬,不高的成本,顯著的效果,這明顯是一筆不錯的買賣。

或許是受到這一事件的啟發,「百億補貼」與汽車的聯繫,好像更加緊密了起來。

7月28日,阿里巴巴旗下天貓、淘寶、支付寶、高德,四大「國民APP」聯合宣布打造「第一屆阿里巴巴汽車消費節」,啟動汽車行業「百億補貼」,為消費者提供下半年最划算的購車、養車機會。

具體來看,消費者去4S店購車,談得底價後,通過天貓下單,將額外獲得不低於888元的補貼。此外,消費者每完成一筆訂單將獲得一個返利紅包,最高可達49999元。

而在後續養車中,消費者可買99元保養等超值套餐。目前,天貓養車服務平台入駐的汽車服務門店已達7萬家,覆蓋全國355個城市,2799+個區縣;消費者在淘寶APP搜索「天貓喵養車」即可查詢、挑選附近的汽車養護門店。

如果將此前拼多多拼團特斯拉與此次阿里巴巴汽車節放在一起來看,相應的好處還是很明顯的。

第一是品牌方收穫關注與流量,第二是潛在購車用戶可以在購車時獲得真正的實惠,甚至於阿里巴巴汽車節還有後續的養車服務,第三則是增加了一個穩定的汽車銷售渠道,進一步提高銷量。

但是,通過拼團特斯拉這一「烏龍」事件,我們發現似乎車企對於電商平台補貼買車的行為還存在一個較為謹慎的階段。

還是以特斯拉為例。記得此前特斯拉曾因官方降價而未及時通知用戶,被拉橫幅舉報。

這裡的邏輯很簡單,我拿三十萬的車,你告訴我現在只需要20萬,這就是官方貶值啊,簡直沒法說理。雖然早就知道買了車它就在持續貶值,但這突然的官方降價很難接受。

就像這次的拼多多補貼事件,通過拼多多可以優惠四萬,那我通過4S店渠道為何優惠力度相差這麼多,這是不是特斯拉自己的主意?一邊要銷量,一邊又要割老韭菜?

所以,這也是特斯拉及時澄清的原因。此前的降價風波便讓人焦頭爛額,這邊的拼多多補貼則更加火上澆油。

此外,一件商品的價格,很大程度是由供需關係決定的,它們維持了一種動態的平衡,而補貼的存在屬於外力,它的出現或許會破壞這一平衡,擾亂原本的市場秩序。

就像網際網路領域一直信奉的盈利模式,是一種羊毛出在豬身上讓狗買單的關係。

比如買車的補貼大戰中,消費者或許獲得了短期的實惠,但品牌方要為此付出品牌力下降的風險,而原有車主更是被損害到了自身的利益。

類似的例子中,當初滴滴與Uber的快車大戰中,補貼滿天飛,叫車基本相當於不要錢。

但是,消費者享受到最初的實惠後,滴滴在中國市場幹掉Uber一家獨大之後,你會發現叫車的成本正在一步步提升,快要趕上計程車了,甚至於你會發現叫一輛滴滴有時並不比大街上招手喊一輛計程車來得方便。

同樣的還有美團外賣與餓了麼,你會發現通過外賣APP並不能便宜多少。的確如此,補貼只是它們早期儘快擴大市場的手段,而渡過這一階段之後,盈利才是真正的目的,畢竟沒有人只為做慈善。

「百億補貼」縱然是個大噱頭,但它也實實在在的給消費者帶來了實惠,低價收益的吸引力還是相當大的。這件事情有利有弊,而我們根本無法確定它是否會對市場環境造成多大的實際影響。

回到「百億補貼」賣車上來說,像特斯拉對拼多多的避嫌,除卻價格問題上的敏感外,拼多多的品牌調性以及口碑問題同樣也是一個關鍵因素。

而有阿里巴巴背書的天貓、淘寶、支付寶、高德聯合打造的「阿里巴巴汽車消費節」,其實相對來說更容易獲得品牌方的認可。我們可以看到,阿里巴巴有意將這一汽車消費節打造成類似「天貓雙11」、「京東618」般的傳統購物節,只不過主角變成了汽車。

其實,我們可以有所期待。

就像在各大車展上,品牌方不僅會有新車發布,也會有各種購車優惠,為消費者帶來了「車展買車便宜」的觀念,如果這類汽車節穩步發展,有一天它未嘗不會成為大眾肯定的,一種新形式的汽車購物節與網上車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ReE1snMBd8y1i3sJtpu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