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東京教書,看到很多迷茫的孩子

2019-08-14   康石石


「知識的價值在於分享」,一直是康石石個人信奉的一句話,也是指引康石石個人實踐的一句話。其實,知識所蘊含的「廣度」遠遠不止於學術體系之內,它還包含有人生經驗所積攢的豐厚閱歷,與看待世界、分析世界、認知世界的角度與深度。

世界豐富多彩,康石石希望能夠為藝術留學生推開更為寬闊的大門,讓藝術留學生的知識與經驗能夠於康石石公眾號匯合交織。特此為中國藝術留學生開放周三「藝術留學知識共享」欄目,集合大家的藝術設計認知與藝術留學經驗,為藝術留學生&預備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信息交流機會。

從開始在東京做老師指導學生,如今回到北京選擇成為一位作品集導師。

我見過太多和我當初一樣決心去日本藝術留學但是依然目標模糊的學生,所以非常能夠感同身受,我也希望自己多年的留日與教學經驗能夠帶領學生撥雲見日。

01

被「內諾」後,卻突遭變故

本科學習動畫專業的我想要去日本留學,於是「鼓動」整個宿舍的人都跟著我一起申請了日本。但是最後因為各種原因,真正成功前往至日本深造的人,只有我一人而已,因為申請過程中大家都會經歷「波折」,儘管我的個人經歷更像被席捲大陸的颱風--利奇馬刮過...

在我最初決定去日本學習的時候便提前查詢了各種導師資料,調研他們的研究方向,最後選定了京都造型大學的小野日佐子教授。並且之後非常幸運的在小野教授個人作品展上得以見面交談,除了表達對她肖像畫的喜愛之外,我藉此談及想跟著她學習的意願,深入了解一番之後小野老師鼓勵我去報京造她研究的專業,算是拿到了一個非正式的口頭「內諾」。

小野日佐子教授

本來事情都在往很好的方向發展,但是小野教授突然的因病辭世,令我方寸全無,這類突發情況真的太罕見了,但我卻也算因此更了解日本修士的申請流程與方法了吧...畢竟加一塊,我在自己的求學階段就制定過兩輪留學規劃,創作了兩次作品集,撰寫了兩份研究計劃,申請了兩所不同的藝術院校...

而我的第二個目標,便是我後來的母校——五美之一,東京造型大學。


東京造型大學(圖源:谷歌)


02

「很小很小」的東造

東造其實「很小」,算是一所小規模的精英大學,各個專業的錄取人數都很少,所以東造的offer有點難拿。就拿我當年入學來說,整個動畫專業一共只有5位學生,可能這樣說不是特別的直觀,可以拿我最近正在調研的2019年武藏野美術大學和東京造型大學的錄取結果來看,武藏美的造型構想研究科申請155人,錄取49人;東造造型專業申請447人,僅錄取了64人。

武藏野美術大學錄取比例


東造造型專業錄取比例


東京造型大學的動畫是其王牌專業之一,藉此機會可以對不太了解的同學們介紹一下。東造的大專業只有造型和設計,具體細分專業都分別歸屬於這兩個專業之下,動畫則屬於設計專業之中。

東造的動畫專業教學特點可以從院校名中的「造型」窺見一二,首先東造非常重視基本功,這個基本功包括手繪能力、建模能力、運動理論等等,強調由紮實的繪畫來增強動畫的表現力,完成角色人物的造型。另外東造的動畫專業在保持藝術性的基礎上也會親和市場,會把動畫大師和話題作品拿來做研究,找到商業與藝術的平衡點。


東造動畫專業學生作品 @江連 秋 (圖源:東造官網)


專業的強勢源於教學的嚴格把關,我在東造學習的時候學校會安排兩個導師,一個主帶,一個輔帶。做個可能不恰當的比喻,兩位導師很像一對父母,一個負責唱白臉,一個負責唱紅臉。

通常作品拿給輔帶老師看會得到溫馨的鼓勵,興致高昂的拿去給主帶老師看通常會被很「不留情面」的指出問題。為了使學生學到更多的東西,主帶教授一般還會要求自己所帶的大學院學生去旁聽自己的學部課程。

東造動畫專業教員一覽(圖源:東造官網)

03

我在東京上學,也在東京教書

雖然在教書期間,也帶出了很多武藏美、京造、東造、女子美等名校的學生,但是這些學生最初來學習的時候都很迷茫。

我經常和東造的教授請教更有效的教學方法,探討正在準備藝術留學的學生存在的問題,最後發現其實在準備日本留學作品集的中國學生中,他們的迷茫的來源通常是具有普遍性的,主要集中於以下三點:

1. 對自身專業沒有認知

這不是玩笑話,很多最初來聽我課的學生對自己要學的專業沒有一個清晰的認知。比如很多學插畫的同學對於插畫專業的認知就是「畫的好」和「畫得像」,但是翻看各個院校的學生作品會發現,事情並非這樣簡單。申請插畫專業的作品集更是如此,作品集裡體現的不僅是基礎和技術,還需要思考、人文關懷、社會擔當、想像力,要讓教授看到你的設計思維和發展潛力。


東造的學生作品展覽

2. 對院校和導師的了解不夠深入

多數學生是了解日本導師制的教學的,導師對學生的學習生涯甚至未來發展都有很深遠的影響,所以也會在擇校之前對院校和教授做一番了解。但是這些了解也僅限於網上百度查查而已,實則是不夠的。

我還是非常建議學生一定要去到院校,利用事前相談的機會面對面與教授交流。這時的交流不僅可以確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是否和教授是一致的,也可以進一步了解教授的性格、基本的教學風格、對自己的認可程度等等關鍵信息,在出願之前心裡會有底一些。

3. 研究計劃書是什麼?

最開始接觸想要來日本藝術院校留學的學生時,總認為學生完全懂得了整個申請流程,做足了完全的準備。教了這麼多學生之後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申請流程和需要準備的資料不太了解,尤其是研究計劃書,研究計劃書作為日本藝術院校申請的必備資料之一,其重要程度可以和作品集相提並論。

研究計劃書要寫清自己的研究方向,為什麼想要從事相關方向的研究,需要率先通過計劃書合理規劃自己的修士課題研究,並且初步梳理出切實可行,能夠落地的課題實踐方法與時間規劃。對於還沒有跟著導師進行專業學習,日語水平也沒有達到爐火純青得學生來說確實是很難的,這也是我為什麼和京造畢業的Neko Yama老師開設《跨過日本留學兩大門檻——研究計劃書&面試》的原因,如果同學們有更多研究計劃書的問題可以在公眾號後台留言,我看到後也會積極回復。

日本研究計劃書撰寫和面試課


在從事教學工作之後,總是會被迷茫的學生問到:老師,去日本藝術留學有哪些優點?我覺得這是一個因人而異的問題,但是仔細思忖,又能從其中總結出一些大家普遍認同的原因。

首先就是同學們最為關心的教學質量問題,在藝術和設計很多領域日本都處於領先位置,有很多優秀院校,遠遠不止我們所熟知的「東京五美」,還有京都精華大學、大阪藝術大學、東京工藝大學、京都市力藝術大學...

其次就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原因,日本藝術留學的花費算來算去,是真實的要比歐美國家要少很多,是很多工薪階層出身的孩子選擇藝術留學的一條道路;最後也就是大家最常提到的,日本和中國本比鄰,距離和文化之上都很近,中國學生去到日本留學無論從生活上還是學習上,都相對更加容易適應和融入。

所以,日本適合你嗎?相信大家心裡會有自己的答案。還迷茫嗎?只要做足了準備,找對了方向。如果對日本藝術院校和專業情況還有疑問可以私信詳聊,對於正在準備日本留學作品集和研究計劃書的同學,遇到困難也可以諮詢我:

可關注康石石個人官方公眾號:kang-shishi,後台留言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