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幼升小媽媽比孩子焦慮,原來我們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看孩子

2019-09-20     三寶美媽

我家大寶上小學了!

整個暑假我都是在忐忑不安中度過的!

因為要裝修搬家,給她做的改變計劃只能暫時擱置,另一方面是她在幼兒園的表現真的是讓我頭疼,生怕到了小學之後繼續原來的樣子,我會被老師叫家長,她則被歧視失去自信。

可是一個人無法分成兩半,我只能在晚上或者早起的時候,跟她聊聊一天的狀況,或者稍微的看幾分鐘的書,然後她去輔導班,我去盯著裝修的事情。

暑假整整兩個月我只用了半個月的時間陪伴他,剩下的他一個月她待在了輔導班,還有半個月就完全放羊了!

因為知道暑假的時間沒有抓好,所以我才會焦慮開學,我真的很害怕她到學校不是其他孩子打架了,就是上課不認真跑的看不見了!



尤其是我暑假接觸的基本上都是那些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和老師對著干,不知道紀律為何物的孩子,我經常一邊聽著別的家在敘述自己孩子,一邊用大寶和他們比對,我覺得大寶和他們妥妥的是同類類。

說真的,小學之前的三年,我經常被叫家長,光為了她的改造計劃我就寫滿了一個筆記本,從吃飯禮儀,到交友方式,從遵守紀律到個人安全,可是我依然是經常被叫家長的哪一個——因為她真的太活潑了!

說實話如果不是我親眼看到醫生從我的肚子裡把她拿出來,我真的會認為醫院給錯了我孩子。我有時候很懷疑作為兩口子都很文靜的父母怎麼生了一個愛玩,愛鬧,動起來沒邊,鬧起來沒沿的孩子呢!

可是她就是這個樣子,喜歡動,愛開玩笑,有些時候和她在一起,我會恨不得裝作不認識她!

現在她要上一年級了,而且我還犯暈給她找了我們這裡最好的小學,我最擔心的就是到時候老師叫家長,而且先生曾經說過:」老師叫家長,你去,反正我是不會去的!誰讓你主管孩子的呢!「

其實每當想到這裡就膽戰心驚,隨著她入學,我突發發現,也許我應該改變對她的看法了。曾經哪個調皮的孩子不見了!



第一次和她進入小學是報名的那一天,因為內心的恐懼我還去晚了,也沒有找到她的班級,最後還是挨著查的,結果她到教室報道的時候,人家家長會都開完了。因為最後一個,她只能坐在最後一排,哪個時候我真擔心,她上課給溜出去怎麼辦。

隨後是忙碌的讓父母適應接送的環節,然後帶回家。忙碌的開學過了之後,就是他們的開筆禮。

送她去開筆禮的時候,我發現她的不一樣了。

別人的孩子扯著媽媽要麼不讓媽媽走,要麼是表現出羞怯的樣子。去之前還跟我說害怕的她,換好了衣服,拿好自己的毛筆,大馬金刀的就站到隊伍里了,也不管是否能看我。

在擊鼓明志的環節,她因為個子小,跳著腳的敲響了群體中最響亮的那聲鼓聲。

不過當時我並沒有在意,認為她不過是覺得新鮮而已。畢竟新的環境她總是要裝幾天的!

然後,正式開學了!

這下她的本性應該暴露了吧,我每天依然提心弔膽的在等著老師叫家長(學前班實在叫的太多了)!

現在20天過去了,我不但沒有被叫家長,當我主動詢問老師她的情況的時候,老師居然誇獎了她!

曾經那個讓我焦慮的孩子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遵守紀律,熱愛學習的好學生!老母親我表示很吃驚,畢竟我對她的印象還處在愛玩,愛動,愛找事兒的階段上。



細想孩子這段時間的表現,我覺得這三方面可能是導致孩子改變的最大原因:

1、提前準備

整個暑假雖然我很忙,很多給她做的計劃並沒有被足量的執行,但是至少訓練了注意力和基本的書寫習慣,同時她大量讀書和認字也是一大助力。

孩子的一年級課程開的並沒有傳說中那麼的快,曾經很多人告訴我孩子如果不上幼小銜接,不會算數和拼音就會跟不上課,老師不過是把那些知識說一說而已。結果很多人都以提前教孩子一年級知識為榮。

我個人認為提前準備不要向前,而是給孩子更寬廣的鋪墊可能更好。比如讓他掌握寫字的正確姿勢和學會布局字體,要遵守課堂紀律,學會認真聽課是比較重要的事情。

我在暑假中遇到過一個小來訪者,一年級學習超棒,二年級開始下滑,三年級徹底跟不上了,導致這樣最主要原因是幼小銜接時把一年級的知識學過了,結果上小學後沒有養成認真聽課的習慣,後來就越來越不好了!

我們可以提前給孩子培養習慣,讓孩子清楚上課是什麼樣子的,然後在一些細節上,比如田字格寫漢字的時候如何占格,基本的數字怎麼寫,同時用拓展的方式提高孩子的能力,比如讓孩子多閱讀,多去了解不同的數學題型,而不是死背加法口訣,孩子可能會更快的適應小學生活。



2、和老師積極的配合

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教學特點,他們可能對自己班級的孩子會有一些不同的要求,面對那些要求家長的配合非常重要,一方面這樣可以減輕老師的工作負擔,另外一方面則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

我家大寶第一天報道遲到了,結果正式開學的第二天又遲到了,因為當時我忘記給她填寫老師發的表格,走了一半,我們又回來填寫。折騰的遲到了,當天接孩子的時候,我就被老師專門提醒了一下。

我口頭雖然說」知道了,以後儘量不遲到!「實際上並沒有多重視這件事情,倒是孩子很積極,每天都問我幾點了,是不是遲到了,這是在學前班從來沒發生過的事情。

真正讓我重視這件事情是因為我有一次去學校幫忙,才7:55,老師已經在教室檢查孩子作業和幫孩子背誦了。老師都這麼負責,而且人家只要求孩子7:50到校早讀,並且自己准到,作為家長我還矯情,就真的是自己不對了。

從那之後我閨女沒有遲到過,我也借著這個機會把起床,穿衣的事情都讓她自己做,因為擔心遲到她每當聽到鈴聲就會起來,比我叫可管用多了。

配合老師最受益的其實是孩子。

我家孩子上學前班的時候,老師的要求和這裡差不多,可是遵守的人少,結果很多孩子遲到,帶零食,攀比成風,孩子們經常在一起討論誰的小本子漂亮,誰又有了什麼新鮮玩意。在這裡大多數家長都遵守老師的要求,結果孩子們更多的比的就是誰早到,誰背書背的流暢!



3、環境真的很重要

在我的工作中我經常會被問道,要不要讓孩子進名校,針對這個問題我還寫了一篇《托關係送孩子進名校真的好嗎?》的文章來論述針對中學生到底要不要選擇名校的問題,我的觀點是:進不進名校要根據孩子的性格來,而不是根據學校是否有名來。

而對於小學生,小學是他們最初的起航的地方,要不要送他們去名校呢?

我當時特別的糾結,因為選擇名校,意味著我要離開我熟悉的生活環境,我要搬家,我要重新去經營鄰里關係,否則就要孩子提前一個小時起床。距離是個大問題,更大的問題是我怕老師找家長!

大寶在學前班的表現我是真的很焦慮,更何況孩子沒上學我首先被灌輸的就是名校老師是怎麼折騰家長的。我甚至一度決定就讓她就近入學,我是又省錢又省心。

不過孟母三遷的故事一直都是我心中的一個刺,每當想到先生說的」你就不能把你的所學用在自己孩子身上「的時候,我就會不停的去找環境的作用,眾多的心理理論都一邊倒的說明環境的重要性。最終我選擇了現在的學校!

孩子的改變,說明環境真的很重要。大寶當初學前班的時候,屬於城鄉結合,家長做生意的多,多數都是爺爺奶奶在照顧孩子。所以老師說的話基本沒人在意,孩子會有很多不良的行為。

我閨女上幼兒園三年沒有買過零食,也沒有往幼兒園帶過玩具,就是在那裡開始學會了往書包里塞小東西,偶爾我忘記檢查書包就會出亂子,因為小朋友都帶,他也會跟著帶。到這裡之後,大部分孩子都是父母在管,大家都很尊重老師的要求,風氣的變化,讓她更加向善。所以我才沒有被老師教家長。

每天,當我看著大寶獨自走過馬路,進入校園,我慶幸當時選擇了搬家陪她來這個學校。我們的幼升小,還算順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ROR8Um0BJleJMoPML4T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