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中南劇場上演邵陽花鼓戲《山鄉工匠》接地氣

2019-11-16   荊楚湖北大視野

邵陽花鼓戲《山鄉工匠》演出現場。

「修橋修路樣樣精……」11月15日晚,由邵陽市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帶來的邵陽花鼓戲《山鄉工匠》在武漢中南劇場上演,演員們幽默詼諧、輕鬆歡快的表演,讓湖北戲迷看得過癮。

大型原創邵陽花鼓戲《山鄉工匠》,講述寶瑤村村民修復一座古橋的故事。該劇通過一系列的人物矛盾糾葛,給觀眾呈現出一台雅俗共賞、妙趣橫生的輕喜劇,歌頌了新時代「嚴謹、求實」的工匠精神,表現了對建設美麗新農村、實現鄉村振興的美好願望。15日晚的演出,整個劇場坐得滿滿當當,中途也沒有人離席。家住漢口的鄒琳女士說:「這部花鼓戲很好看,儘管邵陽方言有些聽不懂,理解劇情完全沒有問題,而劇中幽默的對白,總讓大家不禁笑出聲來。這樣的戲,好看,接地氣!」

邵陽花鼓戲曲牌調高,也使得唱腔相較湖南其他流派的花鼓戲更為高亢。「這可能與邵陽人熱情、活潑的個性相關。」該劇主演、邵陽市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團長張求榮說。現場聽到高亢的唱腔,也勾起現場不少湖南戲迷的鄉情。今年73歲的譚周惠說:「聽到鄉音格外親切,我年輕時候特別喜歡花鼓戲,再次聽到熟悉的唱腔和旋律,讓我回想起從前看戲的情景。」

演出當晚,湖南商會、邵陽商會的百餘名會員專程從武漢各地趕到劇場為家鄉戲曲捧場。湖南商會秘書處鄧世銘說:「連續兩晚都有很多商會會員過來看戲,有的會員下午5點就到劇場等著看戲!」

花鼓戲一直有著輕鬆、歡快的特點,現場許多戲迷帶著孩子來看戲。在堤角小學讀三年級的張雲菲就在媽媽的帶領下來到劇場,他說:「這個戲我能看懂,很有意思,回去我會把這個寫進日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