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野古村「老手藝」小豬佩奇訂單頻頻

2019-11-04     農村大眾

「今天剛往濟寧發了200隻小豬佩奇的布藝玩具,這是半個月前的訂單。現在很多訂單不敢接,怕到時候交不齊貨。」巨野縣石頭寨工藝品公司總經理王希成說。創業半年來,他遇到的難題不是工藝品沒銷路,而是人手不足,製作速度往往不能滿足訂單需求。

王希成原來是山東電力工程公司的一名職工,去年退休以後,回到老家巨野縣核桃園鎮前王莊村。「回來後不能閒著,多少得為老少爺們辦點事兒,給村裡發展添把力吧。」

經過幾個月的考慮,王希成把目光投向了傳統布藝手工藝品上。他說,以前農村農閒的時候,婦女們都會給小孩做虎頭鞋、虎頭帽、肚兜、荷包、繡球等。他感覺到,現在50歲以下的幾乎沒人會做了,過些年,這些手藝就可能失傳了。

「之前我和老伴也去過很多景點旅遊,看到那些有地域特色的手工藝品銷路很好。」王希成所在的前王莊村,2016年被命名為國家級古村落,村裡保持的百年以上的石頭房子有100多處。目前,村裡的民宿已經對外營業,遊客越來越多。「到目前為止,村裡還沒有自己的特色旅遊產品。我成立工藝品公司,既能傳承老手藝,又能增加村民收入。」王希成的想法得到了村幹部們的支持。今年春天起,他重新裝修家裡閒置了10多年的老房子辦廠,聽說村裡的工藝品公司招工,有三四十人來報名。「以前都是給孩子縫縫當玩具,壓根沒想到賣錢。」58歲的村民孫巧雲說。

雖然對老手藝很執著,但王希成畢竟是門外漢。起步階段,為了買到合適的布料、彩線,他開車帶著村裡幾名手藝好的婦女,到周邊三四個縣區的市場採購。有時候,為了買齊不同粗細的金線,得轉好幾個市場。

今年7月,公司正式成立。由於是純手工縫製,一件產品能賣一二百元,儘管價格不低,但仍供不應求。有時候,公司不得不捨棄一些訂單。「一個小荷包,純手工得縫三天。如果用機器,儘管速度快,但就不是那個老味道了。」王希成說。歷史上,魯西南一帶魯錦非常有名。目前,公司正在維修從農戶家中收集來的老式紡車、織布機,下一步準備加工老粗布,並增加遊客體驗環節。隨著工藝品公司的落戶,村民在家門口找到了就業門路。「既可以在工作室縫,也可以拿回家去。到點就能回家做飯,不耽誤照顧家裡的老人。」孫巧雲說。

明年春節前後,王希成準備招收一部分三四十歲的年輕人,讓他們邊學習,邊製作,讓更多年輕人掌握這些傳統技藝。

農村大眾報記者 李 偉

通訊員 姜 明 滿常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RFXJOW4BMH2_cNUgeLV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