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航母火災損失3億盧布,修復時間確定,同時還開工2艘兩棲攻擊艦

2020-02-17     華山穹劍

去年12月,俄羅斯唯一的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號發生大火,滅火時大部分人吸入煙霧,有12人受傷,至少1人喪生。據悉,大火系人為操作失誤所致,事發時該航母正由俄羅斯聯合造船公司進行艦船翻新工程,船廠負責人表示,儘管火災造成的損失超過3億盧布,但是航母的維修作業並不會因此拖延,預計將在2020年全部完工。此外,有觀察人士發現,在這艘獨苗航母趴窩維修之際,俄羅斯海灣造船廠已於近日開始為2艘「拉維納」(Lavina)級兩棲攻擊艦鋪設龍骨,根據俄國防部在2017年提出的建造計劃,這2艘「小航母」預計會在2025年前後交付海軍。

其實說起來俄羅斯海軍的「庫艦」(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號航空母艦),其發展歷程那可真稱得上是一波三折,該艦與「瓦良格號」是一對姊妹艦,由當時蘇聯海軍的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廠(位於烏克蘭境內)負責建造,自1985年下水以來,該艦就遭遇了國際形勢的巨變,眾所周知,「庫艦」服役之後僅6年(1911年)蘇聯就解體了,後來俄羅斯將另外一艘「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賣給了印度,「庫艦」就成了俄羅斯海軍唯一的現役航母。

​近年來「庫艦」故障頻發,在2009年時,該艦在愛爾蘭海岸泄露了數百噸燃料,並在土耳其附近起火。2012年航行時又在比斯開灣發生動力故障,必須拖拽到數千公里的摩爾曼斯克港口大修。而悲催的是,在2018年維修時,龍門吊的起重機砸落甲板,造成浮動船塢沉沒。再加上去年該艦維修時突遭大火事故,外界有輿論認為,「庫艦」作為蘇聯海軍的遺產,已經跟不上現代海軍武器裝備的發展節奏,其戰鬥力早就大不如前,俄軍的現代化改裝工作又坎坷不斷,該艦的未來前景實在堪憂。

然而對於俄羅斯來說,發展大型水面戰艦是海軍戰略的重要一環,在「庫艦」維修的同時,兩艘新型「拉維納」級兩棲攻擊艦已經開工建造。事實上,俄羅斯海軍早就向法國訂購了4艘「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但是迫於俄烏關係惡化和美國從中阻撓,其中2艘法國最終拒絕了向俄方交貨,而俄羅斯自行建造的「拉維納」級在尺寸和噸位上與「西北風」級大體相當,在艦載武器系統上略有改進,原本俄軍為「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配備的「卡-52K」(「卡-52短吻鱷」的海軍版本)武裝直升機,成了「拉維納」艦上的標配。據悉,俄軍預計在2020年接收120架「卡-52K」,該機是世界上第1架能夠使用Kh-31和Kh-35反艦巡航飛彈的直升機,以前只有俄空軍的「米格-29K」戰鬥機才能發射此類超音速飛彈。「卡-52K」一直被俄軍視為抗衡美軍「阿帕奇」的重要裝備。

從公開的數據顯示,新型「拉維納」(俄語是「雪崩」的意思)級兩棲攻擊艦排水量達24000噸,採用直通甲板,最大航速約22節,艦艙可搭載50輛主戰坦克及裝甲車輛和500名突擊隊員,甲板最多能容納16架「卡-52K」武裝直升機,該艦配備有1門100毫米口徑的主炮,2座「鎧甲-M」(Pantsir-M)地對空飛彈發射裝置,以及3座「佩劍」(Palash)近防炮,整體戰鬥力堪比小型航母。有軍事專家分析稱,目前尚不清楚「拉維納」採用的是常規動力還是核動力,不排除俄軍可能將破冰船技術運用到該艦身上,從而適應極寒作戰環境,未來該艦將會為俄軍應對局部戰爭提供更多選擇。

「註: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關注我們,每天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QuF_W3ABgx9BqZZIZCb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