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讀書的目的不在學位啊

2019-11-11     話書

我常常告訴你們讀博士的,有一個秘訣的。寫博士論文,大題啊小做;小題嘛,大做(眾笑)。如果你學醫的,讀一個博士學位啊,最後博士論文研究鼻子,因為鼻子小。論文研究左鼻,右鼻孔都不寫,題目更小,這個是小題。然後你從古今、西方、東方、歷史、醫學,寫到左鼻的小鼻孔,一定很快得到博士學位了。因為我指導的有很多碩士、博士,我說你們拿到學位,但不是學問啊!學位一定讓你通過,但是學問一輩子也搞不完的。

而且我現在還發現讀書無用論,拿到博士沒有用,將來博士會越來越多。為什麼我提倡讀書無用論?我發現中國的經驗,包括我在內都是鄉巴佬,鄉下出身的小孩子,因為讀書害了自己一輩子。讀完了以後,說名滿天下,騙人的,對地方上、家鄉一點貢獻都沒有。你看鄉下的老太太、老頭子,辛辛苦苦培養一個孩子讀書,讀完了以後就到城市來了,到城市再也不回鄉貢獻了。所以我主張大教授大學者統統回鄉去教小學(眾笑)。否則,這個國家不得了,知識越普及學問越沒有了,社會越空虛了,農村破產,沒有人才,這不是讀書無用論嗎?此其一。

第二,書讀多了的人,什麼都不肯做。然後遊手好閒,專門吹牛,實際上一點事都做不好。尤其,女孩子們書讀多了,嫁人都困難(眾笑)。因為一定要嫁一個比自己學問好,比自己高一點的,實際上,學問好的不多啊!

所以,我常常鼓勵大家讀書要注意,中國人講的,讀書有個目標的,我們當時就受這個思想的影響。中國講教育,讀書不是為了做官。像我當年讀書,我的祖母就吩咐過我,孩子啊,讀書可以,千萬不要做官。我說為什麼啊?「一代做官九代牛」,做了一代官,就做了很多不好的事,九輩子要做牛做馬,回報給老百姓的。所以讀書可以,不能做官(眾笑)。

我們中國古代講讀書是什麼呢?《朱子治家格言》兩句話,我們都背的:「讀書志在聖賢」,讀書的目的是準備做堯舜,學大禹王一樣,建設國家。所以「為官心存君國」,古代我們受的教育,做官是報效國家的。

三十年前,有一個學生,師範大學的博士,我也是他的指導老師,跟我很久了。有一天他跟我談起來,說很多教育家坐在一起談論,大家都說,這個教育怎麼得了啊!我說不要講了,我從小聽到現在,就說「世風日下,人心不古」。我說沒有問題啦,你們老的不要擔心,我們死了以後太陽照樣從東邊出來,不會西邊出來的啊。不過現在教育有問題,有個學生拿到博士學位,他說,老師啊,現在教育目標在考試。我說你講得對,這句話好諷刺啊!

你看現在的教育,小學生背的書包那麼重,我們小的時候讀書,盡玩的。我現在能夠向你們報告得出來的,都是十一歲、十二三歲的學問啊!那時讀書都是背的,書背完了就玩,到處玩,哪裡像現在這麼辛苦。所以我現在八九十歲了,有時候晚上看報還不戴眼鏡呢。你們現在那個燈光太亮,把小孩子弄得都架著眼鏡。這個國家一旦有事,這些人怎麼出來當兵打仗啊(眾笑)?然後報告敵人慢點放炮啊,我眼鏡還沒有戴上(眾笑),那行嗎?所以都是問題!

現在你看為了考試,小學讀的書到中學沒有用了,拚命考,還補習;中學讀的書,到高中沒有用了;高中讀的書,到大學沒有用了;出去留學,就更沒有用了。你看讀書就是這個樣子。我們當年的教育方法,十幾歲讀出來的書,一輩子有用,越老越好,越熟越好。現在讀的書啊,幼稚園開始,「小白兔,兩隻耳朵跳三跳」(眾笑),跳六跳也沒有用啊(眾笑)!這個背了幹什麼用啊?

家長們也不懂,拚命鼓勵孩子考好的大學,大學考取了,留學回來,讀博士。我說你們博士有什麼用啊?你看今天社會,所有的博士都是給那個「不是」用的。那種人什麼都不是,格老子我有錢就可以請你一百個博士(眾笑)。對不對?所以是讀書無用論吧?讀書的目的不在學位啊!我們現在讀書,教育沒有宗旨。

這個學生一提說教育的目標是考試,我說對了,怪不得。台灣當年也是同我們現在一樣,大家崇洋媚外,喜歡外國留學回來的博士,結果沒有用。因此,台灣有個老輩子的公務員,死以前寫副對子拿來給我看,我說真好:

為五斗米折腰

三卡三考

喪盡氣節

領百萬元滾蛋

一分一厘

了此殘生

讀書出來拿到博士做官,就是為了一點薪水,五斗米是待遇,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晉朝陶淵明那個時候的待遇,是一個月五斗米。折腰,就是跪下來給人家行禮。「三卡三考」,形容台灣當年,「三卡」,早晨八點鐘簽到,有個卡片的,下班也要簽卡的,審查你。「三考」,小學考中學,中學考高中,高中考大學,大學考留學,留學回來做公務員,三年一考試,才能夠升上去,把讀書人、知識分子的人格都磨光了。

然後,到老了退休,「領百萬元滾蛋」,最後退休了拿一百萬元;「一分一厘」,放在銀行里拿利息,「了此殘生」,是這麼過一輩子。這是知識分子!現在當然好一點啦。可是,我看來也差不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Qpr4ZG4BMH2_cNUgQoE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