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現在已經快8個月大了,吃輔食吃得很好,順利接受了米粉、菜泥、果泥。前兩天,豆豆媽帶他到醫院檢查身體,兒科醫生建議可以開始添加肉泥了,因為寶寶的生長需要動物性食物。豆豆媽問:「哪種肉泥更有營養,適合寶寶吃?」醫生說:」紅肉、白肉泥搭配吃,可以讓寶寶獲得更全面的營養。「
為什麼寶寶生長,需要動物性食物?
有的寶媽說,我家寶寶是個「素食寶寶」,不愛吃肉,會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嗎?營養師說,動物性食物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鐵和鋅等礦物質及維生素A、維生素D等營養素,還含有較多的脂肪及脂肪酸,這是孩子生長發育所必需的營養素。
如果一直只給寶寶吃米粉,菜泥,寶寶容易營養不良。因此,寶寶順利接受輔食後,最好每天都給孩子吃適量的肉泥,以保證他能獲得足夠的營養。
那麼,哪種肉泥更有營養,適合寶寶吃呢?
不同的肉泥,有不同的營養。我們生活當中的肉類分成紅肉和白肉。 給孩子吃肉泥的時候,建議紅肉泥和白肉泥交替著吃,這頓吃的是紅肉泥,下一頓就換成白肉泥,這樣能夠保證孩子獲得均衡的營養。
我們怎樣區分紅肉和白肉呢?
紅肉:指的是豬肉、牛肉、羊肉。紅肉中鐵的含量比較豐富。6個月後的孩子容易缺鐵,所以輔食中需要有富含鐵的食物。
白肉:指的是雞肉和魚肉。白肉富含蛋白質,脂肪含量比較低,易於消化吸收。魚肉還含有DHA,有利於大腦的發育。
對於很多新手父母來說,都不是很熟悉怎麼做肉泥。今天,小書蟲媽媽手把手,教你做4款營養豐富的肉泥,快一起動手做起來吧。
1.肝肉泥
材料:雞肝(牛肝或豬肝也可以) 50 克,豬瘦肉50克。
做法:
將雞肝和豬肉洗凈,去掉筋、皮,放在砧板上,用刀或邊緣鋒利的不鏽鋼湯匙按同一方向以均衡的力量刮出肝泥和肉泥。
將肝泥和肉泥放入碗內,加入少量的冷水攪勻。
將調好的肝肉泥放到蒸籠里蒸熟,或者直接加到粥里和米一起煮熟即可。
溫馨小提示:肝臟的筋和皮一定要去掉,寶寶消化不了這些東西。
2.蓮藕蒸肉泥
材料:蓮藕30克, 豬肉10克,橄欖油兩滴。
做法:
將蓮藕洗凈去皮,切成丁,搗碎成泥;豬肉洗凈,剁成泥。
將蓮藕泥和豬肉泥混合均勻,平鋪放入碗中或者碟子中,滴兩滴橄欖油。
鍋中放水燒開,將碗放入蒸籠上鍋隔水蒸熟, 放溫即可喂食。
溫馨小提示:
這款輔食藕的味道清甜,寶寶一般都會喜歡,要先確認寶寶對豬肉已經接受了,再烹調這道輔食,如果寶寶已經接受了蓮藕,既可以單獨做給寶寶吃,也可以搭配其他食材做。
3.魚泥
材料:凈魚肉(鱈魚、小黃魚等均可) 50克。
做法:
將收拾乾淨的魚肉研碎。
用乾淨的紗布包住碎魚肉,擠去水分。
將魚肉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將魚肉煮即可。
溫馨小提示:
魚泥應在寶寶8個月左右,適應了雞肉、豬肉等肉類後再嘗試。魚肉易引起過敏,第一次加魚肉時,應用勺子蘸一點魚泥喂給寶寶,確認無過敏反應後再逐漸加量。
要用新鮮的魚做原料,且一定要將魚刺除凈,由於寶寶吞咽功能還不夠完善,起初做魚泥可先將魚皮去掉。
魚泥軟爛,味鮮,富含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及維生素,寶寶常食能促進發育、增強體質。
4.鮮蝦肉泥
材料:蝦肉50克,香油適量。
做法:
將蝦肉洗凈剁碎,放入碗內上蒸籠蒸熟,加入少許香油拌勻即成。
溫馨小提示:
蝦易引起過敏,如有家族過敏史或寶寶為過敏體質的,最好9個月再嘗試。為防過敏,蝦應在寶寶適應雞肉、豬肉後再加。
第一次加蝦肉時,可用筷子蘸一點喂給寶寶,確認無過敏反應後再逐漸加量。
蝦泥軟爛、鮮香,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並含有多種人體所必需的胺基酸及不飽和脂肪酸,還含有鈣、磷、鐵及多種維生素,是寶寶極佳的健腦食品。
小書蟲媽媽溫馨提示:無論給寶寶添加哪種輔食,都要先以小量給寶寶嘗試後,沒有不適反應,再逐漸加量。做一個細心的父母,呵護寶寶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