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文明故事會 | 南灣寶嶺社區有個樂於助人的「莊姐」

2019-12-03     掌上龍崗

看到社區里有些孩子因父母上班無人照顧,她主動義務接送小孩上學並輔導功課、安排晚飯;遇到節假日,孤寡老人的家裡總少不了她的身影......她就是南灣街道寶嶺社區的志願者李莊。

2003年,李莊來到南灣街道寶嶺社區定居,性格熱心又樂於助人的她很快成為大家口中的「愛心好鄰居」、「知心莊姐」。在李莊的帶領和感染下,她的母親、丈夫、兩個女兒,還有身邊越來越多的愛心人士都先後加入到了紅馬甲的隊伍里,用愛心服務身邊的人。他們用自己的真誠和行動,詮釋了志願服務的意義。

把愛傳承 助人為樂的好鄰居


十多年來,從成功的生意人到全職義工,李莊身體力行踐行「快樂出發,把愛傳承」。幾年前,李莊的小女兒正讀小學,李莊了解到了部分鄰居因工作忙無法按時接送小孩時,便主動義務接送小孩上學放學,自己的一輛七坐小車成為接送小孩的愛心「專車」;有時,她還為孩子們輔導功課、安排晚飯,一堅持就是好多年。


現如今,李莊的大女兒已經大學畢業,小女兒在龍崗讀高中。每周放學,李莊接小女兒的同時,依然會熱心接女兒同學並送回家。在李莊的言傳身教下,她的女兒周末常常帶著同學做義工,參與到交通勸導、垃圾分類中來,每次活動都完成得有模有樣。

李莊(左)照顧因病住院治療的鄰居周佩惠。

「點贊李莊美女!」2016年12月5日,寶嶺社區的周佩惠在微信朋友圈更新了一條狀態,說起當日自己參加志願者活動時,臉色蒼白,被細心的李莊發現。李莊得知情況後,放下自己的事,堅持陪伴老人住院做手術,這讓周佩惠感動不已。

「醫生說查出腫瘤,但不知是良性還是惡性,要馬上住院觀察。」李莊回憶道,當時周佩惠女兒在國外出差,只有老伴甘霄柏在家。情急之下,李莊便當起周佩惠的臨時「女兒」,安排住院事宜。住院期間,得知老人吃不慣外賣,李莊便在家裡做好營養餐帶到醫院。所幸,檢查結果顯示,老人肺部的腫瘤為良性,但需儘快手術。術後需要住院一段時間,考慮到周佩惠的老伴一個人照顧不來,李柳謂、吳志敏、何雪梅等多名義工應李莊之邀,組建了一個看護小分隊,商定每天由兩名義工輪流照顧周佩惠,這讓周佩惠特別感動。


家風傳承 樂於奉獻的好品質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據李莊介紹,在助人為樂方面,她深受自己父母的影響。「記得小時候,自家還沒解決溫飽,父親就很慷慨幫助那些吃不飽穿不暖的人。如有人上門乞討,父親也會毫不吝嗇地舀個一勺半勺大米給人家。」李莊說,「父親喜歡幫助別人,但從不掛嘴邊,父親的言行舉止自然就影響了我。時間久了,助人為樂的習慣就養成了」。


家人在李莊的帶動下,陸續愛上做義工,全家人儼然組成了一支志願者小分隊。「每逢全家外出,左手一個工具夾,右手一個便攜垃圾袋,小分隊變身環保達人,如遇沿途有垃圾,便主動上前清理。」2017年,在南灣街道寶嶺社區舉辦的文明家庭評選活動中,李莊一家被推選為「五好文明家庭」。

李莊(右一)走訪看望社區老人。

2016年12月27日,南灣街道寶嶺社區東大街黨群服務站應需而生。寶嶺社區黨委將東大街的U站進行升級改造,設立了全市首個「黨群服務站」,由居民志願者自治組織開展志願服務,平日裡熱心幫扶、無私奉獻的李莊被選為黨群服務站站長。在李莊及義工們的發動下,前來服務站報名做義工的居民越來越多,加入做義工的商家也不少。前不久,有愛心商家主動找到李莊,計劃開展關愛弱勢群體的一個活動,幫助在深圳打工且家庭困難的環衛工人,為其買票幫助他們過年返鄉。三年來,服務站已吸引6、700多名居民註冊參與。

「無時無刻關愛他人,奉獻愛心!」十幾年如一日為社區鄰里付出的李莊,在鄰居們的眼裡是個「老好人」。為了可以更多的幫助到大家,李莊建立了「好鄰居關愛群」,只要需要志願者的地方,都能見到她的身影,鄰里之間誰有個事兒,她也會積極幫忙。


李莊(前右一)在黨群服務站進行愛心募捐。

龍崗融媒記者 程睛函 通訊員 胡賀源 文/圖

龍崗融媒首席編輯 王安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QUGVzW4BMH2_cNUgyWw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