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美的12幅小楷,真美

2019-08-30     藝術生活色彩

小楷,是楷書之小者,由鍾繇所創,他原是隸書最傑出的權威大家,所作楷書的筆意,脫胎於漢隸,筆勢恍如飛鴻戲海,極生動之致。到了東晉王羲之,將小楷書法更加以悉心鑽研,使之達到了盡善盡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國小楷書法優美的欣賞標準。

古人言「工書者不精小楷,不能稱書家。」懂書法的都知道,寫小楷是很見功夫的。魏晉以來,大凡官方文書、科舉試卷、詩文著錄、典籍抄本、佛道經卷等,多用小楷寫成,小楷在古代文事活動中,起著基礎而又舉足輕重的作用。

能寫一手精美的小楷,成為具備高度文化素養的一個典型標誌。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歷史上最美的十二幅小楷吧!

1、鍾繇《宣示表》

鍾繇小楷書法作品《宣示表》局部

《宣示表》較鍾繇其他作品,無論在筆法或結體上,都更顯出一種較為成熟的楷書體態和氣息,字體端整古雅,字體寬博而多扁方,充分表現了魏晉時代正走向成熟的楷書的藝術特徵。

鍾繇小楷書法作品《宣示表》局部

傳說王導東渡時將《宣示表》縫入衣帶攜走,後來傳給了王羲之,王羲之後來又將它傳給王修,王修便帶著它入土為安,從此不見天日。之後傳下來的是王羲之的臨摹本。

2、鍾繇《賀捷表》

《樂毅論》局部

《賀捷表》是鍾繇的代表作之一,又名《戎路表》、《戎輅表》,內容為得知蜀將關羽被殺時寫的賀捷表奏,此系最能代表鍾書面貌的一帖。

3、王羲之《樂毅論》

《樂毅論》局部

如果說三國時期鍾繇的小楷是楷書的萌芽期,那麼到晉代王羲之的《樂毅論》,楷書就已經到了成熟期,《樂毅論》筆筆精到,無一筆含糊,楷法成熟,釋智永認為《樂毅論》為王羲之正書第一。

《樂毅論》局部

《樂毅論》局部

據說唐太宗最為寶重的書跡是王羲之的《蘭亭序》與《樂毅論》。

當年唐太宗還將最初的《樂毅論》摹拓分別賜給了長孫無忌、房玄齡、高士廉、侯君集、魏徵、楊師道六人,摹本的傳布範圍也只限於皇親國戚或近侍大臣,世人罕見其貌。

《樂毅論》局部

4、王羲之《黃庭經》

王羲之《黃庭經》局部

《黃庭經》通篇章法和《樂毅論》相似,有縱行無橫列,縱行清晰,但並不十分規直,隨字賦形不拘高矮寬窄,字與字錯落有致。

王羲之小楷書法作品《黃庭經》局部

對比的形式因素在《黃庭經》中表現得十分豐富,這使得《黃庭經》比之《樂毅論》更多了一些「今意」。如果說《樂毅論》是古樸與妍麗兼美的話,那麼,《黃庭經》已是勁媚秀雅甚於拙樸古雅了。

5、鍾紹京《靈飛經》

鍾紹京是唐代著名書法家,系三國魏國太傅、著名書法家鍾繇的第17代世孫,史稱鐘太傅為「大鐘」,稱鍾紹京為「小鍾」。

《靈飛經》局部

《靈飛經》局部

因為《靈飛經》沒有作者落款,所以關於《靈飛經》的作者一直也存在爭議,元代袁桷和明代的董其昌都認為是唐鍾紹京書,但啟功先生認為只是無名經生所書,同時,啟功先生認為「《靈飛》本身的書法,在唐人寫經中,允推精品,試用敦煌所出那麼多的唐人寫經來比,夠得上《靈飛》那樣精美的,也並不太多。」

《靈飛經》局部

6、趙孟頫《汲黯傳》

趙孟頫是元代著名書畫家,同時也是楷書四大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之一。

趙孟頫《汲黯傳》局部

他是宋太祖趙匡胤11世孫,《汲黯傳》作於趙孟頫晚年,綜觀其書落筆迅捷,從容不迫,一氣呵成,而無一筆失度。

趙孟頫《汲黯傳》局部

其字體寬和雍容,風骨秀逸,平和簡靜,有輕裘帶之風:大用筆上,提按使轉,方圓兼施,還十分講究筆畫間的粗細和累重變化,極富有節奏感。

在結體上,法度嚴謹,挺秀潤健,十分講究字的揖讓,國求顧盼有情,故能開闊而不平析,寓麗於蒼勁之中。

7、趙孟頫《道德經》

《道德經》是趙孟頫的小楷代表作之一,書於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時年六十三歲。趙孟頫一生曾多次書寫小楷道德經。

趙孟頫《道德經》局部

其晚年書寫的這卷長達五千言的小楷,書法結體嚴謹,筆畫精到,精工中透靜穆之氮,穩健中露靈動之神,前後風韻一致,堪稱其小楷書之精品。

元朝延佑三年三月,六十三歲的趙孟頫為進之高士書寫了這卷小楷道德經。

趙孟頫《道德經》局部

卷首,趙氏繪一幅老子畫像,其後便是洋洋洒洒的整卷小楷書道德經。這卷墨跡為紙本,縱二百四十五毫米,橫六千一百八十八毫米,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8、文徵明《老子列傳》

9、文徵明《離騷經》

文徵明《離騷經》

文徵明書法,小楷與行草俱佳,其小楷於端莊秀逸中透出堅挺剛健之氣,風格獨特。

文徵明《離騷經》

《離騷經》是文徵明小楷的代表作。這幅精工的小楷是文徵明85歲時所書,可謂人書俱老。

文徵明《離騷經》

10、文徵明《琴賦》

在書法史上,文徵明以兼善諸體聞名,其中尤以小楷造詣最高,正可謂愈老愈精、愈造愈淡。清代朱和羹甚至言:「明楷以文衡山為第一」。

文徵明《琴賦》中題款道:「余老眼昏蒙,無足觀者」。小楷代表作《琴賦》為文徵明74歲時所作:

文徵明《琴賦》局部

文徵明《琴賦》局部

文徵明《琴賦》局部

晚年的書家,少有人者會堅持作「蠅頭小楷」,一來因心境,這時候的書家大都心境沖淡平和,逸氣稜稜,二來隨體力,人到晚年,體力精力自然隨之衰頹。

而文徵明於七老八十時,仍鍾情於小楷,實屬罕見!

11、姜夔《小楷跋王獻之保母帖》

姜夔「崇晉貶唐」,反對俗書,和提倡文人意趣的蘇東坡、黃庭堅、米芾等相一致。

姜夔《小楷跋王獻之保母帖》局部

他傳世墨跡不多。從《小楷跋王獻之保母帖》中可以看出他的書法出於二王一路,用筆精到,典雅俊潤,且受初唐諸家書風影響,不隨時俗,清新脫俗。

姜夔《小楷跋王獻之保母帖》局部

姜夔《跋王獻之保母帖》,小楷。紙本,三百一十六毫米,全文計一百零一行,現藏於故宮博物院。姜夔傳世墨跡不多。

姜夔《小楷跋王獻之保母帖》局部

姜夔《小楷跋王獻之保母帖》局部

12、宋徽宗趙佶瘦金體小楷

《千字文》

世上最美的東西,常常伴隨著憂傷。當你第一次看到宋徽宗趙佶的瘦金體小楷,會因為他筆下不可思議的線條而震撼,也會為其人多舛的命運而扼腕。

趙佶是個不折不扣的藝術天才。

當歷代書家眼巴巴盼著人書俱老時,趙佶一出手就獨創了瘦金書,而且一下子就做到了完美。

這幅《千字文》可謂趙佶瘦金經典,而寫下它的那年,趙佶只有23歲。

雖然才23歲,此時趙佶已經當了好幾年皇帝。

趙佶壓根就沒想過要做皇帝,但他是宋哲宗趙煦的弟弟,作為端王的趙佶,天天書畫為樂,過得好不自在。趙煦的忽然病逝,膝下又無子,於是趙佶登上了大寶。

可以說,讓趙佶去做皇帝,就和讓李煜當皇帝一樣,簡直就是暴殄天物。

有的人,機關算盡想得到的,他們躲都沒躲開。

但趙佶和李煜不一樣,李煜最好的詞都寫給了憂傷,趙佶最好的書畫,都給了美好。

看完趙佶筆下的美好,念及他的身世遭遇,會有點憂傷。

回到瘦金書,我們不得不佩服趙佶的膽量。

他的瘦金書其實是逆天的,是和書法對著乾的:書法講究含蓄內斂,但他的筆畫鋒芒畢露;書法結構忌諱出現三角,但他的三角比比皆是。

然而無論通篇看還是單字審,那些三角和鋒芒並不顯得突兀。

看遍天下小楷,可分兩個體系,一個鍾繇開創的厚重樸實一脈,另一個就是以《靈飛經》為代表的的寫經、清秀一脈 。

但宋徽宗趙佶的瘦金書,並不屬於任何體系,它橫空出世,自成一家。而且一個人把瘦金書寫到了最高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QOnyVG0BJleJMoPMPQ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