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初,革命黨人在兩廣地區舉行了多次武裝起義,包括1902年廣州洪全福起義、1907年潮州黃岡起義和廣西欽廉起義、1910年廣州新軍起義、1911年廣州「三二九」起義。清廷調動軍隊進行殘酷彈壓,導致這些武裝起義都失敗了。
廣東水師提督李準是彈壓這些武裝起義最得力的人,被革命黨人恨之入骨。1911年,一個41歲的革命黨人對李准進行刺殺,要將他置於死地。
這個革命黨人,叫溫生才。
溫生才,字練生,廣東梅州市梅縣區丙村鎮人,生於1870年。溫生才家境貧寒,從小失去父親,由母親養大。1903年,溫生才出於生計考慮,到位於南洋的新加坡、吉隆坡、霹靂州等地做工。那時候,革命黨人在南洋宣傳革命思想,溫生才受到影響,在1907年加入同盟會。
1910年11月,革命黨人在馬來半島的檳榔嶼召開一次會議,計劃在1911年4月27日再次在廣州發動黃花崗起義。為了減輕武裝起義的壓力,以及為犧牲的革命黨人報仇,大家決定在發動武裝起義之前,對廣東水師提督李准進行刺殺。
刺殺李準的任務,交給了溫生才。
4月8日,離黃花崗起義還有不到20天的時間,著名飛行家馮如在在廣州東門外的燕塘進行一次飛機表演。大批廣州官員與群眾一起前往參觀,觀者如雲。
溫生才得知李准也要去看熱鬧,決定利用這次機會實施刺殺,提前準備好了槍枝彈藥,埋伏在李准回城的路上,坐在省咨議局附近一家悅來茶館裡喝茶,伺機下手。
溫生才左等右等,都沒有見到李準的影子。直到日落時分,才見到一隊護衛們前呼後擁地簇擁著一座八抬大轎耀武揚威地穿過人群,人群里也有人喊:「提督大人來了。」溫生才以為八抬大轎里坐的一定是廣東水師提督李准,當即從茶館裡衝出來,三五幾下就來到轎子前,掀開帘子,對裡面連開5槍。裡面的官員當場斃命。
然而,八抬大轎里的官員並非廣東水師提督李准,而是署理廣州將軍孚琦。
孚琦,字朴孫,滿洲正藍旗人,生於1857年,監生出身,1906年出任廣州滿洲副都統,1910年署理廣州將軍。孚琦是攝政王載灃的內親,不學無術,貪生怕死,最喜歡到處遊玩,來到廣州沒有幾年,與革命黨人倒沒有什麼深仇大恨。
這天,孚琦本來是要去燕塘查看地勢,知道有飛行表演後,一時興起去看熱鬧。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竟然因為看一場飛行表演,成了廣東水師提督李準的替死鬼。
溫生才殺掉孚琦後,趁護衛們陷入一片驚慌、混亂時,迅速脫身離去。可是,他也沒有想到,身後悄然跟著一個「尾巴」——聞訊趕來的廣州巡警鄭家森。鄭家森一路尾隨溫生才,等他來到永勝街遇到幾名站崗巡警時,才突然從身後跳起來抓住溫生才。
溫生才寡不敵眾,不幸被捕。
兩廣總督張鳴岐親自審訊溫生才。溫生才早已懷有必死之心,將生死放在身外,在審訊時談笑風生,口若懸河。
張鳴岐問他為什麼要暗殺,他回答:「明殺。」
張鳴岐再問為什麼要明殺,他回答:「滿清無道,日召外侮,皆此輩官吏階之厲耳。殺一孚琦固無濟於事,但藉此以為天下先。此舉純為救民族起見,既非與孚琦有私仇,更非有人主事。」
張鳴岐為殺一儆百,下令將溫生才處決。4月15日,溫生才被押赴刑場時,依然神色自若,毫無怯色。他在經過惠愛街一帶,對著四周的群眾大聲疾呼:「今日我代同胞報仇,各同胞務鬚髮奮做人方好!許多事歸我一人擔任,快死快生,再來擊賊!」圍觀者見此悲壯情景,不禁落淚。
當日,溫生才從容就義,年僅41歲。
溫生才就義後,革命黨人為他報仇,繼續對廣東水師提督李准進行刺殺。8月13日,革命黨人林冠戎和陳敬岳等人用炸彈暗殺李准,李准雖然沒有被炸死,但也受到了重傷。李准被前赴後繼的刺殺行動嚇壞了膽,還在養病時就主動聯絡革命黨人,表示不再與他們為敵。
人們沒有忘記溫生才。辛亥革命成功後,溫生才的遺體被遷移到黃花崗。他的家鄉父老為了紀念他,將一所小學命名為「生才小學」,將一條道路命名為「生才路」。在丙村鎮,人們為溫生才修建了一座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