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男女不分廁?其實利大於弊,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2019-07-21     孕育島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女兒今年3歲,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

小婉和孩子她爸送娃上幼兒園的第一天,順便參觀了一下,對教學和學校環境都挺滿意。

唯一被驚到的是廁所,居然是男女共用的。

寶爸非常不放心,覺得孩子再小也是男女有別的,尤其女孩子需要重點保護。

於是就開始嚷嚷著要退學,畢竟男女不分的廁所,還是成了他的「接受無能」。

回家後給朋友打電話,才發現原來每個幼兒園都一樣:幾乎都是男女不分廁。

現實情況是,除了比較大型的幼兒園有男女分廁,其他幼兒園無論設施狀況有多好,都是男女共廁。

實際上,幼兒園這樣設置廁所早有傳統,教育者當然考慮到了男女差異,但他們這樣做也是有原因的。

為何幼兒園男女不分廁?

一.兒童人身安全的需要

幼兒園上廁所一般分為兩種形式:

1)集體入廁

老師會在特定時間提醒孩子上廁所,比如下課時,還有吃飯前後。

但她們不會強制孩子上廁所,有時孩子只顧玩,不記得要上廁所這件事,老師的提醒就很有效果。

2)隨機入廁

只要孩子自己有需求,就可以告訴老師。

幼兒園的孩子比較活潑好動,一個老師要管理幾十個學生,總會有顧不上的時候。

為了更好地照看孩子、保障安全,讓孩子一起上廁所是種有效的方式。

比如孩子需要擦屁股,老師可以及時幫忙。

二.對家庭氛圍的模擬

孩子對幼兒園本來容易有陌生感,一般家庭廁所都不會分男女,幼兒園這麼設置是為了讓孩子感受家庭的氛圍。

很多家長擔心女兒上男女共用的廁所,會受到傷害。

畢竟女孩的自我保護意識和保護能力弱,若幼兒園不能進行有效保護,確實是件需要考慮的事。

其實,學校在設置廁所之前,就已經想到了這些問題。

實際上的情況:

1)男女共廁有分隔

幾乎所有幼兒園都對共用廁所進行了分割。

蹲便池後方是牆面,小便池前方是牆面,孩子們上廁所是互相都看不到的。

也就是說,孩子上廁所時都處在獨立的空間中,只有老師可以看到孩子具體情況。

2)男女分時段入廁

孩子一般真要上廁所了,都比較著急,根本沒有時間去關注別人。

再者,孩子5歲之後會開始有性別意識,不過還處於萌芽階段,他們最關心的還是玩。

孩子都是純真善良的,男女共廁在大人看來不合理,實際是從孩子的安全出發,不讓他們受到意外傷害。

綜合來看,其實幼兒園男女公廁是利大於弊的,家長們不必想得太多。

對孩子的性別安全問題,家長能做哪些?

1)教孩子自我保護

一定要告訴孩子,無論男女,內褲任何人都不能碰。

不管別人用什麼東西誘惑,都要堅持住這個原則。

教學會保護住自己的身體,是自我保護意識建立的關鍵所在。

2)在繪本書里找答案

孩子有性別疑問的時候,父母要注意回答孩子的問題。

一味迴避解決不了問題,只會讓孩子更加感興趣。家長可以通過一些性別教育繪本,讓孩子了解哪些是不合時宜的舉動。

男女共廁雖處於同一個空間,但並不是大家想像的男孩女孩在一起上廁所。

隨著社會的進步,幼兒園對孩子的保護能力增加,家長無需太過敏感。

孕育島,一個專業的孕產、育兒團隊,青雲計劃獲獎者。專為孕期大小事和嬰幼兒護理提供知識儲備,在懷孕或育兒期間遇到的任何疑惑,都可以通過私信諮詢,得到滿意的答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PtpdO2wB8g2yegNDMnS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