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高薪返鄉創業 領村民共同致富

2019-12-01     南寧農業

邕寧區蒲廟鎮聯團村黨支部副書記 黃飛賀

黃飛賀放棄在城市打拚獲得的高薪和優越生活條件,心懷回饋鄉親的初心,服務村民的使命,返鄉創業帶領鄉親發展水果種植,實現共同致富。

黃飛賀正在果園裡喂雞(覃捷 攝)

返鄉創業 堅守初心不忘本

在位於邕寧區蒲廟鎮聯團村十冬坡的廣西南寧誠忠種養合作社百香果園裡,成熟的百香果綴滿枝頭,工人們忙著採摘、挑選、裝箱,一派熱火朝天。

「多虧黃副支書返鄉創業成立了合作社,我們才能實現在家門口務工的願望。」脫貧戶黃如猛說道。村民口中的黃副書記,就是聯團村黨支部副書記黃飛賀,也是合作社的負責人。在他返鄉創業短短3年里,為村裡的水果產業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現年31歲的黃飛賀是聯團村最年輕的村幹部,土生土長的聯團村十冬坡人,從小他便是村民眼中的「好孩子」,學習成績優異,考入大學,並在大學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後,他在南寧市找到了一份體面的工作,並從一名小職員成長為知名大型集團公司年薪幾十萬元的運營總監。

黃飛賀在過年過節回家時,注意到了一個情況:村裡閒置丟荒的土地越來越多,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了,村容村貌與他剛外出讀大學時沒有什麼改變。「我能為家鄉和鄉親做點什麼呢?」這個問題一直縈繞在他的腦海,讓他萌生了回鄉創業的念頭。

起初,家人都覺得黃飛賀是不是瘋了,放棄城市的優越生活條件,要回農村「種地」。但下定決心的黃飛賀不顧勸阻,於2017年初辭去了高薪工作,回家鄉創業。時逢鄉鎮村「兩委」換屆,經村裡黨員推薦,鎮黨委考核通過,黃飛賀成為聯團村黨支部副書記。「『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入黨誓詞中不是有這樣一句嗎?我也不知道這算不算是一種犧牲,但是我回來了。」黃飛賀說。

用心服務 群眾支持聚人心

人是回來了,但如何實現振興鄉村的心愿?黃飛賀想到把村裡閒置丟荒的土地整合起來,成立合作社,統一進行種養管理,讓農戶既可以獲得土地租金,又可以到合作社務工增加收入。

萬事開頭難。雖然是本村人,但土地流轉問題仍讓他處處碰壁。過去一些「無良商人」在村裡通過土地流轉後發展種植,資金鍊斷裂後一走了之,農民不僅沒領到租金,還耽誤了自家農作物的種植,所以大家對土地流轉滿懷戒心。黃飛賀便利用晚上時間在十冬坡召開土地流轉動員會,和村民們講發展、算收入、講政策,仔細為村民解讀土地流轉合同里的每一句話,讓村民對這「白紙黑字」上的內容明明白白。僅一個月內,他就開了6次動員會。他還登門拜訪尚在觀望的村民,耐心做思想工作。

十冬坡五保戶黃大吾無兒無女,身體也不好。黃飛賀獲悉後,帶著村委幹部主動上門服務,幫助其申請低保金,逢年過節還自掏腰包買東西送給黃大吾。這樣的事在村民中傳開,大家都覺得黃飛賀靠譜。凡人善舉贏得了群眾的信任,2017年底,黃飛賀終於在十冬坡流轉609畝連片土地,成立了廣西南寧誠忠種養專業合作社,種上了百香果、番石榴、木瓜等水果。

真心帶富 引入發展新觀念

現年54歲的脫貧戶黃如猛,其妻子因殘疾無法參加勞動,兩個孩子分別上初中和小學,家庭需要人照顧,他無法外出遠門務工,家中田地又少,生活非常艱難。黃飛賀了解他的情況後,主動上門請他到合作社務工,並承諾其在農忙時可以兼顧自己家的農作物。「在合作社務工,每月有2500元的工資收入,又可以就近照顧家庭,這是我做夢也沒有想到的。」黃如猛說。

如今,像黃如猛這樣在合作社長期務工的村民有16人,其中12人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農忙時,到合作社臨時務工的村民有將近60人,每人每日有100元收入,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建檔立卡貧困戶。

在合作社的示範帶動下,聯團村的百香果種植蓬勃發展,許多村民也都嘗到了甜頭。為鼓勵村民種植百香果,黃飛賀推出「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合作社免費提供種苗及技術指導,村民出土地、勞動力,百香果成熟之後,合作社保價收購。目前已經有1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這一模式發展百香果種植。

為讓農產品有更好的銷路,結合以前在城市工作的經驗,黃飛賀引入「新零售」概念,線上線下相結合,不僅在阿里巴巴平台上開了網店,還在市內經營一家生活超市,同時與多家大型連鎖超市簽訂供銷協議,形成農副產品「O2O」銷售模式,既解決了本村農產品的銷路問題,還幫助邕寧區那樓鎮、中和鎮的部分農戶銷售百香果。2018年,合作社銷售額達到200多萬元。

目前,合作社又種上了泰國青柚、黑老虎、沃柑等高端水果,還在果園裡放養生態土雞。未來,黃飛賀計劃將合作社拓展至千畝以上,帶動更多的鄉親發展產業奔小康。

短短几年時間,聯團村的人均年收入從2016年的7000多元,增長到2018年的1.5萬多元,村民實現了收入增長了一倍。而黃飛賀仍在繼續踐行著回饋鄉親的初心,服務村民的使命。



免責聲明:本頭條號發布的轉載內容及配圖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對內容真實性由原作者保留,本號不做承諾,如涉及內容、圖片的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來源:圖文/南寧日報

編輯:南寧市農業信息中心

法律顧問單位:廣西法嚴律師事務所

如需轉載分享,請註明來源「南寧農業」今日頭條號,謝謝合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PSvKwG4BMH2_cNUgBL5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