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國納粹歧視猶太人,那麼對黃種人和黑人又是什麼態度?

原標題:二戰德國納粹歧視猶太人,那麼對黃種人和黑人又是什麼態度?

這方面,先看納粹黨的大BOSS希特勒自己是怎麼說的。

下圖是《我的奮鬥》英文版。現在看,英文版屬於比較權威的版本,由未刪減的德語原版翻譯而成。)

原話大意是——「假如一個黑人和中國人學會了德語,餘生也說德語,那麼就算是已經德意志化,進而可以獲得投票權,這種想法簡直讓人無法想像。」

大家是不是感受到了希特勒對中國人和黑蜀黍滿滿的惡意?

先看看極端種族主義的納粹黨對黑種人的態度。

30-40年代的德國,大概有3萬左右的德國籍黑人公民(包括混血)。

去年有個電影,叫做《觸碰的雙手》,講的是一個法國黑人和德國女性結合後的混血女孩在二戰德國社會遭遇的各種歧視。儘管有捨命保護她的媽媽,當高級公務員的老舅,還交了個官二代出身的希特勒青年團小隊長做男朋友,最終仍然被扔進了集中營.......

(電影劇照)

這電影讓混血黑人女孩同白人黨衛軍子弟談情說愛,算是有點誇張,但當年的情景,對有色人種不友好的環境,的確如同電影演繹的那般。比如,1941年,黑人學齡少年兒童被正式禁止進入公立學校,同時,也被禁止上大學或接受專業培訓,成年人,那怕是擁有資格證書,也不能擔任管理崗位和從事各種專業技術工作。

甚至早在二戰前,納粹就把本國的黑人公民定義成了「種族污染」。1937年的一次秘密行動中,約400名萊茵蘭地區的兒童被迫絕育。電影《觸碰的雙手》中,混血女孩的媽媽為了幫助女兒逃脫絕育,直接托關係讓她老舅給弄了一份「天生不育不孕」的官方證明,整日揣在懷裡。這個情節,就來源於當年的真實生活。

納粹政權的中後期,大部分有黑人血統的德國國籍青少年都被進行了強制絕育,半數人死在了集中營。而且,即便在集中營,他們的身份依然尷尬,這點電影裡面也比較真實的進行了還原。

然後,咱們再講講,納粹對待非德國裔黑人的惡劣事跡。

下圖是在1936年柏林奧運會上,打破世界記錄獲得4枚金牌的美國黑人田徑運動員——傑西·歐文斯同被自己擊敗的對手——亞軍獲得者,德國運動員盧斯朗(Carl Ludwig Long)的親密合影。

雖然此時,黑人在美國也是二等公民,美國南方各州,黑人坐車只能坐後排,餐廳,住宿、洗浴,甚至電梯,全都不得和白人在一起。

然而,身處德國柏林,歐文斯感受到是各種隱形歧視。

此時的德國納粹,為了拿奧運會提升自己的美譽度,各種種族主義言論、仇恨猶太人的宣傳畫和限制政在檯面上短暫的消失了。然而,面對有色人種,發自內心和行動上的歧視和輕蔑,還是讓歐文斯深感,自己是個「二等運動員」。

作為打破世界紀錄的冠軍,希特勒沒有按慣例給他頒獎、握手,而是非常不禮貌的提前離席。

倒是身為納粹黨員,被德國方面寄予厚望的盧斯朗,並非一個種族主義者,做為競爭對手,並不計較金牌的得失,把風度發揮到了極致。不僅在預賽中幫助歐文斯晉級,在決賽里兩人的友好對決也非常有看點。破了紀錄拿下金牌的歐文斯和盧斯手拉手,肩並肩繞體育場小跑,盧斯朗帶著觀眾們掀起陣陣高呼——「傑西·歐文斯!傑西·歐文斯!」

電影《黑色閃電》講的就是這段君子之爭的佳話。

對於歐文斯的獲勝,大衛·戈德布拉特的《奧林匹克運動史》曾經引用了一名德國外交部的官員當年的回應,很能代表納粹的立場,他說:「假如德國那時候也秉承(美國那種)糟糕的體育精神,允許鹿或者另一種跑得飛快的動物代表德國參賽的話,早就在田徑比賽中把榮譽從美國人手裡搶回來了。」

很顯然,在納粹的眼界裡,黑人不是人,更近似於一種「人形動物」。

因此,在後來的戰場上,納粹曾經對法軍里的黑人官兵(不少是來自於法屬非洲殖民地)大開殺戒,對待美國有色人種俘虜也是極盡殘忍。

咱們再看看納粹對待中國人是怎麼個態度。

有個傳說,常見於「地攤文學」,給演繹的繪聲繪色。的是希特勒早年流浪在維也納街頭,連飽飯都吃不上,絕境中,被一對張姓的中國夫婦救助。於是,元首發跡後,就開始到處找,想報恩。費大勁也沒能尋覓到,只能下本兒的「援助」中國,還幫助國民政府抗戰等等,甚至打算干倒蘇聯後,騰出手來幫中國打敗日本,東西聯合平分世界(參考下圖文字)。

呵呵。只是,比較權威的幾本書,比如希特勒自傳《我的奮鬥》;還有引援了大量一手材料,採訪了很多親歷者才成書的《第三帝國的興亡》、希特勒貼身女秘書《榮格夫人回憶錄》都沒提及此事,甚至連類似的可以聯想的線索都找不到。

再加上開頭希特勒對中國人和黑蜀黍的那個語氣,很顯然,故事純屬咱們這邊一廂情願的杜撰。

而且,當時,奧地利和德國的華人本身就不多,工作、居住的領域也非常集中,應該非常好尋找,加上納粹蓋世太保那套「一查祖宗八代,挖地三尺」的特務功底,怎麼就找不到了呢?明顯屬於咱們中國古典「報恩故事」的套路,《三言二拍》、《聊齋志異》裡面多的是。

還有希特勒承擔了1936年奧運會中國代表團的全部費用的說法,也於事實相悖。

要說線索,可能來自於,1936年柏林奧運會中,納粹德國為了提升自己的國際形象和美譽度,免了一批國家代表的住宿費,其中就包括了中國代表團。

講真,除了住宿費外,其餘中國代表團的費用,都是由政府財政加上民間募捐組成的,與希特勒沒有半毛錢的關係(柏林奧運會也不是張學良資助的,這指的是上屆——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當年中國剛經歷「九一八事變」和淞滬抗戰,一時顧不上)。

這讓國民政府情何以堪,當年的國民政府還真沒慘到連運動員路費都出不起的地步啊。

客觀看,中德在上世紀20-30年代官方的確有段「蜜月期」,那僅僅是基於戰略需要和國家利益導向,基本可以排除個人感情因素。

德國有求於中國的是稀有戰略金屬——鎢礦砂,中國的豬鬃和桐油也屬於德國有大量需求的備軍備戰的重要物資。

咱們獲得的技術和軍火,都是以高於國際市場價的價格,或者是以貨易貨方式購買的,軍事顧問也是八抬大轎高薪聘請的。中國這邊可是連個螺栓都沒有「白拿」人家德國的,怎麼就老被說成「援助」?

而且,國軍的德械師少的可憐,多用在了內戰的「圍剿」當中,搞內鬥了,其主力在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衛戰中損失殆盡.....在抗戰中發揮的作用比較有限。

還有一點非常說明問題,德國曾經的唐人街,就是被希特勒下令抹掉的。

納粹上台後,大部分華人都陸續選擇了離開充滿了種族歧視,雅利安人至上的德國。

1941年7月1日,納粹德國與重慶國民政府斷交,轉而正式承認南京汪精衛政權;同年12月,中國正式加入同盟國,中德宣戰。隨即,納粹當局對華人的監控和打壓最終升級為了直接的迫害。

到了1944年,還滯留德國的少量華人被冠以「通敵」罪名,幾乎全被投入集中營,大部分勞動至死。

甚至,此時,與華人共同生活,交往的德國女人也被納粹當局冠以「中國蕩婦」的名號。發生關係的,還會以「種族褻瀆」罪投入集中營。從這點就不難看出,除了兩國宣戰的政治因素外,相當大的原因,還是源於納粹對有色人種的種族歧視。

(2003年5月11日,奧地利毛特豪森集中營遺址,中國遇難同胞紀念碑揭幕儀式)

說到這兒,可能有人會問,那麼,季羨林老先生在30-40年代的德國過的還不錯啊,甚至比普通苦哈哈的德國老百姓活得都滋潤。

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1941年後,季老先生拿的是被日本大東亞「共榮」了的汪偽政權的護照,算是「友邦」的留學生,成了「照顧」的對象。試想,要是季老用的用了蔣介石重慶政府護照,顯然有成為清洗對象的風險.....具體大家可以參考一下季老先生的《留德十年》。

甚至,在狂熱的種族主義者希特勒的眼中,自己的盟友日本人作為有色人種,也屬於比較低劣的民族,只是出於合作關係,暫時屈尊一下。

《我的奮鬥》中,也不乏對日本人不友好的言論(比如把日本人蔑稱為「黃色猴子」)。之後,礙於同盟關係,做了刻意刪減。

日本電影《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中,就有一段這樣的情節——日本人讀日文版《我的奮鬥》裡面貶損大和民族的段落(下圖)

另有地攤文學有板有眼的描述,納粹高層都十分崇尚中國文化,希特勒枕邊一直放著《孫子兵法》,此本書最為希特勒的「摯愛」和精神食糧,跟隨他在柏林地堡里走向了最終滅亡。這話說的如此生動,好似作者親眼見著過一般。

其實,據希特勒的貼身秘書榮格夫人說,希特勒桌案上經常擺放的兩本書分是——馮·克勞塞維持的《戰爭論》和馮·魯登道夫的《總體戰》。這二位按納粹當年的劃分法,都屬於妥妥的德意志——雅利安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PRQfTHMBnkjnB-0znZv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