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父母重視的孩子,才不會成為校園凌霸的對象

2019-12-03     爸媽精讀

作者:安娜貝蘇(富書專欄作者)


如果,這個家庭給過孩子起碼的重視,認真的聆聽過他的吶喊,及時的介入和疏導,這個悲劇就不會發生。


由《少年的你》引發的校園凌霸話題討論熱度還沒散去,最近又迸發出了一則令人痛心的新聞。

11月14日晚,年僅14歲的上海初二學生傑傑,衝動地喝下了50毫升農藥。在醫院經洗胃、腎透析等一系列治療無效後,於15日晚9:33不幸離世。



孩子爸爸懷疑孩子生前曾遭受了校園暴力,想向學校和教育局討一個說法,卻遭網友痛批:「只生不養,出了事只知道問責別人」。

目前學校和教育局關於是否存在校園凌霸仍沒有明確定論,但縱觀整件事情的發生,孩子的父母,絕對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據新聞報道,傑傑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異了,母親改嫁,父親在外地打工,傑傑從小跟著爺爺奶奶長大。因為貧窮,傑傑在學校經常遭到一些同學的嘲笑。

同學笑他鞋子破,笑他爺爺開三輪車,自尊心強的傑傑不堪其辱,曾讓爺爺不要再用三輪車接他,一度表示想回老家去上學。

他的求救沒有得到重視,爺爺老了,不懂關注孩子內心,父母在他心裡更是遙遠。於是他只能靠自己。

當他發現沉默只能讓惡的氣焰更囂張時,選擇了打回去,從被凌霸者變成了施暴者。

傑傑這種轉變來源於父母的缺位和教育的缺失。

愛因斯坦說過,問題不可能由導致這個問題的思維方式來解決。

暴力不能解決暴力,愛和關心才能。

如果,在傑傑被嘲笑的時候父母能站在他身後,對他說,窮不可怕,怕的是認輸。

如果,在傑傑承受不住壓力的時候,爺爺能對他說一句,孩子,這學我們不上了,我們回老家。

如果,這個家庭給過孩子起碼的重視,認真的聆聽過他的吶喊,及時的介入和疏導,這個悲劇就不會發生。


什麼樣的孩子容易成為凌霸的對象?

我問過周邊一些朋友,什麼樣的孩子最容易遭受校園霸凌?大家的答案驚人的一致。

是不被父母重視的孩子。

父母忽視孩子的穿著,他經常邋裡邋遢地出入學校,與其他人格格不入,孩子們對他群起而攻之,你毫不知情。

父母忽視孩子的感受,他在學校經歷了什麼,你不聞不問。

他告訴你有同學欺負他,你問他為什麼是你?同學怎麼不去欺負別人?

新聞里提到傑傑的父親曾被老師叫去學校談話,說傑傑在學校欺負同學,父親回來後問傑傑,傑傑一句話不說。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父親在他成長過程中一直缺席,再回來的時候,他已經不需要了。

邱晨在奇葩說第六季中分享過一個故事。她說有個上小學的女孩,叫露西。這位露西小朋友給奇葩說留言說,很喜歡奇葩說,經常在作文里引用她們的金句,女孩說,我最喜歡的一個辯題是分手要不要當面說?



當時觀眾都笑了,我卻笑不出來。

我腦海中浮現出一個問題,一個不到十歲的孩子,是有多孤單,才會一個人對著冰冷的電視機,看著成人的節目,思考著戀愛的話題?

一個不被「看見」的孩子,只能向外尋找情感的連接,而她的父母卻毫不知情。

我不由得擔心,這樣的孩子,有一天當她面對嘲笑和譏諷,甚至是暴力威脅的時候,她能勇敢地說不嗎?

電影《少年的你》中,陳念和小北幸運的遇見了彼此,他們能夠抱團取暖,而生活中還有千千萬萬個陳念和小北,他們在面對成長的疼痛和生活的磨難時,只能孤單的摸索,踽踽獨行。


被父母重視的孩子

臉上寫著不好欺負

有人問過一些孩子,喜歡欺負什麼樣的人,孩子們回答說,就是那些臉上寫著我好欺負的人。

孩子的面貌,是一張情緒地圖,一筆一畫都是父母塑造的。父母忽視,孩子的臉上長滿裂痕,父母關注,他的臉上就寫著強大與樂觀。

有一位媽媽講了一件她女兒的趣事。

有一天她被幼兒園老師通知,她女兒在學校跟人打架了,讓她去一趟。

等她到的時候,另一個孩子哭兮兮的,她女兒呢,正在滑梯上氣定神閒地坐著。

媽媽向老師了解了情況,原來是玩滑梯的時候另一個孩子插隊,還推了她女兒一下,女兒就毫不客氣的還了她一巴掌。

這位媽媽後來問女兒,你在學校打架,就不怕媽媽罵你嗎?

女兒慢悠悠地說,媽媽你不會罵我的,因為你知道我做的是對的!

何等的理直氣壯。

這個孩子,一定是在媽媽的陪伴和關愛下,早早地學會了處理衝突的辦法,並且相信父母會無條件的相信和支持她。

我小學的時候,也遇到過這樣的事情。

有個男同學在下雨天把我的書包扔進了水溝,我撿起書包惡狠狠地對他說:「你給我等著」!

然後我找到那個男孩的家裡,讓他的媽媽給我洗了書包。

從此那個男孩再沒惹過我。

因為這件事情我一直被親戚們誇讚勇敢,小時候我也覺得自己很厲害,長大了才明白,其實不是我厲害,是我的父母厲害,是他們的愛和重視給了我反抗的勇氣。

他們在每一個細微處身體力行的告訴我,我們愛你,你很重要,無論你遭遇了什麼,我們都會站在你身後。



父母的愛和信任

是孩子一生的底氣

被稱為國漫之光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一問世就收穫了極高的票房,電影固然製作精良,但很多人被打動的,是李靖夫婦對哪吒的愛和信任。

哪吒不幸被魔丸附體,別人都說他是妖怪,對他敬而遠之。

可他的父母一如既往的愛他,相信他。

沒人跟他玩,媽媽就帶著家丁陪他踢鍵子,村民不來他的生日宴,父親就挨家挨戶地去求。



為了幫他渡劫,父親甚至去天庭求了換命符,決定替他赴死。

哪吒三歲生日那天,父親送給他一個「平安符」,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兒啊,你今後的路還很長,別在意別人的看法,你是誰,只有你自己說了才算。」

電影里申公豹說,人們的偏見是一座大山,任你怎麼努力也休想搬動它。

李靖做到了,他一直站在哪吒的身後,與他一起對抗著這座大山。

父愛最終讓哪吒逆天改命。

當哪吒嘶吼著對丙敖說你是誰你自己說了才算,這是我爹教我的道理時,很多人瞬間淚目。

父母給予的愛和信任,內化成了孩子一生的信念。

心理學上說:「父母給予孩子愛和相信,孩子就能找到最初的自我價值,他由此產生了向生命之外進行擴張,探索周圍世界的慾望,這是他成長的起點。」

而我們在成長的最初給予他們的信念和勇氣,會讓他們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他們自帶光芒,自然能驅散黑暗。

願每一對父母,都能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和重視,願所有的孩子,都遠離陰霾,收穫純真,過一個幸福人生!

作者簡介:安娜貝蘇,富書專欄作者,80後雙胞胎媽媽,文藝中年,專注育兒與情感,相信孤獨和思考的力量,與孩子一起成長;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圖片所有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PEI7zm4BMH2_cNUgxUp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