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1月9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甘居鵬)初冬時節的浙江烏鎮,一場網際網路與區塊鏈的隔空對話在這裡展開。
11月8日-9日,2019世界區塊鏈大會在烏鎮舉行,主題為「應用無界」。
此時,距離第六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落幕還不到20天。
一個誕生於2008年,只是個半大的孩子;一個發軔於1994年,已茁壯如青年。雖然發展時間和環境不盡相同,區塊鏈和網際網路之間卻有著相似的成長曆程,它們註定產生交集。
本屆世界區塊鏈大會由浙江省數字經濟學會、杭州區塊鏈技術與應用聯合會指導,巴比特主辦,大會同樣出現了華為、騰訊、螞蟻金服、百度、京東等網際網路巨頭的身影。事實上,BAT等巨頭在區塊鏈領域早有布局,並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績。
架起「價值網際網路」橋樑
隨著中央的定調,區塊鏈產業發展在中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站上了風口。目前,區塊鏈落地場景不斷拓展,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螞蟻金服資深總監、螞蟻區塊鏈BaaS平台負責人李傑力在接受天目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金融行業是區塊鏈技術目前落地最多的應用領域。「除了數字金融以外,區塊鏈技術在很多行業裡面都會發揮巨大的作用和價值,尤其在多方參與、鏈條長、信任缺失這些場景。」
由於技術的分布式記帳、不可篡改、可溯源等特點,區塊鏈構建了一種以更低成本建立信任的機制,因此在資產管理、跨境支付、供應鏈金融、保險等金融領域有著諸多應用,有望成為支撐金融行業下一代基礎設施的核心技術。
區塊鏈的價值更多體現在連接人、信息與價值上,解決信息網際網路時代的信任問題。李傑力表示,區塊鏈構建從「信息網際網路」到「消費網際網路」,再到「價值網際網路」的橋樑。「未來通過『上鏈』,讓更多的價值(資產)數字化,讓人、設備、商業、社會協同創新。」
在大會現場,螞蟻區塊鏈上線「開放聯盟鏈」,開放測試,並準備在3個月後正式上線。
天目新聞記者了解到,這是一種低成本、低門檻開放普惠的區塊鏈服務網絡,瞄準小微企業、個人開發者,提供低成本、低門檻、可信、多元價值網絡,多方共建應用生態,共享收益。
近年來,螞蟻金服在區塊鏈領域進行了不少探索和實踐。比如區塊鏈跨境匯款,大大節省跨境匯款的時間,降低了成本;在浙江台州十幾家醫院落地的區塊鏈電子票據,簡化了病人的理賠、報銷流程,病人的就診時間從平均170分鐘降低到75分鐘;螞蟻雙鏈通平台,利用核心企業信用背書,降低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
數字貨幣將重塑金融業
關於區塊鏈和數字貨幣,DCEP和Libra是繞不開的話題。
作為國家區塊鏈戰略的核心一環,央行打造的數字貨幣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逐漸從幕後走向台前。Libra則是全球社交巨頭Facebook的加密貨幣項目。兩者不僅是現階段離大眾最接近的應用,也可能是接下來對世界影響最大的區塊鏈應用。
嘉楠耘智聯席董事長孔劍平將兩種數字貨幣上升到了貨幣戰爭的高度:「Libra將掀起貨幣戰爭,合規化道路曲折,而DCEP將成為全球央行數字貨幣的引領者。」
騰訊區塊鏈業務總經理蔡弋戈也表示,DCEP的落地完成了支付、流轉環節的鏈上閉環,並進一步促進了財稅、司法、社會服務等領域對數字資產的認可,並推動合規化進程。「隨著DCEP、Libra等數字法幣、穩定幣的相繼到來,數字資產新時代即將到來,對未來的金融業態將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蔡弋戈認為,在資產數字化進程中,新型數字銀行的機會將會出現。他透露,騰訊正在籌備區塊鏈虛擬銀行項目。
2019年5月9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向騰訊的合資公司Infinium Limited(貽豐有限公司)等授予虛擬銀行牌照。貽豐由騰訊、中國工商銀行、香港交易所、高瓴資本等合資組建,總部設在香港。
蔡弋戈稱,中國香港開始對數字虛擬資產交易進行監管,對區塊鏈和數字資產有了足夠的重視,對整個行業都是利好。目前,騰訊在供應鏈金融、提升資產與資金配置效率方面已經有數字資產實踐,比如和麥當勞在供應鏈金融方面的合作,以及騰訊開發的區塊鏈電子發票,目前累計開票量突破了1000萬張,覆蓋110個行業。
推動智慧城市進入新階段
「我們一起走過了很多泥濘,穿過了草原,今天我們大家從不同的路徑來到了一座很高的雪山腳下,然後太陽出來了。」百度區塊鏈實驗室負責人肖偉對現階段的區塊鏈進行了總結。
與螞蟻金服、騰訊在金融業進行探索不同,百度選擇了「智慧城市」作為區塊鏈業務的發展方向,目前已重點在醫療、政務、司法和交通四個領域展開應用。
肖偉表示,人工智慧、5G通訊網絡、大數據、雲計算、自動駕駛、區塊鏈等新技術的融合,將推動城市智能化進入新的階段,區塊鏈通過構建可信計算網絡,在智慧城市體系中發揮了智慧城市數據流通、確權的關鍵作用。
在智慧城市建設上,杭州進行了先行探索。在杭州錢塘江沿江地帶,一座8平方公里的新型城市「萬向創新聚能城」正在打造,「搭建區塊鏈上的智慧城市」。
萬向控股首席創新官王允臻表示,城市的生長周期是幾十年,但技術趨勢革新的周期是3到5年,兩者很難匹配。區塊鏈分布式技術在數據架構、通信架構上留白的方式,就是天作之合。「在規劃階段,可以跳出物理城市本身,進行智慧城市生態的培養,通過生態把新的分布式智慧城市能力建設起來。」
王允臻認為,進行智慧城市建設,很重要的一個契機是探索區塊鏈和物聯網的結合,通過推進不同的關聯技術的協同,來推動產業對區塊鏈的擁抱。「現在區塊鏈在風口上,但在這之前的人工智慧、物聯網風口還是繼續在吹。等到大家都談行業,不再談區塊鏈了,那麼區塊鏈就真正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