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峰下坪周家院子:「最美」院子的「傳家寶」

2019-12-31     恩施新聞網

記者 夏咸恩 通訊員 唐 勇 田業芳

臨溪而建,常聞流水鳴佩環;依山而立,且見桃李蔭廊檐;聚族而居,但享天倫樂堂前……這就是周家院子,坐落在鶴峰縣下坪鄉岩門村,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

這裡,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院子傳承著家風、家訓、家教、家規等「傳家寶」,讓居住在這裡的8戶93口周氏人崇文重教、勵志篤行、堅守正道。不到百人的院子走出了2名博士、2名碩士、4名企業老闆、22名國家公職人員,其中有14名人民教師、12名中共黨員。

黨員帶頭傳家風

周家院子將團結友愛看得尤其重要。長輩教育下一代「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常年在家的5名黨員更是當好了大家庭的「潤滑油」,至今,周家院子所有人從未紅過臉,更別提吵架鬧矛盾。

周家院子裡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團結友善、互幫互助。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誰家有事出門,由各家的黨員帶頭,大家都會熱情地幫這家喂豬、做家務;農忙時,大家集中火力幫勞動力不足的老人撕包穀、挖洋芋、摘茶等;遇上夏天暴雨,誰家的衣服、糧食曬在曬場,在家的人都會「打仗」一樣幫忙搶收。為了環境衛生,老黨員周自樂帶頭制定院子衛生值日表,每家每戶輪流清掃馬路和河道,院子內外乾乾淨淨、整整齊齊。

世代傳承優良家風,使周家院子成為「湖北省家風家教實踐基地」「鶴峰縣家庭助廉教育示範基地」「湖北省荊楚最美家庭」「恩施州最美家庭」,每年吸引上萬人前來參觀、學習。

一個庭院,一個陣地

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如火如荼開展之時,周家院子的12名黨員坐不住了。他們覺得,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不光黨員要熟知,所有族人都應該學習,緊跟時代步伐,讓思想受到洗禮。

周家院子開會商討,大家一致認為,大院子的榮譽是大家的,這麼多榮譽獎牌放在哪一家都不合適。於是,大家形成一致意見,提出把黨員活動室與榮譽陳列室整合進行建設的構想,不僅讓院子裡的人有學習交流的基地,也讓來參觀學習的人能更直觀地接受教育。

思路定了,那就開始干。缺錢缺地方是個難題,周家院子的「美」也體現在和睦團結、不計名利上。老黨員胡雙倫主動請纓,動員兩個兒子投資15萬多元,並組織人手建設;家族都被帶動,老黨員周自樂主動讓出一間房作為場地;其他幾戶都紛紛投工幫忙,開始了緊鑼密鼓的修建。兩層木樓建成後,一樓是榮譽陳列室,二樓為黨建書屋及黨員群眾活動室。大院子更富有詩書韻味,周家人的心更加緊跟著黨走。

老院子,新風尚

正如周家族譜上的派行「富貴萬代寬」一樣,周家院子個個勤勞孝順、家家和睦相處,院外的水泥路寬,周家人開心幸福的希望之路更寬。

奉獻公益、孝奉為先、尊法立本、守望相助,周家院子的黨員時刻銘記在心。老黨員胡雙倫教育兒女吃水不忘挖井人,要守住初心,回報家鄉。二兒子周安兵從部隊退役後自強不息、艱苦創業,現在廣州擁有玻璃製造公司、鋼材交易市場和兩家大型幼兒園。雖已是成功富有的企業家,周安兵不忘家鄉,在胡雙倫的動員下,投資40萬元加寬硬化了一組、二組至村委會的公路,惠及100餘戶300餘人;投資8萬元為周邊農戶修建一口80立方米的水窖,解決了120餘人吃水難;投資4萬元,從集鎮到岩門村安裝了20盞路燈,老百姓不再摸黑;為積極響應全鄉禁用塑料製品的號召,周安兵定製幾萬個印有「情到深處——最美周家院子」的紙杯,免費發放給周邊農戶,倡導生態環保。

老黨員周自樂熱衷公益,村裡大路上積雪、樹枝落滿地影響出行,他帶頭清理。看到前來參觀學習的人沒地方吃住,老黨員、退休教師周安秀聯合家人投資修建民宿,忙上忙下,勞心費力。看到村裡的文化事業興起,跳廣場舞的人日益增多,年輕黨員周安慶邀約院子裡的姐妹為25名中老年人購買衣服、鞋子、裙子,讓大家統一著裝開展文藝活動,跳出社會主義新風尚。

周家族人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守護精神家園,共同創造美好生活,把守望相助奉孝為先的良好家風刻進骨子裡,在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枝頭上熠熠生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Oy9fXG8BMH2_cNUgC6p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