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愛國愛鄉的父子:潮汕人的驕傲陳偉南和陳幼南

2020-04-02     大潮汕灣視點

陳偉南和陳幼南這對父子,一個致力於家鄉公益項目的捐資,一個奔走於推動全省尤其是粵東科教事業發展。他們做著不同的事,相似的是,他們都在為提升中華文化和潮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加快經濟社會發展作貢獻。日前,南方日報記者在香港專訪了這對父子,聽他們講述殊途同歸的愛國心路。


陳偉南:國家要強 教育先強

陳偉南1919年出生於廣東省潮安縣(現潮安區),經歷了國家內憂外患及遭受日軍侵略的戰亂,連他家的祖屋也被日軍占據。1937年,時年18歲的陳偉南赴港謀生,艱苦打拚出堅實的企業基礎。但他始終有著強烈的家國情懷:國家不強,人民難言幸福和尊嚴。

闊別家鄉幾十年之後,1984年,陳偉南應邀返回潮汕大地。他為改革開放的新風氣而欣慰,但也為家鄉教育狀況而心痛。被日本軍隊炸得支離破碎的舊祠堂,仍作為小學教室,光照很差,連風扇都沒有。他認為這是反哺桑梓的時候了,於是在當地捐建了一所占地12畝的現代化小學,後來又投入6000多萬元捐建了占地130畝的寶山中學,現有學生4000人。

從此,陳偉南無私襄助之路越走越遠,從潮汕家鄉擴展到廣東和全中國許多地方。他從事慈善捐贈,給自己定出「三不」原則:不等提出,主動捐贈;不圖留名,重辦實事;不提要求,無私奉獻。


這位可敬的老人說:「可以力所能及地貢獻社會,就是我人生的福分,也是最大的價值。」陳偉南迄今捐資款額超1.5億元,其中有八成是投向教育。因為他堅信:國家要強,則教育先強。

祖國如今日漸強盛,在世界上地位舉足輕重,陳偉南非常欣慰。他時常勉勵年輕人:「對於在世界各地拼搏的華人而言,國家的強大是大家發展的強力後盾。因此,大家理當為國家,尤其是為粵港澳地區的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他曾任潮汕三市政協香港委員聯誼會創會會長、廣州外商投資商會創會會長,創立香港潮屬社團總會。2000年,陳偉南獲得香港政府頒發的銅紫荊星章,這些都是對這位慈善家的高度評價。

陳幼南:搭建僑港澳學子創新平台

陳幼南是美加留學的化學工程博士。在父親的感召下,他回到香港發展,也投入助推國家和家鄉建設的行列。雖然與父親懷有同樣的情懷,但他更重視團結年青一代的僑胞和港澳鄉親,成為中國科技創新發展的一股力量。

1998年,陳幼南創辦國際潮青聯誼年會,以廣泛團結世界傑出潮青。2012年,他接任香港潮屬社團總會主席,成為香港最大潮團組織的掌門人。該會至今已有41個團體會員,會員人數達15萬名以上。今年,陳幼南獲香港政府頒發的銀紫荊星章。他發動總會舉辦「潮州節」「盂蘭勝會」等活動,讓青年一代加深對家鄉文化的感性認識,深受歡迎。

陳幼南在2013年創立國際潮籍博士聯合會(以下簡稱「潮博會」),5年間匯聚海內外逾2000名博士學歷以上的專家學者。這不僅是專業界潮人聯絡鄉情的網絡,更是促進廣東發展的智囊團。他們連續4年舉辦了博士論壇,聚焦食品藥品、網際網路、新經濟、智慧未來等主題,邀請世界頂級學術大家來演講參與。


與父親一樣關注教育事業發展的陳幼南說:「根據廣東省對於粵東地區發展的戰略布局,這裡需要更多的高端人才。因此,潮博會從兩年前就開始倡議創辦潮汕大學,得到海內外潮籍人士的積極響應。」

陳幼南積極奔走內地及海外大學,聯絡專家學者以及企業家,已籌集到1000萬元作為啟動經費。他告訴記者,將先興辦與產業發展對口的高等研究院,在新材料與工程科學、生物工程與生命科學、智能工程與控制科學、環境工程與地球科學4個方向開展研究。

聲明:轉載出於傳播更多行業資訊之目的,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如涉及侵權,請留言聯繫我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OrqDPHEBiuFnsJQVyVc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