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醫療程度,或多或少能影響你和家人的生活體驗。
香港是全球平均壽命最長的地區,如此發達的醫療體系,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呢?
針對這個話題,我們邀請了深圳的三甲醫院醫師為大家分享他對內地醫療、香港醫療以及國際醫療的一些看法:
大家好,我是X醫生。
我是一名深圳三甲公立醫院的影像科醫生,職級為副主任醫師。
我的教育背景和多數一線城市的醫生差不多,有著中國最高學府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醫學雙博士學位,算是配置比較高的那一批。
2015年之前,我一直在某大型三甲醫院工作,從放射科主治醫生升職為放射科副主任,後來我來到深圳的公立醫院任職,2016年赴美留學,了解了不同地區醫療行業的差異。
01
國內外醫療從業環境有什麼不同?
首先從大家比較熟悉的內地醫院說起吧。
大家應該都留意到了,內地醫生通常都有很高的學歷,那是因為內地醫生的工作職責通常會包括「臨床+科研(+教學)」三合一,什麼意思呢?
字面來看就是既要給病人治病,又需要搞醫學研究、泡實驗室出論文。通常來說高學歷是為了科研服務的,而不是臨床,相信醫學同行都會很認同這一觀點。
如果剛好是在某醫科大學的附屬醫院任職,醫生可能還要額外負責一些醫院的教學工作,工作強度是比較大的。
現階段來看中國各行各業發展勢頭正猛,但醫學行業亟需突破而醫學人才不足,所以醫生們壓力很大,處境自然也比較尷尬。
與之對比的發達地區例如美國,情況就會更細分一點。
在美國,你見到的醫生就是專門做臨床的,他不需要特別高的學歷,在美國其實拿一個醫學本科學位,然後拿到美國的從醫執照就可以上崗了,而且是否高學歷並不會太影響他的醫術水準,因為醫生是通過時間和經驗去提高醫術水平的。
如果要走科研方向,則會主攻分子、生物學專業,以後可以研究前沿醫療技術,這些學位高的就是非常優秀的人才,但他們沒有從醫執照的話,也做不了醫生。
或者如果不做臨床、也不想做科研,還可以考慮留在高校專心教書,美國把這些領域分得很細緻。
兩邊情況一對比,其實很容易看出來美國醫生的從業大環境會好很多。
這裡強調一下,我的意思不是說中國的醫療行業環境都不好,其實我所在醫院的發展前景還挺不錯的,只是工作的強度偏大,另外和「醫鬧」也有部分關係。
我以前在珠三角某城市做醫生的時候,覺得醫療投訴這方面的壓力沒有現在這麼大,因為當時我是在私立醫院工作,當地的公立、私立醫院發展得比較均衡。
現在深圳的醫院以公立為主,整個社會的醫療壓力是很重的,深圳這座城市既年輕人口又多,還沒有足夠的配套去支持。雖然現在深圳也在吸引人才和醫療資本進來,但發展還需要一段時間。
事實上一個城市的醫療發展到比較成熟的階段,應該是私立醫院的比重更大才對。公立醫院負責消化一部分普通疾病,私立醫院來承接一部分重大疾病的緊急治療,兩者是互補的。
因為你生重病的時候總不能讓你排隊等著,私立醫院就有時間的優勢,可以馬上安排治療。
當然私立醫院也可以做到服務分層,給病人更多的選擇,光靠政府資助的公立醫院很難提供如此優厚的醫療環境。
我認為內地城市醫療還需要一段時間發展,當就醫環境變好的時候,醫鬧現象自然就會減少了。
02
香港的醫療優勢是什麼?
再來說說為什麼香港會比較吸引我,說實話不是因為內地艱苦,我覺得這些都是可以克服的,我想去香港從醫更多是為了開拓自己的視野。
香港醫學是大英國協制的,它的標準和英美比較接近。但香港又很特殊,香港既不承認英國,也不承認美國的資格證書,香港有一整套成熟的本地醫療考核體系。
香港的醫療考核不比英美簡單,需要很高的職業素養和道德水平。
職業素養包括對指定先進藥物的熟識、前沿醫療器械的應用和紮實的醫學知識;道德水平則是責任感、使命和廉潔。
從疑難雜症的治療情況來看,香港的癌症治癒率是全球領先的,讓我十分憧憬。
治癒率高主要是因為香港的醫藥、器械和內地的審批流程不同。
香港的藥物和器械標準和已開發國家同步,外國經過研究臨床測試上市的藥物器材,香港經過快速審核之後就能開始使用。
例如香港在腫瘤上的治療是很先進的,腫瘤和我所在的影像科室密切相關。在一些介入的器材上,比如支架這種,香港就會用最新的,內地則會延後一些。用藥方面香港消除腫瘤後,副作用也更小。
再打個比方,近兩年小女孩很火的HPV疫苗,香港在很多年前就安排小學生全面免費接種了,所以才有內地人特意跑去香港打針,而內地近兩年才完成疫苗審批並上市。
由於中西方的醫學標準有差異,內地審核新藥的時間流程就很會漫長,通常都要5年以上,5年其實很關鍵了,因為一些重疾患者等不了五年……
回到臨床日常,我在香港使用的器械也可能有不同,像CT(斷層掃描)、MR(核磁共振)、DR(拍胸片)這些器材都是和內地不同的。
所以我到香港之後,也需要重新考取當地的LMCHK(執業資格證),才可以當醫生。
未來我打算考取資格證,先到香港的公立醫院工作一段時間,熟悉香港的就醫環境、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以後再去到私立醫院供職,期待能通過我的微薄之力提供更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
03
作為醫生,我怎麼看待香港疫情爆發?
最後我想談談香港近期的疫情,有人說香港的醫療系統出現了重大漏洞,我想說香港這個情況實際上很複雜。
首先,香港國際人員往來特別頻密,和它這座城市的發達程度有關係,之前內地也是一樣的,越是北京上海這些發達城市,病例數就越多。
其次是管理不夠嚴格,沒有做到完全隔離。香港有一批從國外回來的人不自覺,隔離期未滿就去公共場所,埋下了隱患。
不過防疫管理也和上層的方針有關了,像內地就能做到統一管理,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安排隔離,執行力特彆強,所以現在已經控制住。
而香港強調自由,自由也會有潛在的風險。現在中央派專家過去香港指導香港檢測,並提供檢測物資,過一段時間可能就會好一點。
另外從世界範圍來看,我認為今年各地疫情還會反反覆復好幾次,到了明年可能會有明顯好轉,原因有兩個:
一是到時候疫苗大機率被研發出來了,部分人可以免疫;
二是明年大家對這個病毒的認識會更清晰,特別是醫療人員對治療更有把握了,整體情況會好很多。
明年等疫情緩解之後,我打算帶孩子去香港讀書,擴展她的視野。大女兒開學就上3年級了,我想提前帶過去適應香港的語言和公立學校環境,中學再讓她讀好一點的私立學校。
其實我並不擔心香港的政治氛圍會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因為去年發生的一些事情,香港的教材也要改革,今年又通過了國安法,立法會推遲一年舉行,到明年這個時候,港du分子的勢頭已經被削弱了。
另外我也會對孩子做一些引導,培養孩子正確看待事情的能力。到時候赴港給孩子申請學校之類的,交給銀河也很放心,所以我也沒什麼值得憂慮的。
期待明年的赴港新生活!
* 感謝受訪者X醫生
(公眾號同名:銀河港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