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們平日裡吃的主食,除了麵食之外就是大米了。其實很多人都有誤解,認為北方人只吃麵食而不吃大米,其實錯了,在北方的大部分家庭里,除了麵食之外,大米也是經常吃的。當然,南方人的一日三餐里更是離不開大米。這裡不得不提到東北的大米,無論從口感還是味道上來說,都不會比南方的大米差,絕對算得上是優質大米,但是,東北大米在南方的市場上,銷量卻出奇得差。優質的東北大米,偏偏在南方賣不動,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東北大米到底好在哪裡
很多東北人有這種感覺,離開東北才知道東北米到底有多好吃。南方大米一年是種兩季,產量相對高,並且第二季的粳米品質要好於第一季的秈米,南方的大米的特點之一就是生長比較短;東北大米則是一年種一季,品質好但產量低。東北大米,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最重要的是生長期長,生長期長的大米,口感肯定要好,所以產大米的地方,其實是越往北越好。
東北大米因為產量低以及運輸的原因,價格相對來說要高
一年一季導致了東北大米的產量低,另外還有運輸的費用,所以價格相對來說要高一些,這是東北大米在南方賣得不好的原因之一,當然,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品相一般的四川大米,如果在成都的價格是4元/斤,那麼品質差一點的東北大米,在成都的價格也要賣到5元/斤。除了產量低的原因之外,運輸的費用也很厲害,一車大米從東北拉到南方,運費可是不少。
東北大米在口感上和南方大米不一樣,很多南方人不習慣
比如說廣東人經常吃的那種絲苗米,外觀上看,蒸出來之後,每一粒都能分得開,它本身的口感發硬。而東北大米顆粒大,黏性大,簡單形容就是「又油又黏」。南方大米比較適合於炒飯,而東北大米蒸出來更香。對於飯量小的南方人來說,一頓飯只吃一兩米,那種軟糯緊實的東北大米,吃不習慣。有廣東的朋友就曾開玩笑說,「我們是不習慣吃軟飯的」,這也是飲食習慣的問題,導致東北大米一直在南方打不開市場。
東北大米在南方的宣傳力度不夠,缺少廣告效應
其實現在的物流已經很發達了,各個地方的飲食習慣也在相互交融,比如說南方的米線、重慶小面等小吃,一樣能在北方火起來,北方的肉夾饃之類的也一樣能被南方人接受,飲食習慣也是可以改變的。其實很多南方人吃了幾次東北大米之後,也會覺著好吃,稻香味很濃。但是商品社會,宣傳很重要,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到底有多好喝?說白了還是廣告做得厲害,喝得多了,有的人甚至一口就能嘗出來這兩種飲料的區別,有意思不?東北大米在南方的宣傳,力度太小,很多人都不知道。
用別的大米冒充東北大米,消費者不容易分辨,這是主要原因
這是東北大米在南方推廣不了的最主要的原因,估計有不少人經歷過。買的時候商販說是東北大米,回來一吃,根本沒有東北大米那種特有的稻香味,那這個大米肯定就是用別的大米冒充了東北大米,或者是東北大米里摻了一部分別的大米。雖然說東北大米質量好,但是它畢竟不是一個品牌,只要賣大米的商販不貼上廠家的牌子,只是說這就是東北大米,也不會有人去管的,這是主要原因。消費者買了幾次這樣的大米之後,可想而知,以後就不會再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