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完善城市大腦建設 讓城市更聰明更智慧

2020-04-25   杭州網

4月2日,在杭州市餘杭區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內,杭州城市大腦精密智控防疫系統顯示疫情防控動態各項實時數據。

4月13日,參觀者在杭州城市大腦運營指揮中心了解「數字治疫」。

如今在杭城許多停車場都已覆蓋的「先離場後付費」系統也是城市大腦的應用之一。 記者 李忠 攝

杭州日報訊 讓城市更聰明、更智慧,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在杭州考察時充分肯定了城市大腦的創新成果,並希望杭州在建設城市大腦方面繼續探索創新,進一步挖掘城市發展潛力,加快建設智慧城市,為全國創造更多可推廣的經驗。殷切話語包含著殷殷囑託。

打開數字治理新思路,不斷做優做強杭州城市大腦,持續提升數字賦能城市治理水平……杭州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全國數字治理第一城」之路正在注入更大動能,而這,也是代表、委員們尤為關注的。

從0到1

「會思考」的城市

讓生活更美好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什麼?中國工程院院士、杭州城市大腦總架構師王堅曾經給出這樣一個答案:紅綠燈和交通監控攝像頭的距離——儘管在同一根杆子上,但此前它們的數據從未連接過。

在杭州率先出現的城市大腦改變了這一切。從治堵開始,城市大腦從無到有、從0到1,杭州不斷探索著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數位技術管理城市的能力極限。

今年2月11日上線的杭州健康碼也是城市大腦的重要產物。7天時間,健康碼從杭州餘杭區推廣到全市、全省乃至全國,成為各地政府數字化防疫的「標配」。

在市政協委員、杭州市高科技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愷秉看來,基於數位技術的城市治理將更科學、更精準。「以前相當於是『抽樣』;現在基於大數據,相當於是『普查』後再為城市治理現代化、科學化提供更為科學精準的依據,城市治理的反應速度、決策速度也會更快。以前層級多、流程長,現在通過技術打破各個部門之間的壁壘,流程短了、效率高了,政務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

目前,杭州城市大腦已上線包括警務、交通、文旅、健康等11大系統和48個應用場景,日均協同數據1.2億條。它不僅是龐大的信息化系統,更是面向未來城市發展的一個新的基礎設施,將為城市治理現代化提供基礎支撐和能力,更多的應用可在此基礎上得到無限拓展。

著力補齊應用領域和技術上存在的短板、加強數據協同和系統智能聯動、延伸拓展城市大腦在城市建設管理等領域的場景應用,能讓市民更好感受城市溫度、享受城市服務。民建杭州市委會就提交了《關於加快推進城市大腦在我市環境管理領域應用》的提案,建議加強環境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構建水、氣、土一體化多元感知體系,實現治理設施與環境管理同步智慧化。市政協委員、浙江省環保產業協會副會長卓未龍也表示,隨著城市對環境管理能力的內在需求不斷提升,加快推進城市大腦在環境管理領域的運用,已成為推動環境治理和管理體系能力現代化、精細化、智能化的必須。

緊跟新技術新浪潮

為城市大腦建設

提供更多保障

「城市大腦好比是一座城市的『神經系統』,未來將快速感知城市的治理動態、輔助城市管理者快速作出決策。」市政協委員、城雲國際創始人兼CEO蔣憶表示,未來城雲將深入研究開發跨行業場景的超級應用——它將基於政務數據的治理,融合交通、城管、文旅、衛健、教育等多行業場景,深化城市大數據運營管理和價值變現;同時,還將利用區塊鏈技術,在確保數據安全的同時實現跨部門政務數據的共享,探索建設一批「區塊鏈+社會治理」應用場景。

積極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的杭州,需要不斷創新完善城市大腦建設。「城市大腦是杭州獻給世界的禮物,也是杭州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的重器。將5G、區塊鏈技術與城市大腦結合,是未來一個很好的方向。積極發揮杭州5G、區塊鏈技術的先發優勢,加快融合創新,將為城市大腦的升級突破帶來更多的想像。」市人大代表,杭州移動黨委書記、總經理王文生認為,城市大腦的核心是數據,5G的大連接、高速率特徵將帶來更龐大的數據沉澱,共享也更便捷,可以極大提高城市大腦的運行效率,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加快集聚城市大腦相關產業鏈企業,打造全國城市大腦核心技術策源地。」市政協委員、浙江永傑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沈建國,帶來了關於深化「城市大腦」建設、推進城市數字化的提案。他重點提到,如今的杭州城市大腦各大平台的建設,阿里雲、大華、中控、海康、城雲等企業均派出了研發團隊全過程深度參與;在全國上下都非常注重布局未來智慧城市建設的重大機遇面前,相關企業必將在其中大有可為。建議成立杭州智慧城市產業聯盟,並提供足夠的物理空間進行支撐,本著留住一批、孵化一批、引進一批的思路,將城市大腦相關產業鏈企業集聚起來,構建智慧城市產業生態系統,打造全國城市大腦核心技術的策源地和系統解決方案的輸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