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懦弱內向的人,該如何突破心理限制,成為一個厲害的人?

2019-11-11     慕妤說

你是不是一個內向的人呢?

如果是,你覺得這種性格,有沒有限制你去做一些想做的事情呢?

其實,內向的性格,並不是問題,他們一樣可以具備溝通技巧,參與社交活動,做到很多想做的事情。

而有些性格內向的人之所以不行,就是因為他們被自己這個性格限制了自己,最終導致自己故步自封,什麼事都做不到,做不成。

所以,性格是內向或外向並不是問題,怎麼打破性格的限制,讓自己適應社會上的各種挑戰,才是需要解決的地方。

你是不是這種內向的人?

什麼是內向呢?

《心理學詞典》對「內向」的解釋是:「一種主要的人格特質,其特徵是專注於自我,缺少社交能力,以及較為消極被動。」

為什麼內向者有時給人捉摸不定、很難相處的感覺?因為這就是他們的「運作模式」。

當他們遇到開心的事情時,儘管興奮,但由於情緒無法完全外露,別人很難知曉,所以以這種心理狀態跟別人相處,別人就會覺得他們是一個很好的交往對象。

但當他們遇到煩心的事情時,同樣地,儘管傷心,由於情緒也不完全外露,別人看不出來,所以以這種心理狀態跟別人相處,有一句沒一句,甚至不想說話,不想見人,於是別人就會覺得他們是一個孤僻、不合群的人了。

如果說性格內向的人,有什麼明顯的特徵,大概會有以下這些:

1,將精力保存在自我世界裡面,其他人難以理解他們。

2,喜歡沉浸在自己的思考當中,很容易「想太多」。

3,在開口說話之前,會猶豫半天,覺得不知道說什麼才「正確」。

4,跟別人相處時往往異常謹慎,無法完全放鬆,只能有選擇的出席社交場合。

5,很容易被別人忽視他們的存在,由於沒有存在感,寧願自己一個人玩。

6,不會主動發表自己的意見,需要別人問到才會稍微講出自己的看法。

7,需要足夠的獨處時間補充精力,否則會變得焦慮不安。

8,無論做什麼都會瞻前顧後,思前想後,讓自己行動起來需要很大的「力氣」。

9,習慣避開擁擠的人群,相比熱鬧,更喜歡呆在安靜的地方。

10,不會展露出太多的個人情緒,無論什麼是接觸他們,都是一副表情。

當這些特質交織在一起,最終他們給別人留下來的印象,就是那種「疏離、沉默、文靜、被動、高傲、獨來獨往、猶豫不決、拖拖拉拉」的感覺。

當我們其實不明所以的人跟他們相處時,由於不懂他們,自然就覺得這樣的人難以合群,不知道如何相處了。

其實,性格內向的人,並不都是滿身缺點的,相反,他們往往具備很多外向者也沒有的優秀特質。例如:

第一,善於傾聽,富有同理心。

內向的人一般都很安靜,不喜歡跟別人閒聊,所以當別人找他們聊天時,往往可以充當傾聽者,成為別人可靠的好朋友。

當然,同時這種體諒也會伴隨不好的情況發生,如容易成為別人的「情緒垃圾桶」,不懂得拒絕別人的要求等。

第二,深思熟慮,不會信口雌黃。

內向的人喜歡沉浸在自己的內心世界中,所以對很多事情都會往更深入的方向去分析思考,因為他們生怕自己說出來的話太一般,從而會被別人取笑。

但由於過度思慮,不敢輕言妄語,於是常常被別人誤以為是不善於表達,不善言辭。其實只要他們稍微鍛鍊一下,一樣都可以表達自如的。

第三,情感豐富,有強大的情緒控制力。

內向的人,心思是非常細膩的,也很敏感,外界一些「風吹草動」,就會觸發到他們的情緒變化,讓他們內向「波濤洶湧」。

而他們又不願意將這種情緒表露出來,只能將其壓抑在心底,所以慢慢就練就了他們強大的情緒控制能力,很少會把那種負面情緒表達和發泄出來,影響到身邊的人。

然而,過度控制情緒,把所有情緒統統都壓抑在心底,很容易會讓他們跟別人交往時,受到「不合理」的對待。

由於別人不知道他們的「喜怒哀樂」,很多時候以為他們是「無所謂」,於是那些不好的言行就會不斷出現,讓他們感到委屈,最終導致他們不願意社交,甚至討厭社交。

可以說,性格內向的人,並不是外界認為的那樣無法在這個社會上生存立足,他們也有很多優點。

問題是,如果他們不懂得如何突破性格對他們的限制,他們身上的這些優點,就無法發揮出來,建立自己的個體價值。

為什麼內向性格對你造成限制?

內向和外向的性格,並無優劣之分。

每一種性格的人,都能夠建立自己的能力,發揮出自己的社會價值。但為什麼很多性格內向的人,會一直停滯不前,無法做出更好的成績呢?

差別就在於,他們是一個自卑的內向者,還是一個自信的內向者。

這兩種內向者,並不完全相等。前者會有一些內向者的特徵,但他們不會被這種特徵制約到自己,依然能夠發揮出自己應有的能力,達成自己的目標。

例如平時沒什麼事,不會特別熱衷參加社交活動,不太願意跟陌生人交流,可是如果情況需要到他們「拋頭露面」,他們也依然有能力去處理好相關的問題。

至於後者,儘管也依然不熱衷參加社交活動,不喜歡跟別人說太多的話,但即便他們處於某種不得不的環境下,他們依然無法突破自身這種性格限制,繼續保持著內向者的特色。

所以這裡主要探討的是這種自卑的內向者,為什麼他們會是這樣子?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認為,自卑是指以一個人認為自己或自己的環境不如別人的自卑觀念為核心的潛意識慾望、情感所組成的一種複雜心理。

再者,自卑還包含一個人由於不能或不願進行奮鬥而形成的「文飾作用」,從而在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形成退縮和孤獨的心理障礙。

通常造成一個人自卑內向的原因,不外乎兩種:

1,家庭問題;

不恰當的教育,過多的責罵和批評,嚴厲的約束和規管,都會導致個體在兒童或青少年時期形成對自己消極的評價。基於這種評價,個體就會慢慢發展出自卑的心理。

2,個體經歷;

有一些人本來沒什麼事,由於經過多太多的負面的事情,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最終形成了自我否定的心理。這種心理不斷深化下去,最終變成自卑感。

這兩種因素所塑造成的內向性格,就會很容易制約到自身的行動,從而讓自己一直無法取得突破,原地踏步。

畢竟長期以來的生活都是這樣子過,那麼接下來的生活,也只能這樣子過了。這種消極、逃避、甘於現狀的心態,成為了他們進步的最大攔路虎。

想要改變這種情況,需要內向者擺脫他人對自己的影響,找到正確的自我評價體系,挖掘和培養出適合自己的能力,重新建立個人價值。

這需要從三方面入手。

制定小目標,建立自信心

性格內向的人需要跨出的第一步,就是找到正確的評價體系,建立自信。

因為之前所獲得的評價體系,往往都是不恰當,甚至是錯誤的。一些是來自於父母對他們的負面評價,諸如「沒用」、「沒出息」、「沒本事」等,一些則來自身邊人的評價,諸如「他很蠢」、「做事不行」、「不夠醒目」等等。

這些負面的評價,就是導致你內向得自卑的「罪魁禍首」。人的認知心理都有「一致性」的傾向,你認同這些評價,那麼自然做的事說的話,自然就會按照這種認知方向表現。

但如果你能夠找到正確的評價體系,獲得新的認知,那麼你就會按照這些正確的認知去行事,如「相比讀書學習,我的動手能力更強」,「我說話不好,但寫作能力很強」,「我不擅長社交,卻可以埋頭苦幹」。

有了這些正確的自我認知,能夠客觀評估自己,那麼接下來你就可以朝著這方面去提升自己,培養相關的能力。

很多時候,不是你知道自己善於做什麼事,才能夠行動,而是你通過行動,才能夠知道自己善於做什麼事。

從身邊的一些小事做起,耐心地多花一些時間在自己身上,敢於接觸不同的事物,你就能夠了解到自己想要追求,能夠追求的是什麼。

從哪些小事做起呢?如:

  • 遇到同事時簡單的問好;
  • 朋友聚會時一兩句的搭話;
  • 休息時到附近的地方逛逛;
  • 別人弄髒時主動遞紙巾;
  • 吃飯時主動給別人加水;

由於這些小事做起來不會給到自己太大的心理壓力,但同時能夠讓自己獲得不同行為的心理感受,所以以此走出自己內心的限制,是非常有用的辦法。

從同事間的簡單交流,到參加工作會議和社交活動,再到嘗試接觸不同的新領域,逐步擴大自己的心理體驗範圍,不斷充實自己,不斷完成一個又一個的小目標,相信不到一兩年,你自己就會感受到有很大的突破。

你的自信心也會因此而得到很大的提升。

添加一些外向者的優勢特質

對於內向者來說,要懂得區分你是不喜歡做還是不能夠做。因為你「喜不喜歡做」跟「能不能夠做」是兩回事。

內向的人,可以不喜歡聊天,但並不意味著,他不能夠聊天,這只是行為偏好的選擇。這種行為,內向的人也可以選擇去做。

不管是外向還是內向的人,他們都有溝通、分享、袒露等社交的心理需求,外向者做這些事會更加得心應手,那是他們的性格優勢。

但如果你覺得自己是一個內向的人,無法與人打交道,那這就是一個錯誤的觀念,因為你也可以通過學習和鍛鍊,掌握這種優勢特質。

好比外向的人,可以跟別人說十句話,而你就算很內向,說不到十句話,也可以試著說出五、六句。

只要你掌握正確的交流方法,內向者也可以一個表達能力很好的人。


從優勢裡面培養相關的能力

既然內向者都有自身的優勢,只要把這些優勢按照特定的目標組建起來,然後深入培養,你就能夠發揮出自己的能力。

例如我是一個內向的人。以前讀大學的時候,不知道怎麼社交,只好通過寫日記來記錄自己的各種心情和想法。這個習慣堅持了四年。那四年,我一共寫了五百多篇日記。我的寫作能力,因此而得到增長。

現在出來社會工作這麼多年,內向的性格對於我的社交能力,無法構成影響了,但寫作這個習慣還一直保留著。

所以,現在在網上發表文章,分享自己的經驗,就是把這種優勢發揮出來的一個途徑了。

想一想,你能夠組合哪些優勢,把它們培養出你能力的一部分?

打造執行力

最後,不要忽略自身執行力的培養。

在現實生活當中,我們不論做什麼事,都難免發生各種意想不到的事情。記住,出現差錯是正常的,懂得怎麼隨機應變去彌補才是王道。

內向的人心裡往往存在「完美主義」的傾向,他們非常害怕自己的表現被人指責和批評。但如果迴避和消極對待自己的問題,就很難真正去改正失誤,獲得進步。

正如前文所說,當你通過第一步去行動,積累了六、七步的「新鮮經驗」,這時你就獲得很多打破固有行為習慣的實際經驗,你可以根據對這些經驗的反思,調整實踐方式,學習更好的技巧,然後再應用於實際生活當中。

只有行動才能夠打破自己的限制,也只有行動,才能夠讓自己獲得進步。

無論任何時候,都勇於踏出第一步,用強大的執行力去改變自己。這時的你,自然不怕面對的各種挑戰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O5DVXm4BMH2_cNUgTwC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