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擾人們多日的哈爾濱疫情反彈的傳播鏈源頭浮出水面,在28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黑龍江省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 系列新聞發布會第51場發布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醫科大學校長、省醫學科學院院長張學教授就哈爾濱市疫情反彈韓某極有可能為傳播鏈源頭一事做了解讀。
張學在會上介紹,4月15日,黑龍江省疾控中心將有關兩個批次採樣,送至中國疾控中心,進行全基因組測序。「我們送的兩批樣本,拿到了21人的全基因組序列數據。中國疾控中心、哈爾濱醫科大學生物信息專家對基因組序列數據分析發現,這些基因組序列間99.99%是一致的。其中有18個人的基因組是完全相同的。另外三人僅相差1-2個核苷酸。」張學說,對21人的基因組分析,確定為1個傳播鏈。也就證明,病毒是通過一個人傳開的。
「通過基因測序分析明顯看到,這個傳播鏈的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與中國人群中以往測過的病毒基因組序列是明顯不一樣的。」張學說,測序結果支持傳播源來自國外,是境外輸入病例。綜合考慮基因組測序分析、流行病學調查證據關聯等信息,目前更支持韓某是此次疫情反彈的傳播源。
對韓某在哈爾濱結束居家隔離後,曾與家人共同進餐,還曾前往上海進行手術,但目前卻未造成其他相關人員感染的情況,張學解釋到,「韓某解除在哈爾濱的居家隔離時,有關部門對其幾次進行核酸檢測,都呈陰性。但兩次IgG抗體檢測是陽性,證明其已有了特異性抗體。」
「通俗講,韓某體內的新冠病毒已經被自身免疫系統打敗,傳染他人的機會已經大幅度下降了。」張學說,這在某種程度上意味,此時韓某通過近距離接觸,將病毒傳染給他人的可能性已經降低了。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從4月9日起,新增本土確診病例1例和無症狀感染者3例,打破了該省29天本土無新增確診病例的紀錄。在全國大範圍疫情都已經得到控制之後,黑龍江突然出現了反彈。
梳理此次疫情哈爾濱感染者關係圖,一名從美國返回的歸國人員韓某,被懷疑指向為引發疫情的源頭,多次引髮網友爭議,為此總台央視記者獨家專訪哈爾濱市疾病控制中心負責韓某流動軌跡調查人員,解密韓某歸國後的足跡。
據哈爾濱市疾病控制中心李璽琨介紹,韓某,女,22歲,是美國紐約大學研究生二年級學生,3月18日經美國紐約經香港、北京、中轉至哈爾濱;
3月19日下午18時落地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落地之後,公安包括相關人員對她進行了檢測和登記,以社區用手遞手的方式到她的家中,就是道里區富麗江灣小區進行居家隔離,居家隔離期間沒有外出;
3月31日社區帶至道里區人民醫院進行核酸和抗體的檢測,結果是4月3日反饋的為陰性,隨即就解除了隔離;
她4月日和4月4日有2天,有2天的跟家人外出的聚餐史;
4月5日,由父親開車送至太平國際機場到上海做了一個手術,在上海是待了3天,4月5號到8號是住了3宿,4月8號返回哈爾濱,回到了父母家居住,跟她的父母還有弟弟在一起居住。直至4月10號。在這個期間,4月9號我們有一個病例,就是曹某,當時是無症狀感染者,後來4月14日病症為確診病例,她進入了我們的視線。對她的密切接觸者進行篩查的時候,她作為密接人員進入了我們的視線,而且有國外的尤其是美國、紐約這樣的高疫區的旅居史,隨即我們對她進行了一個核酸和抗體的檢測,這個是在4月10號又進行了一次,結果是核酸陰性,IGG陽性,IGM陰性,隨即我們下午就進行了再次深入的流調,4月10號的下午,隨即我們又采了一次樣,4月11日反饋的結果,依舊是核酸陰性,IGG陽性,IGM陰性,隨即對她及其家人進行了集中隔離,現在依舊在賓館進行集中隔離。
上海已對哈爾濱來滬人員韓某某進行流調,前後5次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據媒體報道,哈爾濱1起本土聚集性疫情相關人員韓某某4月初曾到滬就醫。
市衛健委得知信息後,立即與黑龍江省衛健委取得聯繫。經了解,韓某某系美國紐約大學學生,3月18日從美國紐約經香港、北京中轉返回哈爾濱,即被居家隔離觀察;4月3日核酸檢測陰性,解除隔離。
4月5日,韓某某由哈爾濱乘飛機於當日中午抵達上海。4月6日,在上海一美容院接受手術,術後回酒店休息。4月7日,赴美容院檢查治療後,回酒店休息。 4月8日上午乘飛機返回哈爾濱。在滬期間,除美容院和酒店外,韓未到過其他地方。
據黑龍江省衛健委反饋,韓某某與哈爾濱聚集性疫情的指示病例曹某為同一幢樓鄰居。經調查,未找到明確的直接接觸史證據。韓某某返回哈爾濱後,在4月10日至4月15日期間,已接受4次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市衛健委表示,將與黑龍江省衛健委保持聯繫,密切關注相關疫情的調查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