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好自己癌症的老中醫:師徒傳承是繼承和發展中醫的最佳途徑

2020-04-27   經方學堂


原創 胡不群 中醫學苑

師徒傳承是繼承和發展中醫的最佳途徑


當代中醫學術水平不斷降低,中醫臨床療效不斷下降,中醫陣地不斷萎縮,中醫醫生不斷「異化」或 「西化」,我們如果再不採取措施,中醫學術將有在我們這一、二代人手中,從醫學活動中淡出的危險!中醫學術水平的現狀誠如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瑞金醫院中醫科夏翔教授所言:「當前某些中醫師、中醫大學、中醫科研、中醫教授好象都已經走樣了,變異了。這一變異,嚴重地影響了中醫的發展,也不再是真正的中醫了。

當今某些中醫高級人才卻不會運用中醫的理論辨證論治診治疾病。更有甚者個別本科生連『獨參湯』的組成也不知道……中醫內科高級醫師將『水腫』中的『風水』與迷信的『看風水』混為一談;有的連桂枝湯、麻黃湯、六經辨證的六經都講不出來;中醫婦科的學科帶頭人不知道『天癸』的含義等。這些都是事實,絕不是危言聳聽。」(1)形成這種局面的原因,究其實是衛生部長期以來受「王斌、郭誠」思想:中醫理論落後、不科學、有玄學乃至迷信的色彩,辦中醫進修學校對中醫進行科學改造(即西醫化——筆者注),廢除中醫師徒傳承製,不准中醫帶徒弟。後來雖然在毛澤東主席的干預下,開辦了中醫的高等教育,但中醫的高等學校卻是在原西化中醫的基地上進行的,所以中醫的教育仍然採用的是西醫的教學模式,中醫的科研也同樣採用的是西醫的評判標準。這一切的一切,無一不是造成今天中醫這種局面的原因。這種狀況的發生,自有其特定的歷史因素。我們無意也不可能去弄清個中的誰是誰非了,但重要的是中醫不能丟!

這不僅是要對中華民族負責,對中華文化負責,對祖宗負責,更重要的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需要中醫發揮其獨特的魅力!
因為西醫藥不僅價格昂貴(我們又很少有獨立的智慧財產權) ,要耗費大量的民力、物力、財力,拖國民經濟建設的後腿。以美國為例:如《洛杉磯時報》報道:《疾病社會的症狀》(作者約翰?巴爾扎爾)「2003年需要美國人列出他們對未來的擔心時,醫療費用被排在恐怖活動、犯罪、工作保障和股市投資虧損前……」(2)在我國亦復如是:近年來媒體披露的由於醫療費用昂貴,致使人們淪入貧困、崩潰及至死亡的悲慘境地,報道的已是觸目驚心,未報道的則更多,幾乎將要危及社會的穩定與繁榮富強之大業了。而且毒副作用大,對人類的危害也極大,仍以美國為例:如波士頓《環球報》2004年7月27日報道:「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報告,死亡本可避免的錯誤的醫院患者數量可能比原先估計的多一倍,而且毫無減少的跡象。這一發現將使醫療事故在全美死亡原因中位列第三,僅次於心髒病和癌症。」(3)在我國的兩千多萬(此數據只包括部分農村聾啞人)聾啞人中,因藥物副作用即占到 60%左右,已到了何等觸目驚心的地步!
而運用中醫診療疾病不僅價格低,療效高,極少副作用,而且又可以利用荒山野地大量種植中藥材,為解決貧困山區的農民問題作出較大的貢獻。
要在疾病的診療活動中推廣使用中醫藥,首先就得要有一大批能真正治得好病的臨床型中醫人才。這些臨床型中醫人才,必須具備既對疑難雜症有較高的治療效果,也對危急重症有較高的治療效果。2003 年廣東地區「非典型性肺炎」的中醫治療可見一斑。
而這樣的臨床型中醫人才,從我們幾十年觀察中,清楚的知道,現在還在執行的中醫學院高等教育方案是培養不出來的。而唯一有效的途徑就是「師徒傳承製」。

「師徒傳承製」是中醫學千百年來得以代代相傳,並日益發展的主要傳播方式,中醫學幾千年來之所以能夠延綿不絕,對中華民族繁衍昌盛做出巨大貢獻,其中師徒傳承起到了重要作用。由於通過師承學習方式可以及早接觸中醫經典和切脈處方、針灸等實際技能,這對需要相當悟性思維的中醫知識體系相當重要。古今中醫大家都是師徒傳承製培養出來的,古者如張仲景、葉天士。今者如蒲輔周、劉渡舟、鄧鐵濤等。上海市中醫文獻館黃素英對上海地區中醫師承教育調查研究的結論是:「經統計:名老中醫中絕大多數均有跟名師臨床實踐的經歷。由此可見,培養中醫人才特別是培養學驗俱豐的名中醫跟從學驗俱豐的名中醫臨床實踐數年,再加自己以後實踐中不斷創新才會成為真正的名中醫。這一歷史事實已成為中醫教育培養高級人才的一條十分重要的經驗。」(4) 由於如此,為了中醫的繼承發展,為了讓中醫藥成為防止疾病的主流手段,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特呼請國家有關部門,組織專門的班子,調查研究,制訂相關的政策法規,迅速開展推廣中醫師徒傳承製,切實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做出巨大的貢獻!


參考資料

(1)夏翔:關於發展中醫的思考《首屆著名中醫藥學家學術傳承高層論壇選粹》 ,中南大學出版社,2005 年 6 月第 1 版第 36 頁 。

(2)《參考消息》2003 年 7 月 28 日 。

(3)斯科特?艾倫:醫療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數比原先估計的多, 《參考消息》2004 年7 月 29 日第 6 版 。

(4)黃素英:中醫師承教育調查研究報告--上海地區三屆名老中醫師承班學術繼承人資料分析,首屆著名中醫藥學家學術傳承高級論壇選粹,中南大學出版社,2005 年 6月第 1 版,第 50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