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妮,混得最差的「謀女郎」,是網紅而不是演員?

2019-07-25     陪你觀影

文 / 觀影君

要說這個暑期檔,真有點意思。電影接連消失了好幾部,反倒是讓電視劇搶了風頭。

《親愛的,熱愛的》讓李現大火了一把,甜到發齁;《長安十二時辰》引發全網熱議,四字弟弟也算有了代表作,大唐盛世,美不勝收;《九州縹緲錄》美女雲集,再加劉昊然,堪稱神仙陣容,史詩捲軸,緩緩鋪開;《陳情令》也順利在後半程完成逆襲,熱度不減。

《長安十二時辰》

《九州縹緲錄》

等等,是不是漏了哪一部電視劇?

是的,就是存在感被碾壓的《宸汐緣》。

《宸汐緣》海報

按理說不應該啊,張震加倪妮的「高級咖組合」,他們來演電視劇本該是皆大歡喜。可萬萬沒想到,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暑期,《宸汐緣》妥妥墊底了。

張震43歲,倪妮31歲,兩個加起來70多歲的人,去演一對小青年膩歪,這個設定就首先讓人覺得奇怪。

其次,倪妮再次證明,她的氣質和臉蛋確實是不適合古裝劇的,就連扮相上也顯得有些土味。在《宸汐緣》中遠不如張芷溪飾演的青瑤來得驚艷。

張芷溪 飾 青瑤

再就是倪妮的演技。一個一直被提起但不知何解的問題。

「倪妮有演技嗎」,「倪妮到底是演員還是網紅」,「除了《金陵十三釵》,倪妮還有其他代表作」,「倪妮的演技為啥從來沒長進」…

或許,是時候直面這些問題了:倪妮,以演員身份出道,怎麼就「混」成現在這樣了呢?她是不是演技最差的「謀女郎」?

倪妮,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01、出道即巔峰

該用那些詞語來形容倪妮的演繹生涯呢?

「高開低走」,「出道即巔峰」,「起起落落落落落」…

大概就是這樣子的。

1988年8月8日,倪妮出生於南京,地道的江南女子。

小時候的倪妮

倪妮小學就讀於南京市長江路小學,她喜歡游泳,還是校游泳隊的。當時六年級的倪妮,曾暗戀游泳隊一個高三的學長。

倪妮談起這段往事時說,「得不到的都是最好的,那就是暗戀的感覺,印象很深刻」。後來,倪妮鼓起勇氣跟那個學長說了一句話,就一句話。那個學長壓根沒理她。

小時候的倪妮

2007年,倪妮考入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專業是播音與主持。在校期間,天生麗質的倪妮人緣很好,而且還是班長。

可以說從小學到大學,倪妮都是那種典型「別人家的孩子」,是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三好學生。而倪妮大學時的志向是畢業後能成為一名外企白領,至於拍電影,她可從來沒想過。

2009年11月,大三下的倪妮迎來了人生的一次重大轉折。張藝謀導演的《金陵十三釵》在全國範圍內挑選女演員,硬性要求是,必須是南京人,而且英語要達到能演戲的水平。

《金陵十三釵》美版海報

倪妮的大學班主任得知這一消息,覺得倪妮很合適,就給她打了電話,讓她去參加面試。結果,在眾多參選人中,張藝謀偏偏相中了非科班出身的倪妮,將由她出演《金陵十三釵》的女主角玉墨。

《金陵十三釵》:倪妮 飾 玉墨

這份從天而降的幸運,改變了倪妮今後的人生軌跡,也給了她一個極高的起點 — 新一任「謀女郎」。

因為倪妮之前沒有學過表演,所以進組後,她進行了為期三年的秘密演藝培訓。包括言行舉止、形體課、語言課、書法、學琵琶和打麻將等課程。

璞玉尚待打磨,張藝謀倒也是不急,願意等。對於整個劇組來說,打從定下了倪妮後,就是一場豪賭,張藝謀說,「如果開機了她還沒做好,不能達到,那就崩盤了唄。不是她(倪妮)垮,而是整部電影垮台」。

好在,倪妮沒有辜負張藝謀的期望。

等到2011年《金陵十三釵》上映後,倪妮這塊玉,算是盤出來了。

《金陵十三釵》在當年拿下6億元票房,成為2011年華語電影的票房冠軍,更是入圍了第69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的提名。

倪妮飾演的玉墨煙波流轉,風情萬種,一顰一笑,都令人意亂情迷。

性感而不風情,撩人且有力量,一口流利的英語更是加分不少。

倪妮賦予了玉墨這個角色非凡的魅力,充滿了東方女性的媚與柔。

倪妮憑藉這個角色收穫了第六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新人演員獎。

這麼高的起點,讓人們對倪妮的未來充滿了期待。

但很可惜的是,這部處女作《金陵十三釵》,就這麼成了倪妮演藝生涯翻不過去的大山。

02、一山難越,滿是下坡路

玉墨之後,倪妮也再無令人驚艷的亮相了。

縱觀《金陵十三釵》之後倪妮的電影作品,只能用慘不忍睹形容。在這些電影中,5.6分的《等風來》竟已是「巔峰之作」了。

也難怪會有人問:「倪妮是發展得最差的謀女郎嗎?」

且不跟鞏俐,章子怡這樣的大咖比較,反觀同時期的另一位「謀女郎」周冬雨,在出道之初被吐槽長得不好看,身材也不出眾,可如今也已憑藉電影《七月與安生》拿下了金馬影后。

電影《殺戒》(2013)中,倪妮飾演一個嫵媚性感的幼兒園音樂老師。

小酒一抿,眉頭緊皺,社會我妮姐:

這到底是哭還是笑,真是一個內心情緒複雜的女子,都給我整蒙了:

電影《我想和你好好的》(2013)中,倪妮飾演為愛痴狂的北漂女演員喵喵。

喊麥不手軟,閉眼真瀟洒,不知道這演的是啥就對了:

卯足了勁想要哭一個,可眼淚不爭氣,就是出不來:

電影《等風來》(2013)中,倪妮飾演一個虛榮矯情的時尚雜誌編輯。

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表情是不可能有表情的,演什麼都沒有表情:

電影《匆匆那年》(2014)中,倪妮重回校園時代,飾演固執隱忍的女孩方茴,重現青春的美好。

逆光也清晰,唯美小清新,只要你能接受這種MV式的拍法,你就可以說《匆匆那年》勉強算是一部電影:

又到了熟悉的環節,有請倪妮為大家表演一個很賣力的「假哭」:

依舊是熟悉的環節 — 喝酒,社會我妮姐喝起啤酒也是一副旁若無人的癲狂姿態:

沒事兒走兩步:

電影《悟空傳》(2017)中,倪妮飾演不服天命的仙女阿紫。《匆匆那年》之後與彭于晏的二度搭檔,穩定不變的是倪妮的演技。

你看倪妮的樣子,像一個快死的人嗎?

「不管你湊得多麼近,我都不會有任何反應」:

在電影《奇門遁甲》(2017)中,倪妮首次挑戰飾演俠女鐵蜻蜓。倪妮在這部電影里的出演和整部電影一樣,都是災難級別的。

「讓我仔細瞧瞧你到底是誰」:

雨中抽煙,腦子抽風:

這麼多年過去了,你在倪妮的臉上仍然看不到任何表情,或許這就是「不忘初心」吧:

看完這些倪妮一言難盡的表演,你會發現,並不是所有演員,都有得天獨厚的靈氣,也不是每個導演對演員的調教,都是張藝謀這種級別的。

但還是那句話,一個演員的自我修養,是允許爛電影存在,但不允許爛角色存在。

若是真正對表演有追求的演員,對於劇本和電影,是會有一個基本的判斷,並且逼著自己不斷進步,不斷磨練演技的。

但倪妮似乎並不是這樣的。非科班出身的她,沒有足夠紮實的基礎,同時倪妮還選擇了一條平坦好走的大路,走起來是很輕鬆,可那也是條下坡路。

因為《金陵十三釵》一夜爆火後,倪妮被問到之後的事業規劃時說:「必須是適合我的角色,因為我不是學表演出身,太複雜的角色不能勝任,會給對方和自己帶來不好的影響。」

這把倪妮的戲路給定窄了。誠如我們所見,倪妮後來接了很多「傻白甜」式的角色,只需要動作誇張些,再來幾個特寫,美美美就完事兒了,那用得著演技啊。

可這樣的角色與人們津津樂道的倪妮「高級臉」卻是相悖的,看起來總是覺得有違和感。

倪妮所謂的「高級臉」,屬於「鲶魚臉」 — 「眼距開,鼻樑塌,大嘴唇,方下巴」,聽著似乎不咋滴,組合在一起就有種很現代的「疏離感」,別樣的美。

高級臉成了倪妮的招牌,也成了羈絆。因為倪妮的五官不是那種立體突出到讓人第一眼就能完全記住的類型,她是靠氣質和身材取勝的,需要細品。

因此她很不適合那些「傻白甜」的角色。但是,倪妮的演技又實在有限,又很難hold住那些有深度的角色。

這就是倪妮最矛盾的地方,也是她在表演上的困局。

那麼既然拍電影不行,轉戰電視劇市場如何呢?

效果也不好。

2018年,倪妮的第一部電視劇作品《天盛長歌》開播了,並且是和陳坤演對手戲。

按理說是一部該大火的劇,但現實很殘忍,《天盛長歌》開播後的收視率一路墊底,而圍繞這部劇的討論,也只不過集中在倪妮的美照和超高片酬上,鮮少有提及演技的。

這部劇倪妮的片酬是9800萬元天價,單集片酬175萬元,高得嚇人。

03、制霸時尚圈

既然演藝事業多年來不見起色,那麼倪妮是靠什麼撐到今天的呢?

顏值,身材。

就是這麼簡單粗暴,長得好看就是生產力。

拍電影,電影口碑撲街,票房慘澹;拍電視劇,撐不起收視率,演技和扮相都被詬病。如此看來,似乎真的只有時尚圈才是倪妮予取予求的一片寶地。

倪妮的穿搭和美照,在社交媒體上的傳播熱度遠比她的作品要高。她的人設是 — 娛樂圈「最會拍照的女明星」。

對於一些不怎麼關注倪妮電影作品的粉絲來說,一提起倪妮,最先想到的就是她那些被無數時尚媒體轉發分享的寫真,評論里也是左一個「仙女」,右一個「寶貝」,就是沒人說,「演得好棒哦」。

雜誌封面女郎,硬照終結者,百搭衣架子,倪妮確實是既有氣質又有顏,怎麼穿都好看,怎麼拍照都是大片。

可是,當這些寫真和雜誌封面鋪天蓋地而來的時候,看多了難免會讓人產生疑惑。大家對倪妮的印象,對比影視作品,好像時尚圈的存在感更強一點。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就不得不拋出滴滴司機的那一句靈魂拷問了,「你搞清楚自己的定位沒有」。

是不是可以說,倪妮是個時尚達人,是個穿搭博主,是個街拍模特,是個流量小花,是個高階網紅,卻唯獨不是一個演員呢?因為除了《金陵十三釵》外,再沒有其餘的代表作支撐她。

幾年前,那是倪妮在時尚圈與影視圈割裂最大的時候,也是她大紅的時候,她成為了GUCCI和Tiffany的代言人。有一次,她為某時尚雜誌拍完封面後接受了採訪,她講了一段耐人尋味的話:

「我的外號叫喵總,我喜歡貓,但有時候,我覺得我更像一隻鵝,因為鵝有翅膀,但不能飛。」

倪妮是個小機靈鬼,聰明得很。這麼多年來,她自己又怎會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呢?

她說:「對,我不能再偷懶了。做一個演員,作品才是絕對值,代言,時尚,那些都是附加值。我要再篤定一點。」

倪妮在接受採訪的時候直面過這個話題,她一直以為自己是有演戲天賦的,但是不知為何連續好幾部戲演下來,效果都不好。

滕華濤導演(《等風來》《失戀33天》《蝸居》《上海堡壘》導演)是這麼跟她說的,「你怎麼老演那麼作的角色啊,你本身挺歡快的一個人,要多演那種戲,才有觀眾緣」。

可能,《金陵十三釵》只是一次天賦的奇遇,它其實不能代表倪妮就有極強的表演天賦,她只是遇上了一個適合自己的角色。

04、穿上旗袍的演員倪妮

貪圖舒適是無法成為一個好演員的。倪妮也一直想把電影演好,可真的是身不由己。不過好在最近,倪妮已經邁出了第一步。

話劇是鍛鍊一個演員的絕佳平台,很多現在公認的實力派演員都是話劇演員,把話劇舞台當作了自己的加油站,比如有陳道明、倪大紅、何冰等人。

而提到中國的話劇,賴聲川是一個繞不開的名字。今年來,倪妮和賴聲川導演開始合作了。倪妮出演了賴聲川導演的最新話劇《么么洞捌》,這也是倪妮首次嘗試話劇表演。

在話劇《么么洞捌》中,倪妮一人分飾兩角,在文藝作家舒彤和神秘民國女子安娜間來回切換,二者身處不同年代,性格也截然不同,對倪妮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

有趣的是,在話劇《么么洞捌》中,倪妮又穿回了最適合自己的旗袍,看過那一組組劇照後覺得,倪妮簡直就是為旗袍而生的。

旗袍,多麼熟悉的裝扮,仿佛夢回8年前的《金陵十三釵》,一襲旗袍,倪妮初亮相,光芒璀璨。

這冥冥之中恰似一個輪迴,從《金陵十三衩》到《么么洞捌》,從電影到電視劇再到話劇,旗袍在身,就是最美的演員倪妮。

倪妮說:「別人用了幾十年時間走到那個位置,我只用了幾年,走到這一步我是缺失的,要用往後漫長時光來補足。我覺得就把這些 全當作代價吧,一夜成名的代價。」

其實啊,她心裡比誰都清楚。

「寧可錯得勇敢,也不要被完美綁架」。那麼,就期待一個真正的演員倪妮能夠歸來吧。

(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NQAmLWwBmyVoG_1ZLkC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