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檵木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深受苗木市場的歡迎,其苗木的扦插繁殖技術容易掌握,本文介紹了紅檵木的生物學特性,常通過扦插繁殖方法,通過扦插時間、苗床製作、拱棚架設、扦插後期管理的介紹,提高紅檵木扦插繁殖的成活率。
紅花檵木(拉丁學名: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又名:紅檵花、紅梽花,紅繼木、為金縷梅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檵木屬檵木的變種。樹皮呈暗灰色或者淺灰褐色,枝幹多有分枝。新生長的嫩枝呈紅褐色,密被星狀毛。樹葉互生為卵圓形或橢圓形,長2~5 cm,先端短尖,基部圓而偏斜,不對稱,兩面均有星狀毛,全緣,暗紅色。花瓣4枚,紫紅色線形長1~2 cm,花3~8朵簇生於小枝端。主要分布於長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區。紅花檵木由於常年葉色呈紅色,枝繁葉茂,開花時紅艷亮麗,光彩奪目,是良好的觀花、觀葉園林常用植物。由於枝幹十分極耐修剪,可製作成各種形狀綠籬,是園林植物造景中重要的造型樹種。由於其常年葉片紅色,成為主要的紅色觀葉系品種在園林中作色彩布置。在綠色草坪基調上,在其它觀花地被或植物背景襯托下突顯其花、葉艷紅的視覺效果。紅檵木深受園林和園藝界的喜愛,被廣泛運用在綠籬、造型孤植樹、觀賞盆景等,苗木社會需求量大,市場前景好。
紅檵木對環境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自身色彩艷麗、耐修剪、易造型、花期長等特點,在園林植物中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最初紅檵木的是在湖南省瀏陽市大圍山的野生植株引種而來,並被鑑定為檵木的變種。湘南地區以永州為例屬中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濕潤氣候區,一年四季比較分明。年均氣溫為17.6~18.6℃,全年有8~15天的日最低氣溫在0℃以下,有286~311天為無霜期。非常適合開展紅檵木的扦插繁殖,有助於降低當地紅檵木苗木的銷售成本,在繁殖上能保持較高的成活率,可以帶來較大的利潤。
在湘南地區紅檵木的扦插不受季節時間限制,全年都可以扦插育苗。通常選擇9月下旬至12月下旬進行扦插為最佳時期,因為,該段時間蟲害較少,容易管理,枝條成活後入春生長迅速,成活率高,長勢好。
紅檵木的扦插繁殖主要先形成足夠的愈傷組織促使下段形成根系,屬於愈傷組織生根類型。選擇無蟲害的母樹一年生以上枝幹粗壯,節間距離長,無枝幹,葉片較紅,芽眼較大的半木質化枝條。剪枝時選擇無分枝或剪掉分枝的枝條,長度為10~15 cm,剪枝上端平口下段斜口呈牛耳狀,剪口平順無撕裂,枝條上端要有芽口,減掉較長嫩枝,芽口距離枝條下段5 cm左右,隨剪隨插,不能萎蔫,否則影響成活。
將枝條整枝剪下後,噴水保濕,放在陰涼處,不能在太陽下曝曬,保持鮮活狀態。為了保證插穗成活,可採用生根劑進行處理,常用紅檵木扦插繁殖的生根劑有ABT 生根粉(0.02%)和 萘乙酸(0.03%)。浸漬時,高濃度浸 15 s至 5 min,低濃度浸 30 min。只浸插條下段 2 cm,插穗上端有葉部分不要浸泡到生根劑,否則將抑制頂芽生長。
選擇通風排水良好、光照充足、土層深厚肥沃的地塊做扦插苗床。先將苗床土整平挖松,去除石頭樹枝等雜物,耙碎土壤,深耕 15~20 cm,然後做成床寬 1.5 m,床高 12 cm,溝寬 30 cm 的苗床。再在床面上分別鋪 15 cm 厚的新紅壤土,用1%~3%的硫酸亞鐵水溶液進行土壤消毒,床土必須每年更新確保扦插苗的質量。床面土壤顆粒細小,保持疏鬆,表面均勻刮平可進行扦插。
進行紅檵木扦插時按株距 4~5 cm、行距 10~15 cm插對齊穗,注意枝葉不要相互遮擋。插如苗床覆土深度為 5 cm左右,邊插邊用手指按緊插條周圍的床土,使下端表皮和剪口部分能與床土密接。每插 1m 就使用細孔洒水壺向苗床洒水,以免插條失水時間過長,影響成活。所有苗床插完後,畦邊拍打嚴實,然後澆水透徹,同時也應澆濕畦溝,注意澆水時要用細噴頭,不要過大出水量,以免將插穗沖歪或衝倒。
澆足水後架高 50~60 cm的小拱棚,支架上蓋塑料薄膜,整個棚高不能太低,拱棚的長度以10~15 m 為好,畦太長中間過於悶熱,通氣不良,太短棚內水蒸氣不足,膜的四周用土壓嚴實,不能有縫隙,讓棚內產生的水蒸氣處於霧狀,這是影響成活的關鍵。隨後架設遮陽網,若夏季高溫,應先架設好高架遮陽網後再扦插,插完後再蓋小拱架遮陽網,提高遮陽度,降低溫度。拱棚苗床管理:定時澆水,保持苗床水分。注意放開插床兩頭塑料膜通風降溫防止棚內溫度過高。,通常插後60天可拉開拱棚支架上的薄膜,讓扦插苗木適應外部溫度,5~7 天后,撤掉全部薄膜。在拱棚覆膜栽培其間施用 0.20%復合肥水溶液或0.10%尿素和0.20%磷肥混合水溶液噴洒追肥1次。
在苗床上方搭蓋高度 1.5~2 m 的遮光棚,每間隔2 m設置木樁做支撐柱,使用遮光率70% 的遮陽網即可,溫度在20度以下的天氣可揭開遮陽網。人工澆水或使用噴灌設備時,注意保持苗床80%~90%的濕度,扶正澆水後傾倒的穗條。檢查苗床發現有變色腐爛的穗條要及時清除,防止誘發病害。一般枝條覆土下端生出3~4條根系,可確定成活。
1)保持苗床土壤濕度。每15~20天揭開覆蓋農膜,檢查苗床土壤,如發現乾了再澆水,水要充分澆透,澆完立即蓋回復膜,防止穗條缺水,保持棚內的空氣濕度呈飽和狀態即可。澆水不宜過多,床土過濕,會造成穗條苗床土下部分壞死。
2)經常檢查穗條生長情況,保持插條鮮活狀態。不宜經常掀開薄膜,可透過薄膜觀察苗床中各插條的生長情況,保護覆蓋的薄膜無破洞。苗床如有雜草應及時清除,檢查有無病蟲害情況及時防治。
3)拱棚內的溫度應保持 30℃,最高不超過35℃,溫度過高則要揭開薄膜降溫。一般來說,通過運用遮陽網調節溫度,高溫夏季要遮蓋兩道遮陽網,中午棚內溫度過高時,不可將棚膜全打開,可將兩頭棚膜打開1h。棚內以覆膜溫度最高,所以,苗床上的插條枝葉不要與棚膜接觸,否則枝葉會被灼傷。
4)出苗後的管理,當棚下90%插條髮根長出新葉時,可以揭開薄膜煉苗並除去雜草。此時可以澆施稀薄肥,以腐熟的優質農家肥為主。澆施營養液的配製:用過磷酸鈣和硫酸鉀按1.5:0.5比例配成母液,再以 1:15 比例兌水稀釋澆灌。一個生長季扦插苗的生長高度可達 30~50 cm,同時在苗床土層上段枝幹能有 2~3個分枝,此時可出圃或移栽。
以上就是此文的全部內容,希望對廣大農業工作者,有一定幫助,覺得文章還不錯的話,幫忙關注一下筆者以及轉發評論點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