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禮前夜,他先受不了了!一個人要想通了什麼才敢結婚?

2019-10-22     壹心理

壹心理主筆團 | 笛子

在很多人看來,中國式愛情和婚姻,沒有婚禮好像是不完整的。

一直很甜膩的張嘉倪和買超,最近因為婚禮又上了一輪熱搜。

結婚四年生了兩個孩子,由於一直沒辦婚禮,沒喝改口茶,因此她沒管婆婆叫「媽媽」,而是一直叫「阿姨」。

張嘉倪一方面覺得辦婚禮很累很折騰;另一方面,看到身邊的朋友都辦了婚禮,又覺得還是應該要有一個這樣的儀式。

沒辦婚禮,好像成了兩個人很大的遺憾。

張嘉倪曾在一個節目中被問到2019年的心愿,喊話買超:你啥時候把我婚禮辦了?

買超多次公開許諾要給她一個完美婚禮,但一直因種種原因沒辦法實現。於是網友隔段時間就調侃一次:婚禮什麼時候補辦?


結婚真的必須要辦婚禮嗎?

剛好最近一個朋友也找我吐槽,說快被婚禮逼瘋了。

一堆習俗儀式要遵守,一堆雜事要籌備,雙方父母的要求變來變去,不知道是他們結婚,還是父母結婚,還沒到婚禮當天就差點變神經質了。

「本來我不想辦婚禮的,但爸媽要求一定辦。又擔心,不辦的話自己會不會有一天會後悔。但現在籌辦好像更後悔。」朋友苦惱地說。

現在很多年輕人,在面對是否要辦婚禮的抉擇時,常常陷在世俗對婚禮的態度框架和自我的期待之間痛苦糾結。

我跟一些未婚和已婚的朋友聊了聊辦婚禮這個問題,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借鑑意義。


Niki 女 27歲 未婚

沒有婚禮的婚姻,我寧願不要。

我覺得婚禮是人生最重要的儀式感,是一個女孩子關於愛情的夢,是幸福的承諾啊。

一個真的愛你的男人,都會想像她為自己穿上婚紗的樣子,給她一個一輩子只有一次的婚禮吧。

我很小的時候就幻想著自己長大以後,身穿白色婚紗,爸爸把我交到另一半手裡。我們回憶著戀愛的美好,說著對對方的誓詞,在親友的見證下,告訴全世界,有人愛我,有人祝福我,我要正式步入下一個人生階段了。

多美好啊。

這個特殊的日子也會成為我們以後漫長的婚姻道路上,一個想起來就覺得溫暖的時刻。如果少了這個儀式,就感覺沒有結婚,可能會成為我心裡的一個洞,永遠遺憾的。


來源:《老友記》截圖

婚禮的儀式感不僅會帶來對婚姻的歸屬感和安全感,更是雙方家庭對你的身份認同。

在我們老家,只有辦了婚禮才是真正的結婚。得到周圍人的認可,比領結婚證還重要。要不然,是要被嘲笑的。尤其是對女生來說。

我身邊就有血淋淋的教訓。

我一個表姐結婚時因婆家人不同意,只領證沒辦婚禮,兩頭不是人。婆家那邊說她不是明媒正娶,整天刁難她;娘家這邊,她媽媽覺得太丟臉了,結婚好幾年都不讓她回娘家,謊稱她去外地工作了,結果還是被村裡人知道了,被笑得抬不起頭。

另一個堂姐也是沒辦婚禮,被周圍的人指指點點,說我們這個家族的女孩子都喜歡「倒貼」。導致我幾乎所有親戚長輩都苦口婆心地教育我,以後結婚一定要辦婚禮,名正言順地嫁出去,這樣才不會被說閒話,能得到尊重。

來源:《老友記》截圖

雖然觀念有點老套,但生活在這個環境,有時候你不得不妥協。

所以,一個婚禮儀式不需要很隆重,但必須要有,可以看出雙方家庭對你的重視。

而且,平時的生活也需要很多的儀式感來為生活加點料啊,要不然活著多無趣。

阿毛 女 25歲 已婚

以前我也覺得結婚一定要辦婚禮才有儀式感,才能得到對方家庭的尊重。但長大後見識過很多人的婚禮和婚姻,發現得到尊重不是靠一場婚禮。

如果伴侶和家人本來就不尊重你、接納你,無論你辦多隆重的婚禮都不會尊重你。

儀式感是屬於兩個人的,不是給別人看的。

我結婚的時候決定不辦婚禮,因為覺得婚禮又累又繁瑣又燒錢。

幸運的是,我老公的父母比較開明,一切以我們的意見為主。我的父母其實想看著我嫁人,我反覆和他們計算辦婚禮的經濟成本和人力成本,以我們兩個人的存款,辦完一場還算得體的婚禮的話,幾乎可以一夜回到解放前,還不如拿這筆錢去好好旅遊,或者攢錢湊個房子首付更實在。

二老很開明,也就隨我了。

來源:《老友記》截圖

至於登記結婚的日子,我們專門挑在了拍拖紀念日,讓這一天有雙重的意義。

我穿了一條輕便的白色小禮裙,老公穿了西裝,買了一束小捧花。登記完,拍了兩家人的全家福,我們一起去酒店吃了一頓豐盛的晚餐。發朋友圈和家族群告知我們結婚的消息,跟大家說明我們不打算辦婚禮,請多見諒。

晚上邀請了彼此要好的朋友舉辦了一個小Party,喝小酒,放飛自我,暢聊到深夜。

然後,用省下來的錢開始了去歐洲玩了大半個月。我從大學開始就喜歡攝影,這次準備了自己喜歡的衣服,戴上頭紗,架上三腳架,看到喜歡的風景就停下來拍。

我們拍的照片也許不精美,構圖也不完美,但記錄的,都是當下真實的快樂。我老公很喜歡開車,有幾天還租車自駕游。

足夠了。

做我們真正喜歡並且享受的事情,讓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見證我們的幸福,得到真誠的祝福,這才是我想要的「儀式感」。


小燕子 女 28歲,已婚

為了滿足父母辦婚禮的願望,我們裸婚,刷了10多萬的信用卡。

可我的婚禮和我小時候幻想的,沒有半毛錢關係,完全是走形式。

我小時候幻想的婚禮是紫色浪漫的,有個紫色的花拱門,通往舞台兩側,是遍地的百合花和紫色絲帶,切大大的蛋糕,說著一些平時不會說的情話。


來源:《老友記》截圖

我還幻想著我的爸爸媽媽、哥哥弟弟一起見證我嫁給我的先生,結果因為一些習俗他們竟然不能出現在我的婚禮上,想到這點我就想哭。

反正我幻想的情節,現實中的都沒有。

整個結婚過程,心情平靜中帶點百無聊賴,好像我不是婚禮的主角,只是個配合婚禮流程的演員,被當猴耍。

早上六點要在酒店出門,凌晨四點就爬起來化妝,困得睜不開眼。

接親的時候,還有一些很沒素質的所謂長輩,帶頭調戲我的姐妹們,對準她們的胸部、背部噴禮花。伴郎在給伴娘戴胸花的時候,還被人推著要抱住和親伴娘,我老公叫都叫不住,我發脾氣也被他們說不懂事。

來源:《奇葩說》截圖

他們只想藉機「玩」一把,根本不會尊重這是你的婚禮。

酒席上,跟一群不認識的人敬酒,說差不多同樣的話,聽差不多同樣的祝福,臉都笑僵了。而且我發現,大部分人只關心自己桌上的菜好不好吃,對比誰誰誰家婚禮的酒席比我們的豐盛,怎樣才能多灌我們多喝幾杯酒,很少人真的在祝福你。

反而遠道而來的幾個朋友,都沒時間好好招待,好好說說話。

一直忙到深夜才能躺下來,一個累字已經無法形容我的疲憊,心裡空空的。

過於注重形式的婚禮,讓太多人忽略了婚禮本來的意義。


阿ben 男 28歲,差點已婚

重要的不是想不想辦婚禮,是辦不起婚禮。

大學剛畢業談過一個女朋友,戀愛2年。她父母逼著結婚,結果我們被婚禮逼散了。

我本以為我們的感情基礎可以一起面對所有外界的風雨,但經過婚禮瑣事的商議,發現我才是她的外人,她和父母才是一個陣營的。

我能理解她心疼父母的養育之恩,在彩禮上不能虧待了。雖然我家的經濟條件不算差,但是十萬彩禮、房子首付、十幾萬的車,還是太難了。

她父母很堅持,覺得只有這樣才能給女兒最大的保障。她又是很沒主見、非常聽話的乖乖女。

要是對父母的不合理要求提出一丁點反抗,她都認為是「忤逆父母」。因此,彩禮沒有分寸退讓,再加上婚紗照、首飾、婚宴等等,我的經濟壓力巨大。

那段時間,我幾乎要崩潰了,不敢和父母聊,也無法和女友父母交代,自尊心在現實面前被磨成渣。從來沒想過新聞里那些因為彩禮而鬧得不可開交的事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最後把兩個人的感情消耗殆盡。

來源:電影《一念無明》截圖

沒有麵包的愛情,不配擁有婚姻。婚禮不只會讓婚姻正式開始,也會讓婚姻在沒開始的時候就終結了。

後來參加了很多婚禮,越發覺得國內大多數婚禮都是為了面子而辦的,做給別人看,收份子錢,家族的禮尚往來。

一個感覺,就是尬。

加上我本身不是一個擅長在眾人面前表達自己的人,也恐懼成為人群中的焦點。讓我當著那麼多人的面去煽情,玩那些無聊透頂的遊戲,去向那麼多不認識的人敬酒說客套話,想想就頭大。


大仁 男 30歲 已婚

我和我老婆曾經是不想辦婚禮的,但我們知道結婚不是兩個人的事,而是兩家人的事,要充分考慮雙方父母的態度,和尊重當地的風俗。

後來辦了婚禮,雖然累成狗,但覺得很值得。

尤其是當我們念出那句在影視劇里聽過無數次的婚禮誓詞:

「我願意娶/嫁你作為我的妻子/丈夫。從現在到永遠,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富裕還是貧窮、健康還是疾病、快樂還是憂愁,我將愛著你、珍惜你,對你忠實,直到永永遠遠。」

本來以為有點肉麻。但在那瞬間,我感覺到我和老婆的生命奇妙地連接在一起。她哭了,我也忍不住想哭,用力抱住這位即將陪伴我很久很久很久的愛人。


來源:《老友記》截圖

向父母磕頭敬茶的時候,他們也紅了眼眶,跟我說:「大個仔了,以後要生生性性啦。」

我突然意識到,我真的「長大」了,開始建立自己的家,從此和父母的家「分離」。以後,我是「丈夫」,也會是「父親」,是一個家的支柱,要對我的家負起很多責任。

最慶幸的是,養育我多年的外婆見證了我的婚禮。我想起外公去世前一天,狀態好轉,很開心地對我說:「我還不想死,還想看著你結婚生孩子呢。」可惜他沒等到這一天,那是我這一生的遺憾。


來源:《老友記》截圖

現在有句話,要為自己而活。但是我認為,在某種情況下,婚禮真的不只是為了自己,它還承載著許多你愛的人的期待。

現在我的妻子也成了母親,她有一個感慨:當了父母就會明白,孩子在肚子裡,就希望她健康生出來,生出來之後希望她健康長大,一步一步,變成一個大人,看著她建立屬於自己的家庭,生命漸漸圓滿。

想著想著都要哭了。

要不要辦婚禮,大多數人糾結的是,要不要這個「儀式感」,把婚禮的儀式感等同於愛的保證書。

就像黃磊在節目中說的,他也經常幻想女兒出嫁的畫面。但如果有一天一個男的告訴他女兒,沒有婚禮。他會跟女兒說:「不要嫁給他。連那樣的儀式感都沒有,我認為是不對的。」

這也是很多年輕人的痛苦之處。父母的權威和社會灌輸的壓力讓我們在面臨選擇的時候,難以徹底拋開一切束縛去做自己想要的。

但年輕人反感的其實不是婚禮本身,而是婚禮披上過於強調「儀式」的外衣,過於重視人情,而忽略了人在其中的感受。

《老友記》里,莫妮卡從小就期待夢幻般的盛大婚禮,一開始想把錢德勒六年的存款都花掉,但錢德勒覺得太浪費。倆人大吵,不歡而散。

後來莫妮卡開始理解錢德勒的想法,說:我想過了,要你把所有的錢花在婚禮上很不公平,你很辛苦才賺來的。

錢德勒也說:我也想過了。如果辦一場完美婚禮能讓你快樂,我們就辦。

他們開始憧憬婚後理想的生活,在哪裡買個小房子,生多少個孩子,教孩子學騎單車,養一隻貓咪……

莫妮卡才意識到,自己想要的不是一個盛大的婚禮,而是美好的婚姻生活。


來源:《老友記》截圖

婚禮不是婚姻幸福的保證,愛的細水長流才是。有些婚姻沒有婚禮,感情穩固,幸福美滿。有些婚禮轟轟烈烈,婚姻生活卻一地雞毛。

我們需要的,是辦不辦婚禮的選擇權,以及共同把生活過好的能力。

祝願每個人都能實現自己的幸福。

世界和我愛著你。


來源:《老友記》截圖


關於婚禮,我們也想聽聽你的故事,希望能和你一起分享關於你的幸福或憧憬,大家可以留言區踴躍發言,聽聽你們對婚禮的想法呢!

- The End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NN_L920BMH2_cNUgHiS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