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被影迷們笑話,對前年那部口碑完全兩極的《前任3》,我是不反感的。
放在國產電影的維度,我不會把它歸到爛片行列。至少,田羽生認認真真地拍了一部劇作完整、還不乏細節亮點的性喜劇。
說白了,一個創作者用不用心,大多數觀眾,眼睛都亮著呢。
當然,您要是抬出大招,把上不了台面的三觀甩田導臉上,我想,他也無話可說。
我個人最受不了的,還是演員。
韓庚、鄭愷勉強能忍,三個女演員,真的是太差了,太差了——我甚至想不出別的詞來形容她們到底有多差。
這仨人站一起,
你能分清她們誰是誰嗎?
這自然就牽扯到田羽生田導的致命軟肋:審美。
到這部《小小的願望》,三位主演彭昱暢、王大陸和魏大勛,這選角按說是進步了吧?
但昨天看完,我依然是滿腦滿嘴滿肚子的失望。
如果《前任3》手鬆點可以打個6分,《小小的願望》就只能打個對摺:
3分,最多了。
當然,要聊這部新片,就繞不過兩個月前的撤檔,和隨後的刪減動刀。
看完後也必須承認:抹不掉痕跡的刪減,確確實實影響了電影的質量,甚至可以說是傷筋動骨級別的。
最大的影響,就是主人公——這個患了肌肉萎縮症,時日無多的少年——想要做愛破處的願望,給生生改成了「我想談戀愛」。
於是,心裡想著大胸女,畫外音卻說的是想談戀愛。
這種視覺所見和內心感受完全擰巴的觀影體驗,是非常非常怪異的。
某幾個瞬間,我都在恍惚:難道我們生活在一個「無性繁殖」的真空環境中嗎?
具體來看,單是對比之前的預告片,就能看到很多畫面和台詞都被改掉了。
彭昱暢在病房裡大吼「我不想作為處男離開,我要做男人」,包括後來「我要勇敢,我要考大學」的反轉笑點,這一整段都被拿掉。
再了動刀比較大的,還有洗頭店裡的小姐姐對彭昱暢服務那段。
一些比較誘惑的畫面,都被整段拿掉——雖然這大紅大綠的色調,還是田導一貫的審美。
另一段被拿掉的,還有彭昱暢父親決定幫兒子完成「破處」任務,
預告里有一閃而過的畫面,正片里則完全沒了這條支線——這對故事邏輯的傷害,顯而易見。
其他則是細節上的,比如預告里,魏大勛問姐姐:你是處女嗎?
正片里就變成了:你會保健嗎?
我在這就不一一列舉了。確實,從「偉大」變「小小」,這部電影值得同情。
但我們評價一部電影,不能只有同情。
或許未刪減的版本要比最終版好上很多,我不否認這個可能性。
但作為買票進場的觀眾,我只能以我看到的版本,作為評價電影的參考。
其實也談不上評價,我在這,只有三個問題想問田羽生導演。
免得被說占便宜,下面所有的討論,都不會涉及任何刪減和審查。
咱們單純點,就事論事,只聊電影。
一問:為什麼這次翻拍,要完全照搬原版?
記得當年,我的導師曾語重心長地對我說過一段話:搞研究,模仿一流最多二流,模仿二流你就是三流,模仿三流那你就註定不入流。
這話放到所有藝術創作上,道理應該不變。
平心而論,《小小的願望》翻拍的韓國原版《偉大的願望》,也只是一部及格線而已的作品。
所以我在一開始,就不太理解,為什麼要翻拍一部,本就平庸的電影?
如果能去粗取精,帶著超越原版的態度翻拍,那也是好的。
可惜的是,《小小的願望》基本上就是照著原版拍了一遍,包括台詞在內,相似度90%,很多段落連分鏡頭都一模一樣。
翻拍,什麼時候和複製粘貼劃等號了?
甚至於,田導連原版中這個病房中的盆景,都要原樣複製一個,然後用相同的手法,給它一個意味深長的特寫,完成收尾。
以田導的能力,我不相信連這麼小的一個細節,都只會照搬。
這和技術審美沒有任何關係,那些都是更高階的。
這種照搬複製,真的就是偷懶,是最最基礎的態度問題。
但凡有點上進心的創作者,都不會這麼翻拍。
類似這樣連分鏡都
一毛一樣的鏡頭,比比皆是
二問:為什麼原樣照搬之後,還比原版差那麼多?
複製粘貼著翻拍這part過去了,我即便能接受了照搬,也無法接受的是:
拋開所有審查和刪減的部分,原樣照搬拍出來的《小小的願望》,還是比原版差了不止一個檔次。
這裡,就不是態度問題,而純粹是導演和編劇技法的高低了。
比較來看,同為講述親情和友情,在調性和氛圍的營造上,韓國版完全是碾壓中國版的。
看看韓國版是怎麼表現男生間的友情的:
手指戳屁屁;
路邊比誰尿的高;
動手就直奔要害。
你可以說這太低俗,但大家都是從學生時代過來的,男生別告訴我,你對這些下三路打鬧沒有共鳴。
田導又是怎麼表現兄弟情的呢?我舉一個例子。
不同於韓國版的一個小細節,是王大陸和魏大勛兩人翻著同學錄為彭昱暢尋找「破處對象」。
魏大勛在壓力下,最終問了自己暗戀的「女神」,在被暴打後,他舉著被撕掉的同學錄質問王大陸:夠不夠兄弟,我夠不夠兄弟?!
潛台詞就是:我連自己的女人都貢獻出來了,是不是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裳!
這種價值觀怎樣我不評價,但這樣的兄弟情,實在是讓我有點膈應。
拋開技法和審美,我也為田導找到了一條為何照搬還不如韓國版的原因:
韓國版是風格卡通誇張,但人物都足夠真實,這是它最終立住的根本;
中國版則是風格上力求真實,但人物完全是誇張矯情。
這樣本末倒置的創作思路,不垮掉才怪。
咱們先看人物,別的不提,就看看造型,這種創作思路的不同就體現得非常明顯。
韓國版男三的姐姐,長這樣:
中國版魏大勛的姐姐,長這樣:
誰真實誰誇張,一目了然。
包括中國版中連續出現的,電視台記者說出「這是人性的泯滅,還是道德的淪喪」這種台詞,明顯都是為了強行給人物製造喜劇感的操作。
更別提魏大勛雖然討喜,但極盡過火的誇張演出了。
再說影像風格。
韓國版設計了很多腦洞,影像上也做了相應的誇張處理,模仿終結者,真的靈魂出竅等等。
但人物在關鍵點上的反應,都是足夠真實的。
同樣是表達男二在得知兄弟將死後的鬱悶,韓國版是他看到同學們嘲笑漸凍人很傻很可笑時忽然暴走,這裡的台詞是「什麼可笑」。
中國版則是王大陸看到乞丐假裝癱瘓騙錢後暴走,這個設定沒毛病,但台詞改成了「你明明可以站起來,為什麼要躺著」。
說真的,這個台詞用王大陸的台灣腔嘶吼出來,很難不讓人覺得矯情。
再比如,兩版都有男三提出三兄弟來一次冒險,去青春的大海狂奔一場。具體的處理:
中國版是魏大勛說,去一次大海,不是我們三個曾經的約定嗎?
而韓國版則是,男三說,我記得電影里的主人公,死之前最後想做的事,都是去看看大海。
你來告訴我,這兩個細節,哪個真實可信,哪個做作矯情?
這正是我不理解的地方,既然打定主意複製照搬,那為什麼偏偏這些細節,就開始自我發揮了呢?
關鍵是,這自我發揮,還沒發揮好…
細節矯情失真,造成的後果就是無法代入,甚至連那些一模一樣的設定,中國版在觀感上都遠遠不如韓國版。
比如最後都是男一的父親挺身而出將母親一拳擊昏。韓國版延續了全片的那種誇張感,還故意用特效來放大這誇張:
同樣的中國版,在全片風格都談不上誇張的情況下,父親突然來這麼一下子完全超現實的舉動(放在現實中這就是妥妥的家暴了),我當時真是一秒鐘立刻出戲。
想來想去,我也想不通田導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操作。
所以,這或許依然不是什麼技術和能力的問題。
說到底,還是偷懶取巧的態度問題吧。
三問:中國電影如果就靠不思進取地耍耍雞賊和小聰明,還有未來嗎?
我們剛才的討論,完全沒有涉及任何刪減和審查。
即便如此,中國版本身的問題,也足夠多了。
加上刪減本身造成的傷害,這部電影的確是個「先天就沒長好,後天又被摧殘」的殘次品。
有人會問:如果主創知道這是個殘次品,為什麼還要拿出來上映呢?
這問題,我想不是田導能回答的,更不是我能說清楚的。
只是從《小小的願望》中,我又看到了中國電影雞賊與投機的那一面。
本以為隨著商業化的全面發展,這樣的騷操作只會發生在那些蹭熱度的小製作身上;
本以為隨著《前任3》的大賣,田羽生導演會自覺地擔起那份責任,和觀眾的期待;
本以為隨著寒冬到來,中國電影會更加珍惜每一次和觀眾見面的寶貴機會。
最終,卻只不過是又一次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無底線裸奔。
最後,我還是想說回田導個人。
作為80後,他還年輕,一次的偷懶也好,發揮欠佳也罷,還不至於讓我對他蓋棺定論。
但下一次的表現,就變得很關鍵了。
還是那句話:您用不用心,大多數觀眾,都看得清清楚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