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天樂、張家輝、吳鎮宇三大影帝同台競技,誰的演技最炸裂?

2019-08-13     木易電影

我總覺得,如果要談論演員的演技,不能單純從他對某場戲、某個情緒的把控來做判斷,而應該結合其所飾演的人物特點進行分析,綜合人物性格特點與演員表現來衡量演技的好或不好。

但這樣的表演即使拿捏得再好,也還是不如對角色吃得很透來得好。舉凡好的演員,都是會熟讀劇本,會深入去了解自己所飾演的角色特點,進而形成自己的理解,通過經驗、方法、體驗等表演方式實現對角色的刻畫。

古天樂、張家輝、吳鎮宇三位都是拿過「影帝」殊榮的演員,要評出一個「演技最炸裂」的,自然也得結合他們所飾演的角色特點來展開分析(有部分劇透)。

一、古天樂:飾演「井進賢」

1、人物特點

井進賢這個角色,算得上是這部電影里經歷最為痛苦、性格最為複雜的一個角色。

為什麼呢?

童年時期,他是非常擅於玩魔方的天才少年,有著很燦爛的笑容。

但因為從小無父無母,被孤兒院收養,其實就已經給他的成長製造了第一重創傷。緊接著,他為搭救自己的好友阿DEE(也就是成年後張家輝飾演的程滔),被人販集團擄走,在極為殘酷的環境下經受著身心的煎熬與訓練。

等到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家庭、在警察部門得到了升遷,事業生活看似都很美滿時,他還不得不接受著「人販集團」的控制,甚至眼睜睜看著最愛的人死去!最後面對情義與生死的考驗,他也必須做出選擇。

這樣一個角色,內心其實是有很多傷口的。童年缺失家庭之愛,少年經歷殘酷訓練,成年備受監控,整個人生可以說是灰暗的,性格上也就有著很複雜的特點。外表看似冰冷嚴酷,內里卻還存有善良的溫度。承受著失去帶來的巨大痛苦,承受著無法自由的巨大壓力,還得披上一副偽裝,在雙重身份間尋找一種平衡。很累,很苦,很難。

2、表演重點

要刻畫好「井進賢」這個角色,演員需要深入了解這個人物的成長經歷,要對他所承受過的那些痛苦與煎熬加以感知。最好還能代入一些自己的經歷,從而加深人物內心層面的感受。

而「井進賢」這個角色的表演重點,主要集中在人物內心那種「痛苦與艱難抉擇」的演繹之上,需要演員有足夠好的演繹能力。

3、演員表現

古仔也不是第一次塑造「內心痛苦」、「性格複雜」的角色了,早在他一舉奪得金像獎影帝的《殺破狼·貪狼》里,就曾有過類似的表演。這次在演繹「井進賢」這個角色的過程中,自然也是拿捏得很嫻熟。

外在形象上,古仔以一種不苟言笑的冷麵方式,塑造出了角色身份需要的」正派」、「自私「、」不近人情「,不招同事喜歡,但又讓人看不透。內在心理方面,古仔通過面部表情的細微抽動、眼神的變化,勾勒出這個角色的痛苦與留存的善良。

有一場戲特別讓人印象深刻。

那就是他在親眼看著自己的妻子被集團大佬幹掉時,他那個絕望、悲痛又無奈無力的樣子。一個成長過程中缺乏愛的人,好不容易遇見了自己愛的人,一起組建家庭,一起有了孩子,本應體驗著生活的幸福。但身不由己,當自己的孩子被綁住,自己的妻子遭受生命威脅時,他的內心是非常焦急的。而在集團大佬殺害掉自己的妻子,自己眼睜睜看著最愛的人死去時,那種痛苦,大概心如刀割。

古天樂在演繹這場戲的時候,充分調動了自己的面部表情。首先是眼神,瞳孔放大,眼光里既包含了焦急,又寫滿了一種無奈的絕望。其次是眉頭緊鎖,將內心的擔憂展現出來。而最牽動人心的,是他嘴唇的顫抖以及整個面部肌肉的抽動,將角色在那個情境下的狀態表現得淋漓盡致,令人動容。

這一刻的表演,古仔的情緒拿捏得很好,足以令觀眾為這個角色產生共情。

還有那一幕他陷入自責與痛苦、差點舉槍崩掉自己的短暫畫面,同樣展現了古仔的表演功底——這種表現角色內心備受困擾的獨角戲,並不好演,但古仔卻通過肢體語言完成了痛苦的流露。

可以說,「井進賢」這個角色在古天樂的演繹下,有了很濃的悲劇色彩,很有情緒感染力。

二、張家輝:飾演「程滔」

1、人物特點

相比於井進賢而言,程滔這個角色看起來要簡單一些,但也沒那麼好處理。

他的童年也是有家庭缺失的,也經歷過失去好朋友,多多少少,在其成長的過程中製造了疼痛。只是,因為他足夠聰明和能幹,在長大的過程中也相對走得順一些。他有一個警察該有的正義感,也有一個朋友該有的人情味。他是上司眼中出色的幹將,是同事眼中敬重師傅的好徒弟,是一名優秀的警察。

但在多年之後重新認出自己童年時期的好友時,他對兄弟情的看重,讓他陷入了巨大的自責——因為他覺得井進賢的遭遇,是因為他造成的,那個被擄走的男孩,本該是他。所以,懷抱著這種自責或愧疚,他更為珍重這份兄弟情。因此,程滔這個人物的主要特點,就是正直、善良、有勇有謀、重情重義。

2、表演重點

要把「程滔」這個角色演好,其實也是有難度的。

他這個角色刻畫的重點在於:你不能只是把那股善良正義的警察表面給演繹出來,還得把他重情重義的那種內心情感給傳遞出來。特別是在處理兄弟情這一點上,需要演員有足夠細膩的拿捏。

3、演員表現

張家輝曾經也演繹過多個警察角色,對於這類角色可謂駕輕就熟了。

而他在本片中的表現,也的的確確有那種嫻熟的質感。追車、奔牛、槍戰等動作戲就不多說了,家輝哥都完成得很好,甚至有好幾場戲演出了「酷帥感」——比如在西班牙某廣場與反派殺手對決那場戲,家輝哥從容不迫的動作,運籌帷幄的氣勢,都讓這個角色魅力大增。

他把「程滔」那種善良、正義且機智的感覺給演出來了,結尾與大反派通過電話做心理對決的那段戲,自信而從容,令角色本身大放異彩。

而他的表演最為值得稱道的,便是他把那種重情重義的內心情感表現得恰到好處。從他得知井進賢是自己多年以前的好兄弟時,那種興奮又自責的感覺;到最後他與井進賢面臨生死決別時,那種悲傷又堅定的情緒,都很能給觀眾帶來感動。

印象最為深刻的一場戲,是他對著井進賢說:「這麼多年來,你是怎麼度過的?」那場戲。

這是整個故事行將結束的一段戲,也是最能調動觀眾情緒的一段戲。在這段戲裡,張家輝飾演的程滔與古天樂飾演的井進賢各自身受重傷,相互對視的交流,其實已是生死決別。因為知道了井進賢的經歷,程滔這個角色既有自責又有關懷,他覺得是因為自己才讓井進賢經歷了這殘酷的人生;同時他又出於兄弟之情,希望井進賢能夠擺脫那些困境,重歸於正常的生活。

張家輝在演繹這場戲的時候,主要還是靠眼神戲(圖片無法完整體現,但電影里有幾幕特寫),他的眼神直視著井進賢,眼含淚水,充滿情感。同時他又通過手部那種竭盡全力抓住好兄弟的肩膀這一肢體動作,詮釋著內心的不舍。透過這種自責與關懷的情感表達,很好地體現了程滔這個角色的重情重義,也加重了兩個角色最終結局的悲傷色彩。

三、吳鎮宇:飾演「葉志帆」

1、人物特點

嚴格來講,「葉志帆」這個角色不是一個很重點的角色,戲份也比前面兩位要少很多,但他卻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

影片對他的勾勒不算多,所交代的背景也不算多,直接呈現給我們的,就是一個很信任下屬、很注重情義的警司。他深處要職,可能不需要奔赴一線去拚命,卻需要顧全整體局面,尤其要照顧到自己的下屬。他身為上司,要有成熟的思考,有平穩的心態,也要有敢於做決定的膽量。

所以,「葉志帆」這個人物的特點大概集中在「成熟穩重」、「信任他人」、「敢於擔當」、「重情重義」這幾個點之上。

2、表演重點

演繹「葉志帆」的重點在於如何把那種信任下屬、保護下屬、注重情義的「好大哥」的感覺給表現出來。演得不好,這個角色的分量就徹底變得無足輕重;演得好,則可以成為兩大男主之外的又一個叫人喜歡的角色!

3、演員表現

毫無疑問,吳鎮宇在塑造「葉志帆」這個角色的過程中,真有一種「四兩撥千斤」的感覺。

也許他的戲份沒有那麼的足,能夠發揮的空間沒有那麼的大,但卻足以令觀眾記住他。在演繹「葉志帆」這個角色的時候,吳鎮宇既展現了他樸實可愛的一面(比如生日會上玩蛋糕那一幕),又展現了他護犢子心切的「好大哥」的一面(比如和上司爭論,寧願自己擔當責任,也要信任下屬的那段戲),更展現了他重情重義、觸人心弦的一面(比如得知程滔失蹤後問責古天樂時瞬間落淚那場戲)。

而最體現吳鎮宇好演技的一幕戲,是在長沙灣熟食市場那場三人合力對抗殺手的戲。那個時刻,身為兩位心愛下屬上司的葉志帆,知道了真實情況,卻又不得不面臨拔槍相向的境地。這個角色的內心其實有震驚、有擔心更有難捨的痛苦。

注意看的話,吳鎮宇在刻畫這一刻的角色時,眼睛是紅的,裡頭是有淚花的,整個表情呈現出一種痛苦模樣,極具感染力。

吳鎮宇在描繪這個角色可以說,吳鎮宇的表演完全稱得上是「順手拈來」一般,將「葉志帆」這個本來發揮空間不大的角色,愣是演成了海報的「C位」。

綜上,是根據角色人物展開的對演員表演的分析(不一定全面,歡迎補充)。再來回答「古天樂張家輝吳鎮宇三大影帝齊聚《使徒行者2》,誰演技最炸裂?」這個問題,答案大概是這樣:

整體而言,吳鎮宇的角色可發揮的空間相對沒那麼高,但他演得遊刃有餘,不愧是影帝。古仔的人物性格最為複雜,表現難度也最高,整體表現很好,但有些戲份難免有些用力過猛——比如和張家輝的幾場對手戲,古仔的整個表情與形體都要收很多,仿佛處在一種繃緊的狀態,顯得硬一些;而張家輝則放鬆許多,眉眼之間更為從容,面部肌肉更為鬆弛,整個人的狀態是嫻熟自如的,就顯得更自然一些。

而張家輝的角色性格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樣,看似簡單實則也不輕鬆,表演難度也不低,他都拿捏得很好,將「程滔」這個角色演繹得深入人心。

所以,如果非要給一個「演技最炸裂」的選擇(而「最炸裂」的意思如果是指「最好」的話),我個人會更傾向於選擇張家輝。其實我們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也能很容易的感受到,張家輝的戲似乎都有一種「很自然甚至很輕鬆」的感覺。這,其實就是一種嫻熟,一種好表演的體現。

PS:文字為作者原創,圖片均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N2ADkmwBvvf6VcSZX7-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