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婆婆,終於得體地「退出」了兒子的家庭,值得老人們借鑑

2020-03-01     文竹媽媽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許多父母在孩子小時候都注重培養他們獨立,然而到了孩子長大成家後,家長培養自己的獨立也至關重要,即適時退出他們的家庭生活。

一位60歲母親,得體地「退出」了兒子的家庭,日子過得更快活了

曾聽說一件事,值得老人們借鑑。李大媽(化名)生有一兒一女,大兒子剛剛結婚不久,小兩口就與父母住在同一個小區。李大媽也是愛子心切,覺得他們工作忙,生怕照顧不好自己,因此天天都上門幫忙打掃做飯。

李大媽的朋友們都勸她好好休息休息,孩子也長大了,可是她說放心不下,能照顧一時是一時。兒子倒十分感恩李大媽的付出,兒媳還是客客氣氣,比較冷淡。那天早上,李大媽一如往常,7點半就往兒子家趕,幫他們收拾屋子,洗好晾好衣服,做好早餐後,叫他們起床吃東西。

兒子應聲之後,洗漱穿戴好坐到餐桌上。看到兒媳遲遲沒有出來,李大媽詢問兒子怎麼回事。兒子漫不經心的說:「她最近失眠,睡晚點再起床吃早餐,媽你不用管她。」李大媽點點頭,收拾好碗筷後就回家了。

李大媽回家後,拿著一些安眠的藥材,準備又重返兒子住處,剛到門口就聽到兒子兒媳的吵鬧聲,且吵架焦點還是自己,就不免駐足停留偷聽。兒媳說:「你媽怎麼那麼煩?每天早早就上門弄這弄那,吵得人不能睡個懶覺。兒子都結婚,她還當這是自己進出隨意的家?」

李大媽至此沒有再聽下去,回家之後想了一夜,也覺得自己行為確實不妥。之後,她與朋友們報了老年團。回來之後,也很少再干預兒子兒媳的生活,但是他們提出需要幫忙的時候,仍會盡心盡力。

如今,這位60歲的母親,得體地「退出」了兒子的家庭,開始過上屬於自己的生活,每天飯後散散步,跟朋友們一起跳跳廣場舞,婆媳關係反而處得更好了,日子也更加快活無憂,讓人羨慕,值得老人們借鑑。

父母適時退出孩子生活將帶來哪些正面效應?

01有利於婆媳關係

想必大多兒媳都不願意婆婆過度參與自己的家庭生活,因為會覺得生活得不自在,自己對家庭的主導權也受到挑戰。而婆婆的適時退出,會讓兒媳感到自己是受到尊重的,從而有利於促進婆媳關係良好發展。

02有利於晚年生活

父母的適時退出,意味不再圍繞著孩子而活,自己有更多時間去做其他事。晚年的時候,除了幫孩子操持家務和帶娃,還可以鍛鍊身體、各處旅遊,去做以前為了孩子而放棄的事,想必晚年更舒適愜意。

03有利於孩子獨立

孩子是由父母照顧長大的,然而父母終會離去,他們需要自己掌握生活技能。父母的適時退出,讓他們不得不去適應和學習,自然有利於形成獨立。

退出孩子生活是一件需要魄力的事,畢竟在父母心裡孩子永遠都長不大。

今日互動話題:你覺得該從什麼時候和什麼方面開始退出?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McqQr3ABjYh_GJGVK4Iq.html